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黑格尔法哲学视域下的家庭教育
范文

    廖丁瑶

    摘要:教育,是任何人一生都无法避免的问题。在黑格尔看来,教育是使人更合乎伦理的艺术,为的是转变人的自然天性,争取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环节的第一步,对儿童有着直接的影响,承担着培养子女独立人格的重任,爱的教育、规范性教育等为子女更好地步入社会,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家庭教育;自由;独立;伦理

    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识码:A

    黑格尔认为,人并不是生来就会为人的,需要经过后天对本能的雕琢打磨,才得以成人,而要想使人能够“人化”须得借助教育这一手段。本文以《法哲学原理》为主要参考,对黑格尔教育的理念尤其是家庭伦理教育进行探讨,并希望能对现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有所启示。

    1黑格尔的教育理念

    黑格尔说,法的“确定的地位和出发点是意志。意志是自由的,所以自由就構成法的实体和规定性。”而法则包含三个部分:抽象法、道德以及伦理。

    抽象法是最直接的意志,它的体现就是一般人格权利,针对的是单个的人或主体,更多强调的是外在的物质,例如对物的占有,对财产的所有。而到了道德阶段,“追求的是法在心中的自律、自抉的精神自由”但是道德却只是主观的自由,缺乏客观性,“只有建立起一种客观的伦理关系及其秩序,使自由的精神成为现实的存在,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这个客观的伦理关系及其秩序就是伦理。”但伦理并不是凭空而来,需要人们通过教育习得,“教育学是使人们合乎伦理的一种艺术”,通过教育,人们的自然天性会发生转变,使之更好的融入到伦理共同体中,成为真正的人。总的来说,黑格尔的教育理念为以下主要内容。

    1.1教育的实质

    黑格尔将人的天性分为“最初纯粹自然意志”的第一天性,以及“对伦理事物的习惯”的第二天性,即“精神的天性”,第二天性的养成需要教育来完成。对于人性善恶,黑格尔强调了无教养的人“是处于其所不应处的状态中,而且必须从这种状态中解放出来。”因此从某种方面来说黑格尔是承认性善的,只不过需要通过教育来启迪。另外在黑格尔看来,自由是人的本质,但却不是生而自由,要想使人们从自在的自由发展成自为的自由,需要教育。因此,“伦理教育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中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环节。”

    1.2教育的环节

    1.2.1家庭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儿童诞生在家庭中,在他们还没有长大成人,不具备独立人格,拥有稳定经济来源以及真正进入社会之前,主要活动场所是家庭,教育实施的主体也是家庭,家长则是教育的主帅。通过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使儿童从自然状态转为社会状态。

    1.2.2市民社会

    当个人形成独立人格,步入社会,通过劳动满足需要,通过司法保护所有权,通过同业行会预防偶然性,关怀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人与人的交往应该秉承自由独立的原则,此时“教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市民社会的教育将进一步完身个体的独立自主精神,树立平等互利的意识,做有教养的市民。但是,在市民社会中合格的市民,并不一定是国家生活中合格的公民,因此要想培养合格的公民,须由国家层面的教育。

    1.2.3国家

    国家的教育主要是公民精神的教育。“所有教育的目的都是确保个人不仅仅是纯然主观的,而是要在国家之中获得客观存在。”为了使得个人能在国家中获得客观理性地存在,国家需要对市民进行教育,使之成为良好的公民。因此,爱国之心必不可缺。人们的爱国心是“国家中的各种现存制度的结果”,也就是说,国家的制度令公民满意、幸福,生活其中的公民自然而然会对国家产生热爱。所以国家的教育不在于空洞地说教,更需要为公民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足够的安全感等等,使得公民发自内心的爱国,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秩序稳定,促进发展。

    1.3教育的目的

    黑格尔提到,“教育的绝对规定就是解放。”而这个解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为我们的生活、生命都跟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教育,人原本天性中的自然质朴将被剔除,人将被“人化”,获得更大程度的自由解放。也就是说,一方面,教育能让人从愚昧中认识自我,得到解放,推动人们精神思想上的进化另一方面,教育能使人们从主观、特殊,走向客观、普遍,使得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统一。

    2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教的是“习惯”“纪律”等伦理方面的知识,使儿童从最原始的自然状态中走出,为将来进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人是社会性的,脱离了社会关系,我们连自己是谁都无法说明,学会与社会相处,才能更好的在社会群体中获得自由、独立的人格。因此,家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儿童的伦理性。

    2.1爱的教育

    家庭教育,首先应是爱的教育。黑格尔认为家庭承担着对子女的伦理人格教育的重任,父母应该采取直接的、没有对立感的形式,使孩子“在爱、信任和服从中度过它的生活的第一阶段”,为日后的伦理生活打下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黑格尔强调了母亲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母亲对于培养子女的伦理感有着特殊的意义,女性身上天然的亲近感会更适合子女的道德教育。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何时,母亲与家庭的关系相对更为紧密。较于男性,女性会更以家庭为己任,家庭责任的观念更强,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更长,教育的机会更多。但这往往会导致孩子对母亲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候“新鲜”的爸爸更易打动孩子。如果夫妻同心倒也好办,可要是父亲跟母亲秉承不一样的理念,甚至是唱反调,母亲的长久努力便会付之一炬,严重的话会导致孩子不愿听母亲的话,在家庭中形成两个“阵营”,不利于家庭和谐。而且当代女性压力颇大,也有人将其归结为价值观混乱。当今的中国女性,事业、家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分身乏术。然而这并不是女性的自愿选择,生活的重担让女性不得不屈服于事业家庭两者之间。

    其实父亲在教育中的角色也同样不能忽视,父亲教育对于孩子责任感的建立意义重大。另外,男性通常在对事物的理性分析判断方面会优于女性。而这些优势将会在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支持。很多时候女性教育孩子也是需要另一半的肯定,而且如果教育孩子过程中夫妻双方形成合力,相互支持、鼓励和配合,会给子女带来更强劲的动力与自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温馨有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有更多的优良品性,更易被大众所接纳。因此夫妻双方主动积极承担起教育的义务和责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孩子爱的教育的最好示例。

    2.2纪律教育

    黑格尔指出,家庭教育的目的是“灌输伦理原则”。为了让孩子成为伦理的人,家庭教育的另一主要内容是使子女遵守纪律,培养服从感,换句话就是要接受社会规范。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是从守规矩、明事理开始,“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个人逐渐接受并从内心认同社会风俗、习惯、法律,教育的过程,也就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但是由于孩子带有的自然属性,往往在成长过程中会有“恣意任性”的情况出现,光靠善或者说理是不够的,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就需要家长采取一些强制性手段来制止孩子的任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惩罚也是带有教育目的的,它本身是“带有主观的、道德的性质,就是说,对还在受本性迷乱的自由予以警戒,并把普遍物陶铸到他们的意识和意志中去。”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使子女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使他们不放浪形骸、肆意妄为。因此,选择适当合理的惩罚手段,是家长们需要思考的。黑格尔之所以强调惩罚的重要性还在于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可过分的,不纵容,适当时候更要培养子女的服从感。父母的娇惯,或许可以满足子女暂时的需求和快乐,但无法使子女成为自律的人,因而也必不是自由独立的。你可以纵容你的孩子,但是社会未必会纵容你的孩子;你可以纵容你的孩子几年或者十几年,但没有人会纵容他一辈子。

    “儿童确实有其天性,有其稚气,对于儿童的教育方式应适合其天性。然而,这并不表明对于子女的教育就是要保留子女的儿童气息,而不是通过教育提升子女。”因此,黑格尔批判了游戏论的教育方式,认为不该“把认真的事物和教育本身在儿童面前都降为稚气的形式”,会破坏对“更好的东西的真实的、自发的要求,”“就连儿童自己也认为不很高明”。也就是说,我们所认为的“不懂事”“幼稚”的小孩,其实是希望我们能够把他们当大人一样对待。互相尊重,这是成人世界的基本原则,但不仅仅适用于成年人,家长须得让孩子懂得、学会尊重,尊重别人的人,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纪律是黑格尔教育观念中所强调的重要环节,“它的含义就在于破除子女的自我意志,以清除纯粹感性的和本性的东西。”纪律,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东西,我们在纪律中出生,在纪律中成长,又在纪律中老去。“通过纪律的约束和习惯的培养,伦理教育向儿童指出了‘再生的道路,即形成伦理人性的道路。”通过家庭教育,养成孩子良好的纪律习惯,努力使他们成为自己内心欲望的主人,而不是被自然欲望牵着鼻子走。

    2.3独立性教育

    独立首先是指子女原本人格的独立。黑格尔提出,“子女是自在地自由,”“他们不是物体,既不属于别人,也不属于父母”。其次独立是指父母要在子女人格独立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使独立人格更加完善。随着子女的长大,他们要步入社会生活,组建属于他们的新家庭,要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和人格。父母可以陪得了孩子一時,但是陪不了一世,因此在家庭教育阶段需要注重独立性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达到脱离家庭的自然统一体的能力”。

    3黑格尔家庭教育对当下的启示

    然而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下熊孩子横行霸道,就是家长漠视家庭教育的直接体现。熊孩子出没,原因有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控力等等,但所有的这些原因几乎都来自于一个根本原因——没有尽好教育之责的家长。

    每当孩子捣蛋的时候,家长会理直气壮地说他还是个孩子。难道因为他还是个孩子,他就可以不守规矩、肆意妄为,就不配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他就没有学习社会行为准则的权利?近期引起热议的十二岁儿童弑母案件重重敲打着人们的心,他还是个孩子,他杀了母亲,司法部门无法给他量刑,但他就真的没有任何后果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回到校园能过上属于正常学生的生活吗?他能顺利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吗?这些都让人心存疑惑。鲁迅曾经说过,小时后不把他当人,长大以后也成为不了人。只有当家长把孩子置于一个平等地位,才能真正教育他成人。另外,近来火爆全网的乐清戏精妈妈也无不反映着家庭教育严重缺位。为了测试丈夫对自己和孩子的感情,她瞒着所有人,悄悄藏起孩子,再“淡定”地去报警,严重浪费了警力、志愿者的精力、大众的同情心,以及其他的社会公共资源。试问,她这一举动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后小孩要是在婚姻中遇到了像他父母那样的问题会不会采取类似于这样的方式解决?在这件事情上,比起对警力的浪费、资源的占用、公众的欺骗,对于孩子的伤害更值得令人关注和反思。

    因此,如今的家长,要对得起“家长”二字,从家庭教育入手,“以集体主义作为价值导向,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准尤为重要”,应该对家庭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担负起引导子女道德人格完善的重担,并且更重要的是不辱使命。

    首先从自身出发,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家长的身正,作为“影子”的孩子才不会斜。其次,破除孩子的自我意识,把孩子当成人对待,树立纪律观念。不能因为孩子小就特殊照顾,一味溺爱,家长更应该给予子女正确的引导。

    总的来说,在黑格尔看来,教育在主观精神向客观精神发展,最终形成绝对精神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特殊性将上升为普遍性,“其核心是否定其自然性,而不是否定其特殊性,”“由于特殊性给予普遍性的充实的内容和无限的自我规定,所以它自己在伦理中就成为无限独立的和自由的主观性。”也就是说,经过这种否定,会使原来的特殊性重获新生,使之更具普遍意义,这样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会使教育更好地“把特殊性加以琢磨,使它的行径合乎事物的本性。”而家庭教育作为人们最早接触的教育,在迈好人生第一步,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作用上,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