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范文

    吴伟伟

    摘要:在当今社会公共管理工作中,公民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为了促进公共管理部门更好地落实公共责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公共管理实践过程中,为使公共政策符合民意和政策的合法化,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不可或缺的要有公民的合法参与。本文从个人、社会、政治等方面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影响和价值,阐述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机制和途径;还着重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政策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建议。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民参与;公民管理;意见建议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1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1.1公民参与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我国的公共管理归根结底是人民集体意志的表现。公共管理通过社会资源的集中、社会功能的强化以及资源的合理再分配,从而使公民与社会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共同发展、互利互惠,而想完成一次公平、公正、切實有效的公共管理就必然需要公民的参与,只有公民参与的公共管理才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1.2公民参与是公共管理的持久动力

    公共管理主要表现为规范公众的行为、指引公众的生活方式,因此公共管理具有相应的合理性、引导性,也因其制定的特性同样也具有滞后性,故公共管理需要公民长期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公共管理的局限性,才能为公共管理带来革新动力。所以说公共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公民提供参与公共管理的机会,公民不单单是被管理者亦应是管理者,这样公共管理秩序才能更好的得到公众执行并遵守。

    1.3公民参与是保障其利益的有效途径

    公共管理表现形式上是规范公众的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公众的利益,而最有效的保障公众利益方式就是让其参与到公共管理中来。只有公众自己对自身利益才有最深刻的理解,也只有公众自己才能为保障自身利益提出最有效的方法。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参与公共管理的公众不光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样也是为创建和谐法治社会尽一份义务。

    2公民参与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导向

    公民自主意识及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是公众社会成熟的主要标志。如何营建一个成熟的公众社会,培育公民自主意识,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是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2.1可以使公共政策更加民主和高效

    在政府进行公共治理的过程中,积极的公民参与可以使决策者制定的公共政策更符合公民的现实政策偏好,可以使政府获得更高的民众支持率,从而有利于建设一个存在更少分歧、更少斗争、易于管理和有规则的和谐社会。而符合公民偏好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公众则会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这样就降低了贯彻执行成本,减少了民众对政府的愤懑情绪,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积极良好的公民参与分散了政府改革压力。

    2.2能有效防止权力异化、遏制腐败

    目前,深化改革工作进入深水区,我国改革的特殊性和改革方式自上而下的特点,形成了我国公共管理中一些方面的管理空白。没有相应的公共管理来规范就会有不法之徒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滥用权力,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遏制此种腐败现象的解决方法,只能由公众广泛的、积极的参与到公共管理中来,用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用社会的内生机制对腐败形成有效制约,进而有效防止权力的异化,达到遏制腐败的功效。

    2.3形成道德氛围及规范制度的引导

    公众社会与政府、市场三者之间,政府更重视政治力量,市场以利益为大,公众社会的重点则类似传统文化的道德,三者又是一个完整社会组成的主要要件。公众社会中所谓的类似于传统文化的道德,是久经考验总结出来的基本原则,一种行为在道德的基本原则中都可以找到其对应的属性。公众在参与公共管理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会在其中加上道德的标杆,公共管理的规范制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渐渐被引导,从而形成社会的道德文化氛围。相应的,政治制度的价值导向反过来也进一步强化着经济领域内的价值追求方向,这样就形成市场、政府、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3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目前在公共管理中公众参与性还有很大的欠缺,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公众参与不具有自主性

    就目前来看,在我国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绝大部分是因国家要求而半推半就参与的,公众主动参与公共管理的自主意识仍未苏醒。我国目前对公共资源的分配制度对大多数公众的利益没有造成太大的直接影响,使很多公众认为公共管理与我无关。而没有相应的利益纠葛就没有相应的义务,也就没有相应的责任心。而“被动”参与进来的公众,也无法反映出应代表的群众真实诉求。只有公众具有了参与公共管理的发自内心的意愿,积极自主参与,这种情况下公众的参与才会对公共管理产生积极作用。

    3.2公众参与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的法律及社会制度赋予了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权利,但对这份权利的行使,制度上仍然是不健全的。因此我国公众想参与公共管理时,却不知自己是否符合主体资格、参与的内容是什么、应如何参与等。没有相应的规范指引公众,公众很难能参与其中,这必然会造成许多假公众参与的公共管理,这种没有制度规范的公共管理欠缺合法性。

    3.3参与的公众能力大小不一

    由于社会公众的素质各不相同,所以对事物的理解看法及角度更是大相径庭。但是素质文化高的公众却未必能完全理解素质较低公众的思想,而能力不足的公众又因主体不符无法参与到公共管理中,这便很有可能会使其失去维护合法权益的机会。

    3.4参与公共管理的成本过高

    公众在参与公共管理中时间成本占了很大的比重,时间成本又进一步引出了物质成本。目前大部分公共管理中政策的制定、社会资源配置的再分配与大多数公众的利益无直接影响,而过高的成本给公众产生一种花自己的钱干预自己无关的事的假象。事实上,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成本过高,正是公众怠于参加公共管理的首要原因。

    4解决公民参与公共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想让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需要培养公众自主参与公共管理的意识,完善公众参与的制度规范,加强公众思想建设,降低公众参与成本或提高效益。

    4.1培养公众自主参与的意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职能部门对我国经济的宏观微观调控不断,为国家经济基础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在这段期间公众几乎从未参与过其中相應的公共管理,因政府的正确决策而得到的收益确是实实在在的,这让公众对政府有了严重的依赖心理,自主管理意识淡薄,一心只想“跟着国家走”。诚然我国在公共管理中也会优先考虑公众利益,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己远远不够,想要进步必须要有公众的参与,而只有公众的自主参与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达到这一目的,政府首先可向公众示明其权利,公众只有先知道自己拥有这项权利才会想到去使用它,其次通过倡导公众参与公共管理来促进公众的自主意识萌芽,毕竟要想学会走才能够跑,渐渐地公众便会意识到参与公共管理是作为国家公民的义务,更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公众自主性充分觉醒,公众将会积极的参与到公共管理中来。因此,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是重中之重。

    4.2完善公众参与的制度规范

    依法治国是我国重要的治国理念,而依法治国的刚需就是有法可依,当没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依据的时候,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现在我国在公众参与公共管理上就欠缺很多制度规范。例如法律赋予了公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大部分公民仍不知在何渠道去正确行使,甚至没见过选票。西方发达国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非常健全的公众参与的制度,诚然这些国家的公众参与的自主意识很强,但若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也是无能为力的。除了相应的规范制度,形式上这些国家大部分通过民间组织即NGO来实行。

    4.3加强公众思想建设

    公众作为参与公共管理的主体当然会从自身的角度和利益出发看问题,而能力不足的公众只顾眼前利益的机率较大,这将可能导致意见无法统一,从而导致正确决策无法制定或错过实施的最佳时期。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加强公民思想建设,提高公众的大局观,树立公共管理也是公共服务的重要思想。为达这一目的,我国既可在公共场合宣传、贴报,也可要求各单位、社团及工会等定期组织学习。

    4.4降低公众参与成本或提高收益

    公众参与成本看似有成千上万种,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两种,即时间与利益。而相对于利益成本,政府可以根据公众不同需要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满足不同公众需求,对症下药。政府可以在通过强化公众对所参与公共管理重要性的认知,使公众以此来获得精神及心理上的满足感;也可以通过一定途径,直接或间接的提高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收益率,以达到公众利益上的满足。只有让参与公共管理的公众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更高效率的完成参与内容。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