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探索创新
范文

    徐其怀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图书馆历史责任和担当。然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一些困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建设资源中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要立足本馆的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探索与创新,让高校图书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探索;创新

    中图分类号:G 258.6 文献标识码:A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易经》之《贲》卦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就是“文化”两字的由来。从中国文字学的发展来看,“文化”最初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的,即“文”和“化”。“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人为修养、德行之义;“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1]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华夏文化历经世代传承,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优秀遗产,为中华重新崛起于世界之林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孔孟儒学、老庄道学、魏晋玄学、汉唐易学、宋明理学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无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天下为公、报效祖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容乃大、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刚健有为、崇德重义、修身为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都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人文观念、修身治国等价值观念都在时时处处、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探索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校图书馆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015年12月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校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了图书馆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文化服务体系的支柱之一,在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2]

    2.1高校图书馆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而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资源信息中心,是高校的文化传播中心,高校图书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传承的重要载体。大学图书馆是大学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基地,是大学精神的守护者,在大学软实力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和举足轻重的作用。[3]对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要大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使之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2.2高校图书馆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我们的人才培养出现了偏差,培养了许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究其原因,就是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我们的古先贤们读书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以修已达人,服务天下苍生为己任;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基地,要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先知先行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师生中生根发芽,潜移默化地矫正人才的成长方向。

    2.3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高校图书馆的使命与担当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资源建设中心,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华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4]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要充分发挥文化基地的扩散功能,承担起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体现高校图书馆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使命与担当,为人才培养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

    3高校图书馆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现状与困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深入。高校之间的交流也日渐频繁,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碰撞,使得西方文化影响对于大学生越来越深入,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文化的资源建设、文化传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网络发达背景下,图书馆的吸引力下降

    当前的网络信息爆炸时代,随处可见“低头一族”,甚至课堂上仍然有不少同学痴迷于手机,由此可见手机文化的深入。同学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书本,他们更多地是从网络中吸取知识。就拿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来讲,2014年借出图书44167册,2015年借出33403册,2016年借出26698册,2017年借出16988册,生均借阅量由2014年的5.7册降为2017年的2.22册,呈断崖式下降。图书馆平常进馆同学也很稀少,只有到了考试周,才出现基本满员的情况。如果图书馆不能认清这种形势,任其发展,图书馆在师生心中的地位必然会持续下降,图书馆最终将沦落为自习室的境地,若此,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氛围、文化传承的功能将会大打折扣。

    3.2图书馆开展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图书馆开展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和许多高校图书馆馆长交流中得知,在每年“读书月”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不高,即便参与的同学不少也是中途离场。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每年“读书月”阅读推广活动为例,举办的“国学征文”“优秀传统文化视频讲座播放”、国学名师讲座等活动,参与的同学非常少,甚至出现有次播放传统文化视频讲座只来几个人的情形,实在令人汗颜,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何以如此没有吸引力?这些都非常值得高校图书馆人深思。

    3.3能够读懂国学经典文章的不多

    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国学经典文章是必由之路。然而由于近百年来经济落后,西风东渐,国学式微,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年大学生已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经典。更何况国学经典皆为古文,生字较多,能够认真学习经典、读懂经典的就更少了。2018年4月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开展的读书月有一项活动就是借阅国学经典图书发放纪念品的活动,活动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校园网、微信群都发了宣传海报,图书馆门口张贴了醒目的海报,甚至在借还处还贴了温馨小提示,结果四天时间只发出去4份纪念品,由此可见,青年学生大多对国学经典文章不感兴趣。笔者利用担任班级导师的便利,也经常询问许多同学,为什么不多看看国学经典文章呢?他们都告诉我,经典文章看不懂,生字太多,也看不下去。

    4高校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探索与创新

    4.1领导重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保证

    万事难,领导重视就不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亦是如此,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途径,另一方面也要在让领导重视上下功夫。要让学校的党政一把手及主管校长都能切实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那样工作起来就事半功倍。否则,光是靠图书馆的力量,即便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2017年1月,中央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5]中央、省如果能够加强高校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的巡视工作.那么高校的领导必然会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就会顺利的多,容易的多,领导重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保证。

    4.2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设的保障机制

    现在的大学图书馆,早己不是只要满足传统的借阅方式,而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6]然而要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搞活动、购买图书、请专家讲座、最新图书软件、图书馆内部空间再造,哪一样都需要经费。没有经费投入,吸引读者的各种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是做不到的。尤其现在各种先进设备、先进图书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是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因此,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校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设的保障机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设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的保护工作。

    4.3建立激励长效机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高校图书馆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要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艰巨性和持久性,毕竟我们丢失的东西太多、太久,所以必须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慢慢使之深入人心,潜移默化。一是建立高校内部部门间协作机制,图书馆加强和学生管理部门或各分院的协作,图书馆负责讲座的各项事宜,学生管理部门或各分院负责提供生源,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在学生对国学兴趣不高的情况下,适当的行政手段也是必要的;二是建立馆员激励机制,鼓励馆员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并为馆员提供各种国学经典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国学水平。馆员国学热情高了,向学生推荐的激情就有了;三是建立学生激励机制,鼓励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借阅国学经典,采取读经典,写征文,或经典吟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大奖励力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四是建立国学导向机制。在图书馆内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空间再造,以优雅、静谧、舒适的内部环境,建立国学阅览区,国学休闲区,打造国学书香图书馆,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国学世界,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4.4优化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化氛围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

    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条件,强化高校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地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承工作。一是举办多种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要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中心的优势,开展各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如读书月、经典阅读推广、国学讲座、国学征文、中华传统节日摄影大赛、古诗词大赛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烘托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比如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在今年读书月期间,邀请大连儒学学会会长,原大连市图书馆馆长张本义研究馆员给同学们做《传统经典学习方法》,就非常受同学们的欢迎,许多同学反映,没想到经典是这样吟诵文读的。二是加强馆内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建设。在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国学图书专区.方便学生借阅国学类图书;设立每周经典一言,将《易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等经典里的名言名句,每周摘抄下来,放在图书馆最醒目的地方,凡进图书馆的师生都可以看到,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还可以设立经典文化宣传板,将经典的典语、成语、名言等做成各式各样的宣传板,配以或精美,或俏皮,或卡通的图画,张贴在图书阅览区的墙上、柱上,让读者在阅读休闲之余,抬头可见经典,时刻处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四是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图书馆自建国学微信群、国学Q群等形式,专人负责,推送国学经典小文章、小典故,还可以做成卡通版的形式让读者在哈哈一笑的同时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五是可以开设国学研讨区,购买各种各样的传统优秀文化图书、视频、视听作品和视昕设备,供读者阅览和使用。

    总之,要把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都搞上去,让读者一进入图书馆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沐浴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更多的青年学子喜爱上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达人”;也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回归到图书馆来,让优秀传统文化来净化他们日渐浮躁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張银芝,李雷.试论高校图书馆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9(17):22-24.

    [2]陈馨梅.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价价值实现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3]魏晓兵.试论图书馆在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35):11-13.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5]中央政府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6]尹之奂.浅析高校图书馆在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97-4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