标题 | “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信息披露 |
范文 | 王卿 [摘 要]“互联网+”拓宽了会计电算化的信息通道,助推了会计主体向管理会计转型,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空间性和时效性。互联网与会计深度融合催生出“互联网+会计”,给会计行业带来许多变化。本文着重就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信息披露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4.015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4-00-02 1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 1.1 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全面性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财务核算依托计算机硬件,以及专业的财务应用软件进行,从日常业务的凭证处理到最终财务报表的生成,都可以由计算机系统替代人工操作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时效性。与此同时,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对各项财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依托互联网,信息披露更加快捷和全面,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可以很好地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 1.2 促进会计行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云计算,给会计行业以巨大的变革。其数据由单一的结构化模式逐渐向多种类型非结构化模式转变,从对结果的分析逐渐转变为对过程的挖掘。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预测决策,使会计的管理功能得到充分体现,促进会计行业向管理会计转型升级。 2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2.1 会计信息的安全受到挑战 一是计算机软硬件存在风险,互联网下会计工作依靠计算机进行,计算机硬件或者软件系统的损坏,可能会造成会计信息丢失。二是互联网安全受到挑战,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攻击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安全。三是互联网下信息的可控性较差。计算机信息每时每刻都在传播,企业很难控制一些对其不利或者不正确的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了公关问题。 2.2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威胁 一方面,网络背景下,电子版的财务数据取代了纸质版的原始会计凭证,计算机系统记账取代了传统人工操作。纸质版的修改容易留痕,而在计算机环境下,如果会计信息被修改,不易发现修改痕迹,这威胁到原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传播共享是互联网的最大特点之一。网络上各种信息参差不齐,一旦虚假会计信息在互联网上流通,会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2.3 互联网下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网络环境的各项立法不够完善,网络背景下的会计信息披露缺乏规范性和约束性,形成多方共管的局面,没有统一的标准,信息披露混乱,具有随意性等。因此,违法缺乏惩处、守法缺乏保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4 相关会计人才稀缺 一方面,“互联网+会计”这一新模式下的会计信息与传统会计信息相比,会计主体、核算对象、确认基础都有所不同,传统会计的会计假设、计量基础等已不适用新情况,会计人员根据传统的会计知识不能很好地处理新形势下的会计业务。另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披露促进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这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懂得专业的财会知识,更要懂得根据已知的会计信息帮助企业管理层作出预测、决策。而我国大部分会计人员的主要业务是做账,缺乏会计管理意识,复合型会计人才相对稀缺。 3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3.1 完善XBRL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运用,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是基于互联网、跨平台操作,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使用XBRL标记语言,各项财务数据只需输入一次,有效降低了人为原因造成会计信息出错的风险,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借助XBRL,一方面,用户能借助XBRL标记,快速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对特定信息的关联信息进行连带查询、导出等操作,财务数据的交换更加便捷、财务信息披露的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的工作中,对XBRL的认识和应用尚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证监会、财政部等财政金融部门对XBRL的監管标准不统一,企业应用XBRL披露会计信息不主动等问题。各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调,尽快出台XBRL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统一的分类标准和规范体系,有效降低企业XBRL的运用成本,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企业也应正确认识XBRL,互联网背景下,XBRL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应用是一个重大课题,要想完善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的披露,企业必须对其加以完善和利用。 3.2 完善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机制 一方面,要完善外部相关法律法规。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已经深入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而国家在这方面的立法显然具有滞后性。现有的《会计法》《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款显然不能规范“互联网+会计”这一新模式下会计信息的披露行为,在网络完全保障、电子商务等方面还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立法,规范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等问题,形成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法律体系。 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一是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控制,在网络会计核算规程、数据输入、信息维护、安全密钥、人机互控的职责分离基础上,建立基础信息管控措施。二是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控制,既要设置包括财会人员、信息监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在内的岗位分工体系,又要明确岗位职责的权限,保证各岗位的独立性,形成高效、有序的内部控制体系。 3.3 加强软硬件建设,保障会计信息安全性 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信息依托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软硬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安全。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管理能力。硬件的选择上要注重质量,软件方面应当包括数据库、会计信息披露软件、电算化系统、防火墙建设等,保障会计工作顺利进行,不受网络环境的非法干扰,甚至可配备专门的网络技术人员,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 3.4 加强人员培训,提供智力支撑 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包括专项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保证财务人员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环境,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同时,财务工作者必须自觉接受、主动适应“互联网+会计”这一新模式,与时俱进,既要懂财务,又要懂计算机、懂法律、懂网络等,向复合型会计人才转变,积极参与企业管理。 4 结 语 互联网的普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会计”模式下的信息披露变得越来越重要。互联网背景下,解决会计信息安全性、真实性,人才短板等问题后,会计信息披露一定会越来越规范,会计的管理功能也一定能更好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丽.浅议“互联网+”下的会计信息披露[J].江苏商论,2016(8). [2]罗锋.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应用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6(1). [3]刘新勇.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