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构建高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探究
范文

    吴汉平 杨慧 王柏涛 江侠 江双

    [摘? ? ? ? ? ?要]? 实践育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在落实实践育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阐述了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科学内涵,分析实践育人的发展现状,探讨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路径方法,旨在推动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实践育人,切实提高实践育人的质量和成效。

    [关? ? 键? ?词]? 高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086-02

    一、前言

    为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越发显得尤为必要。高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是构建政府、社会、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的实践类应用型平台,是将高等教育工作全面延伸至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关键。因此,加快建设实践育人体系既是高校完成教育教学改革任务、实现办学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励志成才的内在需要。

    二、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科学内涵

    实践的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育人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是为了使大学生获得专业实践知识、应用技术、创新创业能力、生产经验和思想道德素养,开展与大学生的精神文明素养和能力提升相关的各项实践活动[1]。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并明确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指导中国高等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2]。

    今天的大学生很少参与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当中,劳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却严重不足。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和矛盾,必须要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因此,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应运而生。其科学内涵就是整合政府、高校、社会、企业资源,协商建立整体性的制度体系,推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学生专业实践知识、实操实训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等[3]。

    三、高校实践育人的发展现状

    (一)高校实践育人建设已取得的成效

    1.实践育人取得初步成效

    我国自古就重视实践育人,强调阅历、行动等经验性实践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如孔子的“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朱熹的“行然后知之艰,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等,都明确表明一个人如果想获得丰富的知识,拥有真知灼见,就必须躬身于实践当中。鉴于此,在国家层面,愈来愈重视加强实践育人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发文要求加强实践育人工作,从舆论宣传引导、政策倾斜、资金扶持、人员配备等方面落实实践育人。

    2.实践育人体系制度初步形成

    高校作为实践育人的组织者、领导者,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高校实践育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并逐步得到完善。根据需求,高校改革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时,转变过去只注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观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实践课程的教育;并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模式,规定需要完成的学时学分,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目前,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生产实践、共建实践基地等方式,为大学生走出校园提供机会,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动力。

    (二)高校中实践育人建设存在的问题

    1.落实实践育人政策流于形式,不够深入

    实践育人工作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国家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的育人成效仍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虽然也在贯彻落实中央实践育人的各项政策,相应出台了意见和措施,但往往是存在贯彻落实不深入,政策出台后便没有了下文等问题。因此,部分制定的政策没有很好地发挥实践育人的效果。

    2.对实践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实施实践育人的主体是学校,而教师是实践育人的组织者、引导者。实践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节。专业课教师作为实践育人第一线人员,既承担专业理论课的讲授,也负责指导学生的实验、实习等课程。然而,许多教师没有真正参与到行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一线,这使得他们缺乏实践教学的能力,无法更好地开展实践教育。这一问题在目前来看,并没有引起高校应有的重视。教育是长期性的结果,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坚持正确的实践育人方法,发挥校企合作等实践育人方式。

    3.实践育人的合力不足,协同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实践育人协同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虽然也建立了一些合作关系,如产学研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但真正发挥效力的不多,流于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进而导致协同育人工作发展不彻底不充分。

    四、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路径

    (一)拓宽工作思路,完善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主动求变求新

    2018年,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是国家层面对加强实践育人提出的新的要求;另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招人难,这种供需矛盾也迫切要求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高校,必须拓宽工作思路,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主动求变求新,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实践应用类人才的需求。

    1.改革校内领导体制,成立实践育人协同系统建设工作小组

    目前的实践育人多是由各专业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在负责实施,他们大多数人肩负着较重的管理和教学任务,很难抽出充裕的时间精力统筹兼顾育人效果,另外,在执行学校制定的实践育人政策的时候也很难打开局面。所以在学校层面成立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的推进实践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工作小组就显得很有必要,整合校内资源,协调推进落实。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协调学校就业处、教务处、实验实训中心、各学院,建立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及时推进各项育人工作,充分发挥协同体系领导机制的效力。

    2.明确目标,主动与企业、社会寻求合作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梳理办学过程中需要借助企业、社会资源的方面,再精选与专业发展有契合度的企业、社会组织,明确需要合作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合作。了解企业、社会最新发展的需要,征求企业、社会的意见建议,以修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学生学习内容与将来工作内容的桥梁,更好地为学生毕业后找工作降低门槛。

    3.拥抱互联网,用好网络资源

    实践育人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德育工作,也离不开互联网。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为大学生开展实践育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高校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用好互联网资源,从互联网海量资源中汲取自我发展的养分。

    (二)完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过程保障体系

    1.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高校搞好育人工作离不开实践教学基地的支持,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没有这个基础性工程,实践育人则无从谈起。一是要重视校内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包括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各类专业技术实验室等。二是创建优质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很好地将企业生产、学生的学习、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从中获取了企业生产运转的直接经验,企业从中实现了人才培养,更重要的是获取了科技创新成果。

    2.重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做好实践育人工作,首重是教师,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完整、特色鲜明的實践教师队伍显得尤为必要。一是要通过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安排培训,确保实践教师培训的全覆盖。二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既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行业从业经历,既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又善于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获得理论知识的引导,又能在实践中升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推动实践育人协同体系落地生效,实现多赢

    如何调动政府、高校、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整合各育人主体教育资源是推动协同体系育人的关键所在。现由政府牵头,组织各参与主体本着“平等自愿、资源共享、实现多赢”的原则,共同商讨育人体系制度的建立。体系制度应明确建设的目标任务、各方的权利义务、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等;并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审核各方共同目标利益实现情况,整改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不完善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做到体系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真正使协同育人体系有效运转起来,使各方在资源汇聚中产生聚合力,实现各自的目标任务。

    (四)强化质量监督体系,聚焦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成效

    实践育人的成效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动手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学生能否在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为保障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取得预期的目标,就必须建立并强化质量监督体系。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成效监督管理制度

    学生是实践育人的最终落脚点,实践育人的质量如何就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本领,因此,必须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成效监督管理制度。调整实践教学的时间占比,适当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团队协作、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等指标纳入实践成绩评价体系。再根据实践成绩评价体系予以量化考核,只要完成一定的数量,不经考试即可获得实践学分。

    2.加大对院系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成效的考核力度

    院系是实践育人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院系是否重视做好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育人的成效,因此要加大对院系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考核力度。院系首先要做好对国家实施实践育人的工程的宣传工作,将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做好实践育人上面。其次院系应制定对教师实践育人的考核评价方案,明确教师应承担的责任目标、具体任务、奖惩措施。将教师的绩效分配、职称晋升与实践育人的考核结果相联系,营造教师乐于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调动教师做好实践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刘海军.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4):47-49.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刘宏达,许亨洪.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内涵、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

    编辑 张 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