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
范文 | 邵雪航 王春明 [摘 要] 在地方高校向应用转变境况下如何逐步使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从而培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以某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转变过程以此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双主线”的课程体系设置来解决此问题。 [关键词] 地方高校;双主线;课程设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7. 09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7- 0218- 02 1 课程设置建立的依据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推进学院转型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等文件精神。同时,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基本要求,使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遵循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具有勇于创新精神、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全面、实践能力突出,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質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基于此构建“3+1”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下的“2.5+0.5+1”双主线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为契机破解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式和方法,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四位一体”模式的突破口为“双主线”课程设置探索及实践。 2 构建软件工程专业的“双主线”课程设置思路 (1)明确办学定位及面对服务学生群体,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导,应充分调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规格、岗位需求,注重专业技术与应用能力及素质能力的双重培养,为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调整和改进现有课程体系中弊端,做到学以致用,加强学生应用技能,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谋取就业的能力及具备相应的素质能力。 (3)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意识及学习能力。从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协调发展,学院应依托区域产业优势,与当地有代表性的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基于此构建的“双主线”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更能符合地方院校发展趋势,同时能满足就业市场人才需求。 3 “双主线”课程体系设置的含义 3.1 为什么采取“双主线”方式 采取两条主线同时进行,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考虑的:由于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其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民办院校纷纷开设软件工程专业,力求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现状却是高校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需求往往存在较大脱节,从而导致学生无从就业,而企业面临人才短缺的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有:各院校对于专业的设置陈旧,主要沿袭本科院校教学体系,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以实验、实习作为辅助手段,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课程的设置过分强调系统性与完整性,实践性环节不足,同时也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的环境;学生职业素质能力不强,自我意识强,无法快速融入工作或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基于此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素质能力教育四方面入手,以此达到学生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3.2 “双主线”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含义 所谓“双主线”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与素质能力培养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配合进行,进而使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软件开发及应用能力和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能力,见表1课程与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关系矩阵。 其中,第一条主线为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以突出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及应用能力。主要是将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在2.5年(注:第一学期至第五学期)全部开设完成,必须保持本科教育特点和学生足够的上升空间;将第六学期的0.5年的课程划分为相应多个方向(注:目前设置了3个方向,分别为JAVA软件开发工程师方向、PHP开发工程师方向和WEB前端方向),多个方向是根据当年用人企业、行业及就业市场需求设定,同时可随时调整本部分课程开设方向及内容,以满足与用人单位直接对接,届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自由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学习即可;第七学期至第八学期主要至校企合作企业进一步提升就业技能及相应的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通过相应课程及实训环节达到学生软件开发及应用能力。 第二条主线为素质能力培养,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主要是将素质培养通过“职业素质+创新创业”两个小方面进行逐步进行。素质培养贯穿于三个学年度(注:第一学期至第六学期),分阶段进行。通过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服务中的高效沟通技巧、公务交往礼仪、情况开发与心里调适、文档管理规范化、就业形势与指导方式进行穿插进行;同时,通过嵌入创业创新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 4 “双主线”课程体系设置实施 随着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主动出击适应市场需求,将课程设置调整如下: (1) 基于MySql在行业中以互联网领域应用为基点,应用范围非常广,超过SQL Server在企业应用范围。现将原课程体体系中的数据库技术应用软件SQL Server替换为MySql; (2)将原有的数据结构课程调整为数据结构与算法,以加强学生算法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完成与大、中型全国赛事对接; (3)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所有软件方向技术岗位应用到的技术大部分以JAVA技术为基础,并在此技术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演化,现将原有课程体系中的.NET方向整体删除,用JAVA技术替换.NET方向课程,并以此为依托,拓展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4)植入市场营销学课程,以便拓宽学生知识面和适应就业需求; (5)在双主线人才培养方案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逐步使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从而培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10-21. [2]张幸刚.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17(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