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 |
范文 | 武艳慧 吕名伟 关玉琴 摘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凝练专业方向、改善实训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借助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项目建设的契机,分别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师资和实践条件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就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骨干专业的建设目标、举措与成效、存在问题与思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其他专业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专业建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5.040 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内蒙古教育厅关于启动实施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8 年)》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承接了12个任务、6个项目,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在骨干专业建设过程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目标明确,举措合理,成效显著。 1专业建设目标 为提升专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设目标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路径与新方法,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水平;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学校课程+企业课程+校企联合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普遍发展,培养杰出的技术技能人才;三是校企联合开发课程,编写、修订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信息化课程资源;四是对接企业生产设备的高端化、智能化,改、扩建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新建能够提供对口实习岗位的大型校外实训基地;五是打造一支能够引领专业发展方向,具有高水平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增强专任教师在行业企业中的影响力;六是加强企业技术服务和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创新服务能力与水平。 2举措与成效 2.1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是基础。我院与合作企业成立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特色二级学院,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促进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另外建立了校企合作共赢的资源共享机制,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场所、设备、人员等优势,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学生实习实训以及技术合作研发等多方面进行合作,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上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法。另外,在校内成立了“大国工匠工作室”,工作室团队成员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传技带徒、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校企联合开展生产技术升级改造和研发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了“大国工匠”工作室的引领作用。 2.2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是关键。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通过对行业企业需求调研、分析,明确专业人才培養目标与培养规格,结合机械行业岗位、任务、专业课程对应关系,以机械零部件加工工艺编制能力、机械零件加工制造与检测能力、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维修能力为核心,构建出了“学校课程+企业课程+校企联合课程”的课程体系;在良好的校企合作背景下,结合企业生产任务与生产岗位工学交替,弹性灵活组织教学,校企双场景实施“四个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室与车间功能一体,教师与师傅角色一体,学生与学徒身份一体,作业与企业产品标准一体”,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层层提升,逐步传承机械加工工艺与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都明显提升。 2.3加强课程建设,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与课程资源建设是核心。由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建设团队,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对接行业企业生产技术新标准、新规范、新工艺,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修订专业课程标准,使专业课程教学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和技术进步,重点进行校企联合课程开发,完成了《识岗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实习指导书的编写与修订。在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上,以自治区课程资源库《机械制造技术》建设为引领,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带动所有专业课程建设动画、视频、微课、VR等颗粒化课程资源,编写信息化教材,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2.4优化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是重要依托。为进一步提升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对接企业岗位设备,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按照产品设计、生产加工、产品检测、装配维修的专业岗位链需求,改、扩建实训室及实训基地,进行了数控设备的升级改造,购置了四轴组套、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新建5家专业对口的大中型合作企业,为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5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专业教师的社会影响力 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是重要保障。通过学习培训、企业锻炼、课程改革与课程资源建设、技能大赛指导与技术服务等措施,通过三年建设,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共同完成13门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建设了两千余个颗粒化课程资源,编写并公开出版数字化教材4部;主持或参与自治区级以上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同时培养出了一批在行业企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入选国家裁判库2人,参与国家级赛事执裁3人次,获自治区级以上大赛优秀指导教师8人;获全国机械行指委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6加强社会服务与国际合作,提升专业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专业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除了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外,还体现在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上。三年除了在技能培训与鉴定、承办技能大赛、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外,还积极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选派了8人次赴肯尼亚大学进行师生培训及ATC大赛指导工作,累计在肯时间达300余天,指导非洲职业技能大赛(ATC),培训4所院校教师及学生,培训及指导工作都受到肯方师生的一致好评。 3存在问题与思考 通过本次骨干专业建设项目,使得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和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和水平。但专业建设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所以在后期专业建设上有以下几方面需要继续深化和完善:第一是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接区外先进制造企业岗位,寻找区外名流企业,探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等全方位、全过程深度合作。第二是探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方法。除了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外,以企业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在校内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开设创新创业实战课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第三是加强信息化教学质量建设。目前信息化教学虽然已全面推开,建设了大量的信息化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质量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参考文献 [1]朱颖,白树全,崔广磊,杨秀芳,郝魁,马志民.以行动计划为指引着力建设骨干专业——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例[J].价值工程,2018,37(31):296-297. [2]郭志冬.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骨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8,34(09):63-65. [3]吴明华.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骨干专业建设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9):36-37. [4]覃文松,周旺,洪波海,方绪军,谭锴.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有效推进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6):24-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