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
范文 | 苏新民 朱芳琳 陈春晓 高爱霞 摘要:目前社会正处于经济与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技能人才能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支撑与发展动力。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与培养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 经济结构?????? 高技能???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高技能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目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种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加快经济转型是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现阶段更加注重科技力量的充分发展,要求提升劳动者的素质,优化管理理念,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当前,我国的产业发展进入了重要的产业结构调整期,国家制定了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与发展方式,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因此应当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充分提升人才的精湛技术与高超技艺。在劳动力市场上,高技能人才占有着一定的比例,是处于劳动力市场上的顶尖部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与提升作用。在我国目前处于由制造业向着中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由此产生了对高技能人才的新需求,要求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应当能够跟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发展需求[1]。 2我国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经过了长久的发展,也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培养出了一支具有较高技能与操作水平的人才队伍,对我国经济各种类型组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活力。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主要表现为技能人才结构方面,技能需求调整适应方面以及企业用人激励方面等三个层面上,下文从这三个角度进行了相应分析。 2.1技能人才结构方面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处于重要的调整阶段,新兴产业的发展处于重要的地位,国家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我国的产业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的指导方向,这是新时代发展形势下的重要特征。由此对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我国技能人才的结构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在部分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用工规模、销售额与产能等数据值比较有限的现象,给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一是缺乏适应新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二是高技能人才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同时高新企业的发展规模也比较有限,难以充分吸纳高技能人才。另外,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高技能人才自身的结构比例也欠佳,管理岗位的人才比较多,而具有较强理论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比较有限,在学历与学科构成上来讲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偏颇。在学科组成上,综合性学科与经济人文类学科比较多,在理工类学科构成上比较少,理论知识比较多,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层面上则比较缺乏,难以充分实现在企业组织中的运用[2]。 2.2技能需求调整适应方面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产业结构面临着重要的发展调整期,面临着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调整的重要阶段,国家正在加强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包括石油化工、精密机械、金属加工、纺织化纤服装与电力造纸等行业,大力引导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存在着知识老化与技能更新迟滞的现象,不利于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3];国家同时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新兴产业的构成主要有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新医药与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等产业,也需要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与之相适应。因此在高技能人才发展中需要加强高人才技能结构的调整,加大对新型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2.3企业用人激励方面 新时代的企业发展需要有高技能人才支撑,为此应当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管理,要建立有效的引进机制、使用机制与培养机制,以达到對高技能人才的充分培养与激励。为此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各方利益之间实现良好的平衡作用,提升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但是,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这一发展层面上做得比较有限,虽然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建立了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没有将其落实到位,技能人员在企业发展机制中所拥有的地位不高,物质与社会待遇也比较有限,出现了激励滞后的现象,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4]。 3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针对我国目前高技能人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应当予以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式与政策,充分促进高技能人才对企业发展的良好作用,应当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协会的作用,并充分发挥企业平台的积极作用,下文从这三个角度进行了相应分析。 3.1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高技能人才的发展与培养是我国人才发展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强国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高技能人才的充分培养,国家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并且为高技能人才的发展与培养建立了有效的机制与培养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大军;李克强总理针对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指导思想,给我国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加大对新兴企业的发展与培育力度,最终充分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并最终建立相应有效的发展政策,并为政策的执行建立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我国各类行业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企业是医药工业行业、食品工业行业、装备制造行业、技术技能型行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类型的企业,在这些行业的发展中,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发展结构,提升了人才结构的合理性与技能价值性,培养了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与复合技能型等多种类型的高技能人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将出现大量的转产、转业与转岗现象,由此导致了大量的结构性失业现象(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而出现的失业性现象),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对此充分重视。在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当充分提升劳动力就业的质量,在结构性的调整的同时,加大政策普惠公益,在积极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就业空间、提升其就业价值的同时积极关照各个层面上的劳动者,促进城乡劳动者提升其工作技能,能够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满足其工作岗位上的需求,减少对我国的就业市场的冲击作用[5]。 3.2充分发挥企业协会的作用 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发展与培养,应当建立有效的机制,其中企业协会的作用是其中重要的机制之一,企业协会是具有经营相似点或者基于共同的发展经营目的而建立的协会组织,对企业的发展与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技能人才的发展与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特征与空间上的并存性发展特征,由此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依托行业协会的作用。首先构建人才安居的服务平台,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发展培养过程中的选拔、认证、配置、激励与管理等多种层面的有效管理,充分重视其中每一个环节的作用。同时为高技能人才的发展与动态管理提供有效的持续性服务。充分关注高技能人才的生活,帮助其解决安家、子女入学与落户等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最终促使其能够以轻松的心态开展工作。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互助平台。一是发挥现有的行业协会的作用,二是积极组建新兴产业的行业协会。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密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企业自身的发展优势,加强产、学、研等多个项目的综合开展。在行业协会内部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发展平台,充分整合行业内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行业内的信息平台,实现行业内部多种资源的充分整合,加强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6]。 3.3充分发挥企业平台的积极作用 高技能人才的发展与培育是企业等各类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工作内容之一,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应当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政府的促进作用与社会联动发展机制。为此要求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建立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技能人员建立持证上岗制度,针对不同的企业建立不同类型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促进广大技术人员积极研究职业技能,促进职业技能的充分提升。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岗位练兵、岗位培训与技术比武等多种项目,实行技师与高级技师带徒制度,积极利用其职业技能的提升来实现技能发展,促进员工在具体的岗位实践中得到成長与发展[7]。在企业内部组织竞赛,按照全员参加的原则推进,通过技能比赛的进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全员共同实现技能提升的氛围。对于在职业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技能人才,对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在对员工进行考核与职位晋升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一因素[8]。 4结束语 在企业等各种类型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高技能人才的发展机制作用,为人才的培养建立有效的发展环境,这是目前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重要的发展方式之一。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产业结构面临着重要的发展调整期,面临着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调整的重要阶段,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对其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加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并为其建立有效的发展机制,从而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立阳,刘峰涛.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实施研究[J].知识文库,2016(10):216-217. [2]蔡新梅.基于新时代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7,5(1):24-26. [3]王金跃,徐兴林.新时代高职教育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究[J].知识经济,2018(13). [4]丁建石.天津职业大学政企校互惠互益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2(16):78-79. [5]张平,邓继辉,杨霞.开启高校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群职业技能鉴定新时代——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建设系列研究之一[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4):10-12. [6]李颖,曹立新,包理群.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J].教学研究,2013,36(4):58-61. [7]周会明,张焱珍,白丽萍,等.农业人才实践技能的提升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6(5):342-344. [8]阳张怡.校企合作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291-29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