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和弦的推动刻画出动人的旋律
范文 杨杰摘要:即兴伴奏是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很多学生觉得操作起来异常困难的一门课程。就以钢琴专业的学生而言,虽然有着扎实的演奏基础,但就即兴伴奏而言也是一项必须认真面对的全新的课题。殊不知,对于欧洲音乐历史来说,钢琴虽然有着几百年的丰富积累,但“即兴伴奏”则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通过不断积累和大量的实践堆砌而成,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本文就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的变和弦的色彩功能、伴奏音型的风格化等即兴伴奏相关问题作了总结与归纳。
关键词:即兴伴奏 伴奏型 织体 和弦 互补性 润饰
根据中国考古资料以及乌克兰考古发现的6支用动物骨骼制成的管乐器来看,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①但是,欧洲最古老的音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音乐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多年地中海出现的最早的奴隶制文明——爱琴文化——成为了奠定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石。②在西方中世纪时,器乐大多是即兴演奏,没有正规乐谱流传下来。③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即兴演奏的方式和风格从单一性到多样性、从功能性到色彩性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
即兴伴奏对于音乐类师范高校的音乐研习者来说其实并不陌生,而具体谈到即兴伴奏,现在国内音乐类师范高校的即兴伴奏老师基本原先从事的是钢琴教育工作,每个即兴伴奏老师所用的教材都是各自在职业生涯中所总结出来的许多不同的即兴伴奏理论学习方法和实践总结,从而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然而笔者发现,即使在掌握了和声、复调、曲式的基础上,即兴伴奏仍是考验一位音乐研习者的“即兴性”(先天性)、“灵活性”(后天性)的重要的“技术活”。因而如果想把一首只有旋律谱的歌曲弹得悠扬婉转、娓娓动听往往牵强附会。鉴于此,笔者在平日里通过不断积累和总结,归纳出了一些即兴伴奏的实用方法。
一、关于织体类型
伴奏音型是即兴伴奏的具体陈述形式,是塑造音乐形象、表现乐曲内容和渲染情绪的重要手段。④就一般而言,伴奏型包括柱式和弦、分解和弦、节奏型和弦、线条化处理等。关于伴奏型的探讨,其实也是关于音乐织体的探讨。织体在广义上分为主调织体和复调织体。音乐织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迪斯康特、奥尔加农等等的经文歌和弥撒曲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声部的对位造就了复调的雏形,而由此也产生了复调音乐的萌芽。类似于数字低音(通奏低音)等音乐技法的不断探索让复调音乐在巴洛克时期有了空前的发展,对位的丰富化越来越趋于成熟,和声由此应运而生,从而在复调织体的基础上衍生和发展了主调织体。从宏观角度看,织体的发展在古典音乐时期遵循柱式型、分解型、节奏型并在传统主调音乐的作曲技法上得到了丰富,微观角度体现了在音程的扩大和减缩、模进等等上得到了更加细腻的体现,这在凸显即兴演奏的即兴性上提供了很好的发展。随着浪漫主义时期的到来,主调音乐织体变得丰富多样化,甚至由主题动机构成的织体形式更赋予了音乐艺术的可塑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一直到现在,从许多大家的作品里,我们可以汲取到丰富的音乐织体。总的来说,织体形式大致可分为:
(一)柱式和弦:指一个和弦的全部因素在键盘上同时鸣响的和声音型。⑤
(二)分解和弦:又叫半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又分为全分解和半分解,全分解里又一般以长琶音和短琶音形式出现。
(三)节奏型和弦:如类似于圆舞曲的三拍子和军队进行曲的二拍子;表现为热烈、欢快的舞曲形式等等。
(四)线条化处理:在主调织体中,以线条化伴奏与主旋律形成相互呼应或对比,称为线条化处理。常见手法是反向与斜向,在置于统一风格情况下也可见到平行进行。
音乐织体如此,即兴伴奏的伴奏型亦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致介绍了伴奏型(音乐织体)后,我们发现,本质的、最简化型的伴奏型是以以上这四种基本模式所呈现的。由此笔者认为:若是光局限于基本模式的柱式、分解、节奏型和线条类型,则未免过于狭隘,可以通过延伸性思维,将其置于广义上的层面去探索。如:柱式和弦,它可以不仅仅是单纯的三和弦,也可以是省略五音或三音的七和弦通过附加音形式将其展开,甚至是九和弦;全分解可以分为长琶音和短琶音等多种延伸化音型;半分解不仅是单方面的半分解,也可以是一个八度根音+主三和弦。如金凤浩先生的《长鼓敲起来》片段:
谱例1:
配奏不同民族风格的歌曲也可以用具有特征性和代表性的节奏音型。如配奏新疆风格的歌曲就可以反复地出现小切分来作为伴奏型;旋律的线条化也能丰富伴奏型,这里的旋律线条化不单单是指各种波浪形、锯齿形,还包括一些特定的旋律线走向。比如中国民歌里的山歌的旋律线条则是经常出现音程的大跳。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大跳也能体现某些地区的民歌特点。这我们可以运用嫁接,把通过旋律线条的紧张性与统一性表现在伴奏当中,即无旋律伴奏的一种方法和途径。这样在音乐运动中无论是在纵向还是横向上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通过以上举例、归类,笔者认为,传统的织体不能摒弃,同时也要在传统常规的、普遍使用的织体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出更丰富的音乐织体。
二、关于和弦配置
申克分析法中说,有机音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结构,一个是延长。和弦的结构功能作为音乐的基本骨架在音乐中起到支柱作用,而和弦延长的“对位”功能则是在基本骨架中起到中间穿插、润饰、修饰的作用。
和声是即兴伴奏的重要语言和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即兴伴奏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和声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⑥所以,一首好的即兴伴奏除了要有比较严谨的伴奏型外,丰富的和弦也是必不可少。许多即兴伴奏教程书中介绍过常见的基本和弦,例如Ⅰ、Ⅱ、Ⅲ、Ⅳ、Ⅴ、Ⅵ、Ⅶ级和弦,必须熟悉和掌握。其次,教材中可能也介绍过重属和弦(Ⅴ/Ⅴ),重属七级和弦(Ⅶ/Ⅴ)。这些在处理我们平日学习中和演奏时遇到的歌曲以即兴伴奏是否已足够?答案是如果不在歌曲的丰富度和润饰的强化度的范畴讨论,则足矣。本文所追求的是在此基础上可以捕捉到更丰满的听觉效果。故笔者不仅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且透过当下的流行歌曲,从和声的结构功能和色彩功能两个角度作了一些总结。在此,引入几个常见的变和弦:
一是b3Ⅳ和弦。b3Ⅳ级和弦,在流行歌曲中一般用于全曲结尾的补充终止。例如《蜗牛》、《长江之歌》。当然也有很多流行歌曲会把b3Ⅳ和弦放在乐曲当中。如藏族民歌《美丽的拉雄沙漠》中其中一段:
谱例2:
这首拉孜民歌《美丽的拉雄沙漠》的后半段,在重属和属和弦之间用了一个降三音的Ⅳ级和弦,弹来顺手,听来又有淡淡的“忧伤”。用在这儿润饰效果如此好的原因,是因为若把这首歌作四部和声处理,那么,它的内声部是平稳进行。而在本来应该起保持音的g1音中间插入了一个半音经过音f1,不仅在纵向上和声变得丰富,而且在横向上扩展了和弦的延长功能,体现了白珍姑娘因被父母将其嫁到他乡而不能和其心爱的人在一起的那种无奈、伤感与失落。
再比如《月光》开头段:
谱例3:
这段和弦非常有意思。同样,b3Ⅳ级和弦用在此处起到的是丰富和弦“对位”功能的作用。后面的一系列变和弦它属于环环相套模式,Ⅴ/Ⅱ解决到Ⅱ时,这个Ⅱ又恰好是重属和弦的大Ⅱ(Ⅴ/Ⅴ),再由Ⅴ/Ⅴ解决到Ⅴ。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天衣无缝。
二是Ⅴ/Ⅱ和弦。Ⅴ/Ⅱ和弦在流行歌曲,特别是小调式歌曲中用得比较多。因为笔者认为,若是一首大调式歌曲,若是从头到尾大调和弦级数的连接在不断地更换未免乏善可陈。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承转合”思想的影响,大调中可以穿插小调和弦,小调中同样可以穿插大调和弦。只有这样,音乐的整体性才会丰富多彩,音乐的紧张性才能张弛有度。在《芦花》、《我相信》、《山楂树》等歌曲里皆可找到。再举《夕阳红》高潮部分到结尾段例子:
谱例4:
从和弦的色彩功能来论述:这里,Ⅴ/Ⅱ和弦前面是Ⅲ级和弦,是小调和弦,紧跟着后面插入一个Ⅴ/Ⅱ和弦。从和弦的色彩功能来讲,这里的感情一下由哀伤转为释然,再解决到Ⅱ和弦,表现了老人在凝望夕阳时有那么一瞬间心中释然,放下世间种种,淡然看待生死。而随即一个Ⅱ级和弦的色彩功能又把老人从幻想中拖回现实,自己原来还是坐在椅子上,一切从未发生改变。
三是Ⅴ/Ⅵ和弦。Ⅴ/Ⅵ级和弦一般在流行歌曲中用于两个相邻乐句之间,起到“转折”作用。前面提过,一首动听的即兴伴奏乐曲不能从头到尾都是统一的大调或小调和弦连接,所以Ⅴ/Ⅵ和弦是在乐曲中起到类似于语文中的“转折”作用。在《走进新时代》、《黄河颂》等歌曲里皆可找到此类。现举一例《友谊天长地久》第一个乐段:
谱例5:
从和弦的进行来看,第一个乐段基本呈现的是非对称性的二分性结构。前6小节是大调的明朗感觉,而连接最后3小节的重要和弦则是Ⅴ/Ⅵ和弦,最后3小节基本是小调的色彩。在处理上,连系歌曲标题不难发现,这是一首离别歌。前半部分大调描绘了伙伴们在过去的岁月里朝夕相伴,有欢乐、有悲伤、有矛盾,总体而言是积极向上的。而在这段旋律的黄金分割比处一个Ⅴ/Ⅵ,大调突然一转到小调,把大家的思绪拉回现实。再如何相聚,也会有分别的那一天,想到这不禁黯然泪下,沉默不语,不舍离去。所以和弦的色彩功能不容忽视。
四是重属和弦(Ⅴ/Ⅴ)。重属和弦可以在乐曲任何地方使用。它无论在和弦的结构功能还是“对位”功能里都没有限制,这在流行歌曲的范畴里比比皆是。在《今天是你的生日》、《茉莉花》、《月光》里皆可找到。现举《芦花》开头前奏部分一例:
谱例6: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Ⅴ/Ⅴ级和弦在此处起到的是结构延长和弦的作用。因为根据申克理论体系,它不仅在低音结构骨架中起结构功能作用,在旋律线上,它对应的旋律音又是主功能音,起到延长的“对位”功能。所以,Ⅴ/Ⅴ起到的是结构延长作用。在色彩上,在描绘芦花美丽芬芳的基础上插入这个Ⅴ/Ⅴ和弦,还赋予了芦花人性的真善美和洁白纯洁的心灵。
五是bⅥ、bⅦ和弦。把这两个和弦放在一起讨论的原因,是因为bⅥ、bⅦ音是在西洋大小调体系的旋律大调里同时出现的。一般使用较多的是bⅥ和弦,比如《同一首歌》、《轻轻推开一扇窗》、《红旗颂》等等。这里举一个两个和弦连用的例子,以说明两者之间在旋律大调里的妙用。例如印青的《蓝色爱情海》里的高潮部分第三小节本是用连续两拍的bⅥ和弦,但是笔者认为此处若用bⅥ、bⅦ和弦连接,效果可以更好:
谱例7:
旋律部分走向是:
谱例8:
可见,旋律是呈下行,满足旋律大调的基本音阶特征。在这里伴奏用上bⅥ、bⅦ把原先在大调基础上的乐曲作离调到bA大调基础上,给人以一种情感的升华,这种升华好像突破了情感基础的桎梏。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此处刚好处在全曲的黄金分割点上。这在处理和安排上,不仅契合了音乐的主题,将爱情和祖国情完美地融合到一起,而且演唱者在此处的发挥也是到达高潮,无与伦比!
当然,除了这些和弦,还有许多不常见但会用到的和弦,如b5Ⅲ7,Ⅶ/Ⅴ,bⅢ,还有特里斯坦和弦,普罗米修斯和弦和那波里六和弦等等⑦。
三、关于织体与和弦的结合
对于如何弹好一首即兴伴奏乐曲,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文章上面所讲的能理解,那么下面所讲的会容易接受好多。
对于和弦,刚已经大致介绍过几个和弦,但是只知道和弦以及其结构功能和色彩功能,如何去运用,以及如何运用在恰当的地方?伴奏型又该如何去合理运用,才能在乐曲整体上听起来不是那么突兀。现举《雪绒花》的第三乐段为例:
谱例9:
这段旋律,如果是按照前面所说的基本和弦来配置,所配和弦是如上图标示。这样是否优美动听?诚然,在和弦的基本结构骨架的支撑下,既没有连接错误,也没有犯任何逻辑错误。但正因为如此,感情的起伏不禁略显乏味。在介绍了上述变和弦后,不妨把视野拓宽,可以这样编配:
谱例10:
这样,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加入一个变和弦,则不仅在和弦连接上可以起到延长功能的作用。而且在色彩上,弹到Ⅰ和弦时,一个b3Ⅳ和弦瞬间把感情转为忧郁哀伤,情感起伏得到了加强。这与笔者在前面所提到的大调里穿插小调和弦连接是吻合的。
再比如:《长江之歌》里中间的插部是:
谱例11:
这样配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在整个乐曲中却略显平淡。所以王世光先生在中间加入了一个重属(Ⅴ/Ⅴ)和弦,即:
谱例12:
这样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前2小节的和弦是小调和弦。在小调和弦后插入一个重属(Ⅴ/Ⅴ)和弦,顺势把音乐从小调转到其关系大调。属于一种情感的升华,而且紧跟着后面的主题句(大调)。
再如这首高叶梅词,罗念一曲的女声小合唱《夏尔巴的歌声飞向天安门》:
谱例13:
这首民歌从全曲的基调可以看出,是一首充满热情和欢快的歌曲。首先,在伴奏型上,可以选用具有跳跃性的短时值的柱式和弦去增强其力度。同时也体现了干净、果断的民歌风格。其次,这段旋律里笔者将Ⅴ/Ⅵ用在长时值音处。从结构功能上看,和演唱者长音发挥、一字多腔刚好同步;从色彩功能上看,在整体大调的基础上穿插进小调的感情色彩,具有丰富全曲感情起伏的作用。整体收放自如,高低起伏,弹来不失单调,听来不失乏味。
也许有人会问,如何将伴奏型与和弦很好地运用到一首即兴伴奏中?方法是:若是b3Ⅳ级和弦,它的主干音则分别为首调唱名的fa,bla,do。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只要乐曲中旋律声部出现fa或者do,就可以用b3Ⅳ级和弦代替Ⅱ,Ⅵ,Ⅳ,Ⅰ级和弦;重属和弦(Ⅴ/Ⅴ)主干音分别是首调唱名的re,#fa,la。只要乐曲中旋律声部出现re或者la,就可以用重属和弦(Ⅴ/Ⅴ)代替Ⅱ,Ⅵ,Ⅳ级和弦。同样,bⅥ,bⅦ,Ⅴ/Ⅱ等等。上述提到的变和弦,都可以依此类推,在除去变化音的另外两个主干音上替换即可。变和弦之所以称为“变”,在于不能频繁使用。否则,也就不存在“变”之一说了。伴奏型亦是如此:当歌曲的旋律线中旋律节奏较为紧凑、密集时,伴奏应选用较为开放、疏松的伴奏型,这样有疏有密,伴奏与主旋律的结合才能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同样,当旋律中出现字少腔多的情况时,伴奏可以适当加入密集、紧凑而又丰富的华彩伴奏型以便将乐曲整体结构形态支撑住,做到疏密结合,同样达到一种平衡的结构形式。
和声与织体有了,伴奏如何与旋律实现合理的安排?文章开头论述了伴奏型的分类。众所周知,给乐曲配伴奏分为带旋律的伴奏和无旋律伴奏。四拍子适用于抒情类歌曲;三拍子适用于圆舞曲风格的歌曲;二拍子要欢快、热烈的歌曲。一首美妙动听、具有感情起伏的伴奏则是将有旋律和无旋律结合起来。比如在一些四拍子抒情的歌曲当中,旋律的紧凑性不是很强,因为要配合全曲的感情基调。此时可以用全分解伴奏型,同时辅之以无旋律去烘托。二拍子的欢快、热烈的歌曲中,由于旋律音比较紧凑,则可以采用带旋律的伴奏并用半分解去诠释。偶尔旋律中出现长音,则可在长音的位置用加花、装饰音等去润饰。这比较类似于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形式;遇到风格是庄严威武的曲子时,可以用柱式和弦配置低音伴奏型,内声部中的和弦可以起到色彩功能的作用,用以突出歌曲的庄严性。
即兴伴奏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我们具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手指、丰富熟练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的锻炼,才能最终获得即兴伴奏的本领。即兴伴奏的不同之处还在于,这种伴奏展示了伴奏者即兴动脑、动手的能力,它能即兴地填充和声、丰富节奏、烘托气氛。⑧
总而言之,对于一首即兴伴奏,交由两只手来负责。有时是左手负责伴奏型,右手负责和弦的变换与旋律的延伸性;有时也可能右手负责伴奏型,左手负责丰富、润饰和弦与旋律,偶尔也负责主旋律线条。即兴演奏者要站在听众的角度去感受自己所配的和弦和伴奏音型是否听来在身心,美而存内心。只有这样,对于任何一首即兴伴奏歌曲,我们才可以游刃有余地去解决,在用基本和弦配置同一乐曲的基础上通过和弦的润饰和旋律延伸的加花来将歌曲演绎得更丰富,也才可以通过即兴伴奏将自身对歌曲的感悟和理解尽情地释放在琴声和高潮当中!
注释:
①王凤岐:《世界音乐简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5页。
②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页。
③李国顺,罗帅婷:《钢琴即兴演奏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大众文艺》,2014年,第2期,第177页。
④张宁:《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技能的学习方法》,《大众文艺》,2010年,第20期,第255页。
⑤杨通八:《初级和声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9页。
⑥左原:《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及其培养》,《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9期,第92页。
⑦特里斯坦和弦:瓦格纳在其《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中大量运用,原型是a小调中降五音、七音被代替的重属七和弦,即重属增六和弦。
普罗米修斯和弦:又称神秘和弦,由斯克里亚宾首创。来源于普罗米修斯调式音阶,此和弦由一连串上行四度组成。
那波里六和弦: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重要和弦之一。标记为N6,为调式音阶中的降Ⅱ和弦的第一转位。
⑧杨进凯:《浅谈钢琴即兴伴奏》,《黄河之声》,2011年第23期,第61页。
参考文献:
[1]王凤岐.世界音乐简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2]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李国顺,罗帅婷.钢琴即兴演奏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J].大众文艺,2014,(02).
[4]张宁.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技能的学习方法[J].大众文艺,2010,(20).
[5]杨通八.初级和声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左原.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及其培养[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7]杨进凯.浅谈钢琴即兴伴奏[J].黄河之声,2011,(2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