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人本柔性理念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实践探索
范文

    范震波 苏成勇

    

    [摘要]为有效推进工学结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应由刚性管理向以人为本、主动适应变化的动态竞争环境下的柔性管理转变。本文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以人本主义理论为依托,以柔性管理为工作核心,以学生能力需求为管理导向的顶岗实习柔性管理实践探索。

    [关键词]人本主义;柔性管理;顶岗实习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8.13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8-0216-02

    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实现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充分完成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完美对接,实现准员工向职业人身份转变,是一项重大的课题。本文以人本主义视阈下的校企合作为研究框架,以人本柔性管理理念为价值核心,从探索学生的需求价值导向出发,开展顶岗实习过程中人本柔性管理领域的实践探索。

    1柔性管理的特征

    笔者认为柔性管理是人本主义理念的深化和拓展,故称为“人本柔性”理念,笔者从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实际和学生价值取向出发,认为“人本柔性”理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1人本理论特征

    人本主义是西方人文主义教育传统的发展,它强调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心理、生理以及发展的需求,倡导主动适应变化、创造变化,利用变化以提高自身在动态环境下竞争性的管理思想。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柔性管理强调主动研究学生的需求特征,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价值需要为前提,将人的发展、组织的发展有机融合。其本质过程是人与组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和平衡,在互动中,既要充分考虑个体的物质满足和发展实现,又要追求组织的管理规则和生产目标,在动态的平衡中达到两者的稳定。

    1.2需要理论特征

    需要理论是马斯洛提出的,在此理论下,人的行为动因被定性为个人的需求,柔性管理即是在研究人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契合组织的发展而驱动个人内在的行为动机,充分发挥人的内驱力及主观能动性,用激励的方法指挥和指导个人的行为,从而实现组织整体目标的达成和实现。“需求理论”的重点在于个体从物质到精神的成长,从个体人到社会人的蜕变,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实现的心理动因的过程,“需求理论”是西方动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1.3个性理论特征

    柔性管理强调个性需要的满足和个体功能的自主,倡导个体主动、积极适应新的变化,在变化中适应环境,从而构建人与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机制。这种特征符合当前学生自我意识与独立倾向日益提升的特点,符合社会创新和创造的时代要求,与企业在管理中鼓励个人创新与发展的要求并行不悖。

    本文从“人本、需要、个性”三个维度,探索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需求,从人本角度,实现个体与组织的平衡;从需要角度,实现个体物质与心理的满足;从个性角度,实现个体专业传承和创新的发展。

    2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需求价值

    为了解学生在顶岗实习的真实需求价值,笔者会同实习组织(主要是指学生实习的单位企业),共同以问卷的形式开展调研,该问卷持续调查15周,以5周为一个调查周期,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问卷以“1、2、3”代表需求的等级,数字越大,需求越迫切;数字越小,需求越小,重要调研学生在薪资收入、生活条件、绩效激励、心理满足等需要理论层面,以及专业习得、技术创新、活动适应、企业关怀等个性角度层面的具体情况,具体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1)薪资收入的需求持续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的熟练而独立顶岗后,同周围薪资环境的对比而产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化后,个人消费水平的提升而驱动。

    (2)生活条件的需求逐渐趋于平稳:可能由于较高的期待,随着与周边居住环境的认知而平衡,并在心理上逐渐趋于稳定。

    (3)绩效激励的需求逐渐趋于高涨:企业以贡献为导向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学生对绩效激励的需求逐渐增长。

    (4)心理满足的需求平稳中增长:可能是由于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造成学生对心理满足的需求逐渐增长,但由于所处较低的实习层级,增长趋于平稳。

    (5)專业习得的需求增长较快:一方面得益于学校的教育,另一方面得益于企业的制度导向要求。

    (6)技术创新的需求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企业的制度导向要求。

    (7)活动适应呈现稳步增长:主要原因是企业活动能够使具有活动特长的学生有展现发展的机会,但在职业院校中这样的学生可能较少。

    (8)企业关怀呈现稳步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是企业的关怀未能与学生的需求达成同步,从而造成需求趋于平稳增长。

    综上,学生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心理阶段,在企业中更需要认同感和公平感。在认同与公平的基础上,校企应当携手,制订培养方案,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不断修正相应的组织策略和激励措施,使形成的绩效管理制度和专业能力培训体系更加符合学生的价值需要。

    3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实习柔性管理实践

    学生实习柔性管理在认知学生需求的前提下开展,在校企合作大背景下,围绕“双主体”学历一证书教育机制、“双主体”激励一关怀机制、“双主体”学习一就业机制开展管理实践。

    3.1“双主体”学历一证书教育机制

    “双主体”学历—证书教育机制是学生在学校接受学历教育,学习基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取得专科学历和初级技术从业资格证书;在企业学习行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取得行业技师证书。“双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在学校鼓励学生考取多种类从业资格证书,在企业尝试多岗位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这意味着将以“自助菜单”的形式,设置一定的能力门槛,选择“双主体”中不同证书和岗位,从而在自我定位、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有效促进学生的职业抉择和人生发展。

    3.2“双主体”激励一关怀机制

    “双主体”激励一关怀机制是,在顶岗实习中的学生,一方面遵从企业的准员工待遇,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技能提升、工作加班的激励制度,另一方面参与学校奖学金的评价和考评机制;一方面接受企业岗位师傅的技能培训和生活关怀;另一方面受到学校指导教师的技术指导和育人教育。在这种双向激励和关怀下,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环境的变化,在实现身份转变的同时,进发学习与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匹配和融合。

    3.3“双主体”学习一就业机制

    顶岗实习的目标在于技能的提升和职业能力的实现,同时,它又具有明显的就业特征,是在准员工身份下的技能专业学习过程。在“双主体”学习一就业机制模式中,企业可以以员工身份对待实习学生,学生能享受到良好的企业培训、岗位以及应有的福利待遇,并在毕业后实现无缝对接就业,构建学生学业与职业的缓冲地带,也大大压缩了企业的用工与培训成本,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和成长的需求。

    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学生实习探索,在充分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从学校、企业双主体进行创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提升、自主选择的要求,降低学生的就业择业技术与资金成本,形成个人能力高、薪资收入多、就业成本低的全新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可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教育地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