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要素分析与实现路径研究
范文

     张留泉

    摘要:科研能力是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以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和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时间跨度为视角,本文从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要素入手,进行要素分析,判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阶段中,研究生科研能力主要影响要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能力;要素分析;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关于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大部分是将研究生培养阶段和本科教育阶段割裂开进行研究的,这些研究中有的从研究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切入,有的侧重于科研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有的倾向于现行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探讨,与此同时涉及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招收制度对后续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研究,也仅仅是从制度层面浅尝辄止,没有去从内在的、以学员为当事人主体的角度切入而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路径应当是历史的、发展的、系统全面的,应当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养看作是一条不问断的、具有传承延续性的脉络。

    1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要素分析

    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素质要求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影响要素构成便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是一个被时间跨度所包容的历史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科研能力的外在条件下的巩固、强化。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四个部分,即知识结构与学习力,思维敏锐性与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的思维与方法,创新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是一个内在的、具有一定的时序性的系统整体。知识结构与学习力中,知识结构是研究生学员形成的以专业知识为主干、非专业知识为外延的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它要求在专业知识的掌握方面,要形成紧密的内在关联的逻辑结构和其他结构,增强固有知识结构的接纳和容纳新知识的能力和效果,增强固有知识体系重构的能力。学习力是研究生学员对于新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于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融合处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能力,这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很大一方面的影响要素的一个侧面,是知识结构的继承、发展和升华。思维敏锐性与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研究生学员在长期的学习中训练出来的对知识的审视、思考能力,既是一种心理经验,又是一种技术经验,包括对个体自身心理的把控和调适以增强对问题关键环节的预知和把控能力,包括对知识和事物发展规律的切入思考经验等。

    科学思维与方法,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层面是思维层面的思考方式和方法,一个层面是工具层面的科研工具和方法。创新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发现问题以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结合适当高效的科研工具创新改造现状的能力,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由以上四个部分可知,科研能力其实既包括了思维层面的东西,又包括了技术经验层面的东西,而这种技术经验也更多地体现出思维的付出与训练。不仅如此,这四个部分最为关键的是一个存在时序性的系统整体,包括这一系统整体获得,即科研能力培养,又包括运用这一系统整体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即科研创新。很多资料中将科研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混为一谈,但是还是有一点细微的差别的,科研能力只是更加側重于科研能力四部分系统整体的客观存在,又侧重于运用科研能力系统整体的创造,而且落脚在创造实现上。

    有了以上这样的分析,就不难看出其实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并不是单单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就形成的,也不是能够单单通过研究生培养阶段来实现的,而本科教育阶段学习时对知识的架构整合能力,对思维的主动训练意识等等都跟研究生培养阶段的科研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关系。至此,我们就可以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所包含和所需具备的要素进行阶段性的梳理和划分,以便更好地明确在本科教育阶段和研究生培养阶段,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所要针对的侧重面。

    2本科教育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2.1知识架构和学习力培塑

    知识架构和学习力培塑是素质教育培养模式下应当极力实现的目标,但是从现在本科教育的现状看,专业知识的架构理念在本科教育阶段没有引起院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造成了一种学了很多专业知识,但是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都是彼此互无关联的、甚至由于学的不扎实成为截然对立的,一方面,影响了教育效果,没有实现专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学生对专业内知识不能灵活应用,并不能用基于专业知识关联下的专业思维去考虑专业问题,更谈不上用专业思维解决其他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从人才培养的过程和阶段性看,在更深层次上没有实现专业知识的架构意识、架构经验和在架构过程中学习力的获得,没有打下良好的再学习思维基础和新知识接纳经验,导致了研究生培养阶段科研能力的先天基础不牢和不足。因此,知识架构和学习力的培塑是本科教育阶段应当极力解决实现的问题。

    2.2思维敏锐性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思维敏锐性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应当学生在知识架构和学习力培塑过程中获得的,思维敏锐性决定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思维敏锐性的外在表现。思维敏锐性来源于三个方面:专业知识的广度,即知识点的掌握和由点及面的广延。专业知识的精度,即对专业知识的领悟到底有多深。思维敏锐性在专业和其他领域思考的运用经验能力,这是最为高层次的思维敏锐度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标志。因此,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思维敏锐性在进行思考的运用经验能力。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是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牵引实现的对知识与知识问交叉碰撞,知识与实践的交叉碰撞,经验与现实的交叉碰撞等的敏锐和缺口的发现,它孕育着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后续形成。而思维敏锐性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应当培育出来的能力素质,在本科教育阶段就应当使这种能力素质具备雏形。

    2.3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本科学习阶段,学生对于科学思维的掌握尤为关键,掌握了科学思维就掌握了思考的工具。而科学思维方法中,辩证思维的掌握则是基础性的,因此,本科学习阶段学生要重点加强哲学的学习,通过哲学的学习,不断地尝试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在辩证思考中再逐渐地培养其他思维方法,如历史思维、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因为,历史思维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哲学中发展的过程性和时间的一维性认识。系统思维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哲学中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的把握。逻辑思维则更多地侧重于兼顾事物发展的一维时间下,过程性和内在联系下矛盾的否定之否定原理的认识。而创新思维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和认识的相对有限性的思考与领悟。因此,在本科阶段要重点加强以哲学学习为基础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导培训和自主训练,才能真正为知识转化为能力、为知识衍生知识而创造条件,为研究生阶段科研能力培养创造提升空间。

    3研究生培养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明确了本科阶段需要重点把握的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要素,还需要对研究生培养阶段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要素进行梳理把握,以便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综合施策、科学施策。

    3.1科研工具的研习

    其实科研工具包括两个层面的,一个是思维层面的,一个是技术层面的,思维层面的是本科学习阶段压迫重点解决的问题,而技术层面的则是研究生培养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说研究生培养阶段就不重视和进行思维层面的科研工具的培养和学习了,而是时间较为紧迫,最关键的是研究生培养阶段不是集中培训思维工具的时期,没有了那样的学习环境,所学知识都已泛化,而且时间没有本科时的集中性,对思维的训练强度已经达不到。研究生阶段重点解决的是专业知识的外延的泛化,实现思维的发散过程和科研技术工具的研习。即使涉及到思维层面的如科研方法的学习也侧重于技术性的工具应用目的导向的学习。因此,研究生学习阶段很大的一个任务就是研习科研方法,包括掌握实体的软件工具的使用等,为实现思维的分析提供工具保障。这也是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要开设数学实用方法、风险评估方法等课程的理论依据。

    3.2创新能力的巩固提高

    创新不仅是在矛盾对立的过程中实现的,也很大一部分是在知识的交融、学科的交叉中实现的。研究生培养阶段课程设置的知识外延扩大化、内容粗泛化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使研究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视理清结构脉络,提高对知识、学科界点、界线和层面的认识与把握,为研究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知识的交融和学科的交叉碰撞中启发创新的灵感,通过对这种创新灵感的量化,实现达到对研究生学员创新意识的提高和创新活力的激发,因此,研究生阶段的创新能力是在本科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已有创新能力的巩固,对现有创新潜力的激发和创新力的提高。明确了这一点,对于把握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教育理念的把握则会有更大的、更准的方向和理念把握。

    3.3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则是从理论分析认识向理论实践和现实工程实践的一种回归。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科研能力的培养的最后实现阶段和形式,也是研究生培养的根本目标。如果说发现问题是找“病灶”,那么分析问题就是找“切口”,而解决问题就是解决“如何切入和切入方式”的问题。研究生培养阶段科研能力的提升最根本的,就是实现学生对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之后,熟练掌握对解决问题的突破方式的选择经验的总结和思维方式运用的集中培训。因此,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科研能力的一部分,也是科研能力的内在要素的逻辑终点,也是创造的起点。明确了这一点,对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案例教学就会有相当的认识和把握,这也是案例式、研讨式教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创造现实的情景与环境训练研究生学生的现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过程的经验。

    4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4.1重视本科教育阶段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固本强基作用

    通过以上的逻辑分析,不难看出本科教育阶段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空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很多深层次的影响要素都是在本科教育阶段需要实现能力培塑的。因此,一是要重视本科教育阶段对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生源保障作用。在培养理念上,要通过加强在入学教育阶段对相关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知识体系构建思想和学习力的培塑意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二是要重点优化哲学课程配置的层次性、科学性和系统性,配置雄厚的师资力量,塑造学生的辩证思维方式,增强对其他思维方法形成的促进作用发挥;三是要加强专业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教授,真正使学生了解理论的产生、发展和运用的现状和逻辑,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在逻辑脉络的把握能力,为在今后的研究生培养中使广大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历史跨度、内容广度和要点精度优势下把握住创新灵感和机会创造知识储备条件。

    4.2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处理好创新能力和科研工具的关系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优化课程设置:一是要优化遴选传统的研究生课程,将研究生课程做必要的精简,做必要的授课质量和标准提升,保证课程授课质量;二是要强化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授课形式,实现研究生教育从内容传授型向科研实践能力提升上有所侧重,从传统的以传播知识本身为主的内容灌输式向集体研讨案例教学的启发引导式上转变,不仅传授知识本身,还实现知识获得、创造和迁移方法的传授,增强研究生在问题解决的要害切入、原因分析和对策定论方面的能力,实现科研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三是要加大数据分析、风险评估、数学建模等科研工具型的课程设置比例。集中培训和提高广大研究生的科研工具使用能力,为科研能力的提升扫清技术障碍。

    4.3注重研究生导师队伍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中的效能发挥

    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方面,研究生导师的缺位现象是广大学者反映比较强烈的,也是现实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研究生导师队伍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中效能发挥,必须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培训教育,强化导师责任意识。将研究生的科研学分和毕业学位论文完成质量情况通研究生导师的教学量化,甚至职称评定直接挂钩。同时,一方面要严格学术论文和毕业学术论文评定标准,提高研究生学术质量,增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研究生科研学分和毕业学位论文质量与导师教学量化、职称评定相挂钩,促使导师增强对研究生的科研指导投入力度,在研究生科研能力评定和导师教学量化、职称评定的“矛盾”中实现导师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责任、督导到位,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4.4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搭建科研平台,提供科研机会

    从研究生培养的阶段性看,要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一是要严格研究生招生入学准入制度,加大遴选力度,特别是在复试的题目设置中要体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二是要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监管,从大量的资料来看,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实行中期考核制度的,但是中期考核却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抓好中期考核的标准监控将是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很重要的一环,可以实现发表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的要求,避免署名搭带等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要严格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的审查力度,强化盲评制度,可以实现“双盲评”,通过严把研究生教育的“出口关”,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四是要完善研究生培養的保障制度,加大研究生科技创新的经费保障力度,设置专项基金,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提供经费保障,加大实验室投入使用力度;五是要完善奖惩制度,加大对学术道德情况的审查力度,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并对质量高、创新性强的学术成果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4.5发挥本校研究生学刊、校刊的学术牵引作用,营造科研环境

    研究生学刊和校刊是广大研究生发表学术成果,展现科研能力的重要平台,要严格把控研究生学刊的论文录用标准,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在校刊平台可以设置研究生科研成果专栏,协调好研究生科研成果录用和质量的关系,既要保证校刊质量,又要保证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起到必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研究生学刊、校刊的稿件录用过程中要加大对创新点明显、科研方法系统的稿件录用率,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潜力发挥,促进研究生主动研习科研方法,增强对科研工具的熟悉程度和使用程度,实现科研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为了保证选题本身的创新含量,学刊或校刊可以适当提供选题,并加大解决实际问题的选题比例,在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时,引导研究生形成面对问题快速找准缺口深切入、分析问题综合运用广施策和推动落实督导善跟进的思维导向和工作方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