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范文 | 韦诗麓 [摘 要]从根本上讲,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大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而从师资力量、培养模式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了当前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最后围绕培养模式、教改要求、环境氛围、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5个方面,重点研究了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4.10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04-0-02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在党的会议中指出:“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要着力围绕服务国家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据此,作为以调整社会资源配置情况、实现社会经济平稳运行为发展方向的经济学教育专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必须要將“创新”二字切实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 1 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创新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必要技能之一。就教学工作而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更是如此。具体而言,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比实践课程而言,教师更加重视理论课程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仅无法提高学习兴趣还会影响课程质量。基于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能够摒弃传统思想,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能够改变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改的目标。 1.2 促进社会发展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源泉,而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基于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稳定的学习环境,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其应用在当前的学习与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有用人才。 2 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2.1 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 当前的教育环境中,由于教师所接受的教育大多为传统教育,因此通常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缺乏创新意识,直接影响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另外,很多高校引进了很多年轻、高学历的教师,虽然这部分教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接受过较为系统、专业的学习,但是缺乏工作经验,资历尚浅,无法准确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从而影响教师的威信。同时,由于这部分教师自身缺乏教学经验,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前辈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将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 2.2 培养模式缺乏科学性 据了解,当前很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订单培养式、一年三学期式、顶岗实习式、“2+1”模式等,此外还有报告、讲座、讨论、实习等,虽然满足了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但是却忽略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科学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培养模式缺乏科学性的问题,例如: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名称各异,但是其本质之间却存在很多的相似甚至相同之处;对于人力资源培训基地而言,在建设完成以后,其利用率较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加强的实践性,但是毕业设计却以理论为主,加之顶岗实习的方式流于表面,导致人才培养的效果不明显,不仅会影响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还会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日后发展。 3 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3.1 构建“两路径、三层次、四平台”模式 为了能够优化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现状,全面落实“两路径、三层次、四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就是通过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角度为出发点,从根本上提高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优化教学模式的目的。 首先,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早期、中期、后期三层次课程体系与“四平台”,从纵横两维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改革,一体化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其次,构建“基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利用平台结合相关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建立“课外创新活动开发平台”,并拓展构建“专业品质培养特色平台”。最后,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践平台”,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力资源专业人才创造条件。 例如,在日常的高校管理工作中,为了能够增强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效果,需要构建“两路径、三层次、四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操作方式如下。①以社团为平台培养专业人才,具体来说高校应该以学生为核心,积极组织社团活动,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为学生活动提供专业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组织能力。②以实验课程为平台培养专业人才。在课程中,教师可以将沙盘演练、管理软件以及课程实训为主体,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全面贯彻落实教改的要求 为了能够全面实现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教师的内容与要求,具体方式如下。 (1)设立总体目标。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对企业资源、产业资源、学科资源进行优化与统筹。而教改的实施就是通过结合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校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从而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2)设立子目标。首先,在开展创新性人才模式之前,无论是教师还是高校都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保证教学活动符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成长规律,从而为学生发展创设“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提高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着力构建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模式,结合教改内容践行“四平台”的要求,并通过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开展专业知识竞赛、商业策划实训、顶岗实习、活动沙龙和项目引导等活动,从而优化当前的教学方式。最后,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例如:课程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过程培养、人才培养定位等,保证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3.3 努力为人才培养营造创新氛围 在高校的创新型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模式中,其主要的推动者就是管理人员与人力资源部门,在人际沟通、推动变革、管理理念等方面都需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因此,为了能够尽快实现创新型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高校在日常教学的工作中,需要积极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积极、开放的心态,而其中推动者的精神、能力、意识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创新型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应该积极为教师、学生营造专业的、和谐的创新型工作与学习的氛围,努力将创新型教学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工作之中,从而实现优化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全面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教学工作中,不仅需要重视重视人力资源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以及身体素质,还需要通过课程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取精神、使命感、责任感以及事业心,从而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3.4 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创新型人力资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是重要的内容,所以需要构建完整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方式如下。 (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高校要鼓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协会、社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同时教师还要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高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并在集体成员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实现创新。 (2)开展实践环节、实验课程。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为基础,高校在教学中要开展实践环节、实验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要经常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沙盘等实践环节,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将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积极开展创造性、创新型等教学活动。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中,各学科的教师可以设置游戏场景,或者将课程拓展到课外互动,从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5 着力创新师生管理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创新型教学模式需要积极创新师生管理机制,具体来说就是由高校的科研部门为学生的科技创新配备专业的教师,并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保障,要求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从而在高校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为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为了激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可以拓展学分的来源。例如:将科技创新成果纳入学分考核中,设置可以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创新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例;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并将工作(实习)表现等内容纳入学分考核中,尽可能将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4 结 语 通过多重措施构建科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人力資源管理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可知,高校通过遵循教育改革的战略要求,加强对学生创新思路、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出适合人才发展的学校环境,继而将创新精神切实落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中。 主要参考文献 [1]汤玉英.校企合作视域下培养新型人才路径探讨[J].新校园,2017(7). [2]曹锐.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 [3]辛慧敏.关于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3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