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提升国企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能力 |
范文 | 韩金金 [摘 要] 在信息技术浪潮席卷的今天,大数据、互联网+、云平台等成为主流。共享服务作为信息化催生的产物,已经被很多大型企业所采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优化财务流程的重要手段,也必将对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内部审计又将面临哪些改变,值得思考。文章结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阐述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现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对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能力提升渠道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财务共享;内部审计;增值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7. 016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7- 0039- 03 0 引 言 随着全球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对跨国、跨地区的企业管控力度逐渐减弱,财务共享作为一种企业财务流程信息化升级、岗位分工更加专业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财务共享服务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将不同地区、组织的财务业务集中,统一处理,从而实现优化组织结构、规范系统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强化决策支持、提升企业价值等诸多目的。通过标准化、流程化、集中化建设,它可以提升信息的可比性、透明性和可用性。同时财务共享又是强化监督管控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实现从事后监控向事中和事前转变,实现从分散监控到集中监控转变,实现从线下监控到线上监控的转变等等。 迄今为止,全球500强中半数企业已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财务共享管控模式。如福特公司、杜邦公司、通用公司等。国内大型集团诸如中兴通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海尔集团等都已实施或正在实施财务共享模式。可以说,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既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财务转型的必经之路,更是企业尤其是集团型企业管理提升的又一重要手段。 1 增值型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对企业整体的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进行调节,监督企业风险决策的可实行性,进而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收益。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不断复杂化,新时期内部审计职能已由传统的“找错型”向“增值型”转变。 1.1 国企内部审计现状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相对完善,但鉴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内部审计还存在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还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目标不能有效服务于企业总体目标、部分企业内部审计缺乏规范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差、审计技术落后等问题。 自建立内审制度以来,国有企业在机构设置、审计范围、审计防范和人员素质提升方面,均进行了积极地尝试与创新。但内部审计的增值性始终不明显。 1.2 主要原因 1.2.1 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层次不理想导致审计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审计具有独立客观的特点,内部审计虽作为企业的内部机构,但仍需保持自身的独立客观性。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较为健全,审计职能完善,但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因审计部门受控于上层领导,行政上的制约对于审计的独立客观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2 内部导致审计过程固化审计方法有待创新 现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方法主要有账务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应用得到广泛推广。传统的审计方法亟待进行创新,从目前来看,国有企业仍未将“互联网+”、云平台等应用于审计领域,审计过程较为固化,没有实现变通和协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取证困难,进而影响内部审计效果。 1.2.3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口径不统一造成内部审计效果不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科研经费、军贸型号等往往既要接受内部审计,也有接受外部审计。外部审计主要由科工局、发改委等组织成立审计组,审计组成员由审计事务所以及有经验的相关业务领域专家组成。从现有国有企业外部审计情况来看,内外部审计对于业务发生真实、合理性认定标准不完全一致。标准的不统一,往往会出现外部审计认定的问题,内部审计并未发现或认定为问题,从而不能提前进行预警。 1.2.4 内部审计信息指导作用较弱,增值服务能力未能得到提升 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是自我约束,以及监督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传统内部审计以审计整改报告作为闭环,但从实践中发现内部审计的举一反三整改效果并不明显,从而造成内部审计的信息指导作用缺失。原因是内部审计人员为避免处于里外不是人的尴尬情境,往往在内审过程中提出表层意见,不痛不痒,不抓痛处,不纠要点,以至于被审单位对于内审反馈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监督警示作用不明显,更无法实现增值服务。 2 财务共享与内部审计增值能力提升 2.1 内部审计增值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 审计与财务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二者既有区别又联系。财务管控模式的改变,必将带动审计模式的改变。一般来说,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體系是在原始查账基础上从低级向高级、从不完备到比较完备发展起来的。企业财务实现从手工操作到内部控制建立、推行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再到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业务和会计处理,内部审计实施也经历了账表导向到系统导向、风险导向再到IT审计技术和方法导向的变革。面对财务共享服务这个新概念的逐渐渗透,内部审计也应该审时度势、应时而变。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其增值能力,角色定位是关键。正确的角色定位是内部审计发挥增值职能的关键。角色定位不仅要求审计人员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也要求被审单位需要清楚地指导审计人员的角色。既不要谈“审”色变,也不要公关避险。内部审计虽有监督预警职能,但最终还是要通过审计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不合规之处,从而进行预警修正,降低风险。 2.2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增值能力提升路径 2.2.1 内部审计应充分参与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中 審计取证来源于财务信息。内部审计实施中首先需要了解被审单位的财务核算流程、遵循的会计制度和管理办法以及内部控制风险点等。财务共享中心体系建设、流程设置以及平台建设阶段虽然是为财务核算与管理提供支持与优化 ,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运行、财务核算的重要监督机构,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应发挥重要角色。从财务共享流程设置中,内部审计应关注主要的风险点,如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资金管理等等,从审计角度对流程中风险点的控制提供建议和意见。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将主要采取的是非现场审计,虽然具有全面性、时效性、规范性等特点,但线上审计并非是基于纸质的会计资料,而是通过对信息系统中的电子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统计和分析,有时难以发现明显的审计轨迹。因此在共享中心流程设置中铺设审计风险防控点、将审计后期取证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前在流程设置中加以考虑,一方面起到了事前监督、防范风险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为后期进行内外部审计完善了取证渠道,提高了审计效率。 2.2.2 利用共享中心实现数据挖掘,建立审计数据仓库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数据集中程度大幅提升,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数据联动与集成应用将更加普遍。大数据挖掘技术将在共享服务中心得到充分体现,这对内部审计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在传统模式下,企业的内外部信息往往分散、独立,实施审计时,需要将所有相关的信息归集到集团,然后进行取证分析,工作量较大。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后,各子公司将财务等信息汇总到共享平台,审计人员可直接在平台系统中收集所需信息,从而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 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数据统计收集的优势,内部审计可充分实现数据挖掘,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预测等方法,将所需信息归集到审计数据仓库,而后进行数据筛选和数据分析,通过纵向、横向比较,验证数据间的钩稽关系,并利用数据的变化特点,找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进而对公司业务运行中的风险进行提示、预警。 2.2.3 改变审计思维、革新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也是制约审计部门职能执行的重要因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效缩短了审计数据收集时间,使审计人员有充分时间思考审计目标、审计重点与审计方法。国企审计类型主要包括财务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审计、科研经费审计等等。在以往的审计事项中发现,审计人员更多关注审计过程,对审计目标关注不足。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联网审计,可促进 “过程导向型”审计向“目标导向型”审计转变。审计人员需更加关注审计结果,思考内部审计的意义,内部审计需实现的目标以及内部审计能够提供的信息决策支撑等。 财务共享带来的财务管理与核算职能相分离会导致管理里对财务信息中隐藏风险的忽视,故而内部审计需要发挥更大的职能,尤其是对于非现场审计模式而言,是一种更大的挑战。跨界思维、多元思维、前瞻思维、底线思维等都将成为后续审计思维转变的方向,同时传统的审计方法也需要转变为利用大数据技术革新审计方法上,从传统的内部搜集证据拓展到外部发现证据,从以前的事后分析扩充到事前风险评估、事中监控预警和事后业绩分析。 2.2.4 完善审计案例涉及审计人才库建设,实现审计资源共享 共享的本质在于分享资源、提高效率。随着审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审计任务越来越繁重,内部审计机构现有人员队伍已满足不了当前审计工作量需求。审计人、财、力的缺乏必然会对内部审计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审计共享就是要通过实现审计案例共享、审计经验共享、审计人才共享,达到“小队伍大实力”、“多专少杂”的目的。审计共享应参照财务共享的模式,建立完备的审计系统,将企业内的审计案例按照类别归集起来,总结经验,分享成果,一方面为同类审计提供借鉴依据,另一方面为存有相似审计问题的单位敲响警钟,提前整改。同时,审计人才库也应按照审计范围和审计类别吸收不同领域的专家,如建筑、财务、法律、计划等。一方面化解专业审计机构人员缺少带来的审计低效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集合不同单位的不同领域人才,可以实现充分的经验分享与交流。 3 结 语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内部审计应充分发挥作用,在共享中心财务规则体系制定、流程建设中献计献策;同时充分利用财务共享模式带来的数据集中、线上办公的便利,改变审计思维,革新审计方法,努力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发挥增值作用;最后,内部审计也要借鉴财务共享的思路,逐渐完善审计系统,实现审计案例、审计人才等各项审计资源的互联互通,发挥共享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纪华.基于集团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如何提升内部审计[J].中国国际财经,2017(3). [2]杨雨泽,苏玉珠.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控制与实施[J].财税研究,2017(3). [3]程平,白沂.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研究 [J].审计与鉴证,2016(4). [4]宗建岳.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与目标实现[J].财经监督,2014(8). [5]罗颖,柳芝.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J].审计观察,2017(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