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温州市民营经济优势弱化影响研究 |
范文 | 蔡晶波 孙嘉遥 张妍 [摘 要]在信息不对称的年代,温州市作为第一批率先发展民营经济的城市,生产、批发都在全国勇立潮头,外贸经济也是全国的领头羊,先发优势明显,“温州模式”全国闻名。但是,随着全国各地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温州市民营经济优势却逐步弱化,城市转型遭遇瓶颈。作为全国最早发展市场经济的地区之一,温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非常典型,如今“温州模式”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研究温州市民营经济优势弱化的表现、影响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从温州市民营经济优势弱化的表现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影响以及提升民营经济优势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民营经济;优势弱化;温州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4.05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4-0-02 温州市地少人多,经济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以改革开放为契机,温州市经济从“家庭工业”开始走上了飞跃式发展的道路,挂户经营、家庭雇工经营、专业市场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市场经济的萌芽,见证了温州市所有制結构的变化,专业市场的形成、贸易的繁荣发展、出口额爆发式增长和外贸依存度逐年增高,见证了温州改革试验区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智慧。温州市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超过全国其他城市,形成了以小微企业为主体、区域性规模经济的独特发展特征。温州市民营经济惊人的发展速度取决于温州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灵活的体制优势、配套的产业集群、活跃的专业市场及由遍布海内外温州人形成的庞大营销网络。但是,随着周边城市崛起、全国性竞争加剧、全球经济危机蔓延,民营经济优势弱化趋势明显。 1 温州市民营经济弱化的表现 在全国各地向温州市学习的浪潮中,各地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小商品市场供求关系不断演变,竞争日益激烈。但是,温州市却放慢了改革的脚步,领先优势从优势凸显到优势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先发优势弱化 第一,体制优势弱化,投资吸引力不足。进入21世纪,全国各地政府转变观念,不断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大市场、小政府”模式不再是温州市独有,绍兴、金华等城市后来居上。第二,供给侧结构改革进展缓慢,竞争力下降。产能过剩是全国性的发展问题,温州市也不例外。表面上是消费疲软、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供给端和需求端存在结构性失衡。第三,传统专业市场衰落,遭遇电子商务冲击。温州市的专业市场数量虽多,规模却不大,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兴起后,温州市的专业市场逐渐衰落、消失,仅存的几个专业市场也沦为平庸,特色优点不鲜明。第四,资本外逃严重,实体经济空心化。一方面,资本跨区域流动活跃,温州人的优势没有转化成温州的优势,温州大量优质企业外迁。另一方面,温州的民间资本热衷于投资矿产资源、房地产、农产品等投资小、收益高、回本快的行业,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融资的困难,更让民营企业的资金链处于高风险状态,随时可能断裂。 1.2 成本优势弱化 第一,用地指标紧缺,土地价格日益昂贵。温州市工业土地除土地出让金外,还须负担耕地税、工业用地履约保证金、城市建设规划费和土地使用税等多项费用,每亩(1亩≈667 m2)土地的合计成本约70万元。而与温州临近的省、市,如江西省,对进驻的一般性工业项目,地价低廉,并免收综合配套费;丽水市招商引资的土地价格也很低。第二,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消失。温州市民营经济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无疑令温州市民营经济的寒冬雪上加霜。第三,税收环境在全国范围失去优势。在温州经济整体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不少企业反映温州税收负担未减反增。温州的税收更多是按“计划”“指标”收取,未能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第四,物流成本持续走高,加重企业负担。温州的物流企业数量多、分布散、管理乱,缺乏龙头企业和良好的规划。 1.3 要素优势不足 第一,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温州市的特点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山地多,平原少,可利用发展工业、商业、农业的土地十分有限。主城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已经不多,如果不及时腾笼换鸟,驱逐土地效益低下的企业,引进效益好、污染少的企业,以亩产论英雄,土地资源将越来越紧张。第二,资金紧张问题严峻。资本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经济的资本扩张,不利于投入再生产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温州市民营经济的主体是小微企业,可恰恰是中小企业最难获得银行的贷款,银行更青睐国企和大型企业。第三,高端人才十分紧缺。温州的高端人才不仅数量少,还呈现出高端人才不断流失的趋势。此外,除了土地、资本、人才这3大主要要素,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有效投资、电力水费和农业农村等要素矛盾也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各项要素的不足,一方面限制了温州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无法为温州招商引资提供有力支撑,要素优势不足亟待解决。 2 温州市民营经济弱化产生的影响 随着周边城市崛起、全国性竞争加剧、全球经济危机蔓延,民营经济优势弱化趋势明显,导致产业部分或者整体外迁、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城市转型遭遇瓶,温州市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温州市民营经济的形势不容乐观。 2.1 产业部分甚至整体外迁 民营经济优势弱化,对产业的吸引力减弱,在利益驱动下,温州市企业逐步向外搬迁,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南亚,形势愈发严峻。“近10年来,温州市本地现有工业企业和整体外迁企业对外累计投资额超过1 000亿元,主要集中在服装、鞋业、塑料制品等行业。” 2.2 温州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缓慢 温州先发优势弱化,核心竞争力不足,导致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在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上,温州市仅有几家企业大力投入关键技术研发,整合的技术资源还仅限于国内技术,还没有延伸到国际前沿技术,技术研发能力还处于跟跑阶段,科技型企业发展情况堪忧。虽然申请专利数量近年来一直在上升,但内生驱动研发,能实质性提升企业生产力的少。 2.3 温州城市转型遭遇瓶颈 民营经济优势弱化使温州市城市魅力下降,对优质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也相应减弱,城市转型遭遇瓶颈。民营经济优势弱化后,温州市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少,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也只能相应缩减。因此,政府对城市建设的投入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十分有限,产业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国际化都市建设缓慢,城市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市转型都遭遇瓶颈。 3 提升温州市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制约温州市企业发展的困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严峻。统计资料显示:税费负担较重、订单不足、成本上升過快,成为3大主要困难;融资困难、用工紧张,能源、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这些全国性的企业发展问题,温州市也形势严峻。面对严峻的经商环境和温州市企业遇到的困难,其中不乏企业自身的原因,但政府发挥的作用有限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为此,政府有必要消除体制性障碍,引导企业科技创新,营造投资软环境,以促进温州市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 3.1 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引导民营经济良性发展 破除体制性障碍,促进民营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取缔不必要的限制,让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动要素整合,促进民营经济充分市场化。促进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打造外贸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吸引优质产业回归,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紧跟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完善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在政策上,更多向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倾斜;在产业布局上,要构建“研究院—孵化器—产业园(加速器)”的全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并且要有预留空间的前瞻性,合理规划,勇于改革创新,打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政务环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效能革命,针对企业实际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建立多元化的企业家培训制度,推动民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3.2 鼓励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促进民营经济应用先进技术 第一,加强政策落实,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抓企业孵化器建设,培育科技型企业。第二,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为温州培育科技型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调发展。第三,建立考评机制,精准提供政策支持;提升研发机构质量,鼓励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第四,补齐科研机构小、知名高校少的短板,搭建平台,利用全国和世界的科研网络,通过产学研联动,实现转型升级。 3.3 发挥温州特色优势,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一,发挥政府的政策主体作用,解决要素制约,要积极引进人才,加大土地指标清理,大力拓展土地空间,创新融资方式,为优势民营企业争取资金支持。第二,整合各类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升级,在工业方面,着力打造动态、开放的现代区域产业综合体。第三,在农业方面,创新模式,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在服务业方面,通过产业整合,加大消费增量,变革要素驱动模式,探索温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新思路。第四,发挥传统优势,变要素驱动为“互联网+”驱动、设计驱动,理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择优培育,充分挖掘温州市各县市区的本土优势,打造高品质的特色小镇。 注:张妍,通讯作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