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互联网金融研究
范文

    章合杰 李雯雯 熊德平

    摘要:通过外部负熵流、序参量和涨落机制的引入,互联网金融系统的自组织功能得到了增强,而自组织功能是金融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发展为高级有序的内在作用机制和关键影响因素。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自组织理论;序参量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志码:A

    互联网金融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它是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新型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目前还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定义,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利用移动平台、社交媒体、数据挖掘、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并融入互联网开放、分享、协作、创新的内在特性,能够实现系统感知,深度分析,创造性处理及自我防范与优化功能的综合性金融系统。

    自组织理论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尚属前沿的理论学科,近年来社会科学也开始采用这一原理。互联网金融系统具有开放性,存在非线性作用机制,远离平衡态等明显的自组织特征,即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的同时,能够通过自组织功能不断地自我创新。从自组织理论探讨互联网金融对深入理解其基本内涵,构建互联网金融的实施框架都具有重要意义。

    1、自组织理论简介

    “自组织”即自我地组织化、有机化,是相对他组织而言的。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于1967年提出了耗散结构,自此之后,系统内部强大的非线性作用力以及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我组织发展的特性备受关注,自组织理论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自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从无序变为有序,由低级有序变为高级有序。自组织系统具有以下特性:

    1.1 开放性

    开放性是系统能够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的属性。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只有在同外界进行交换的情况下,才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不仅如此,系统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就越有利于系统的发展。热力学已经给出证明,一个系统如果不对外界环境开放,始终处在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就会自发地走向混乱无序乃至“死亡”,这就是热力学上所说的均匀无序或混沌状态。因此,开放是系统有序化的前提,是耗散结构得以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普利高津从熵增定律出发,通过研究非平衡态热力学,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阀值时,系统就可能从原先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有序的状态,这种远离平衡态的、稳定的、有序的结构称之为“耗散结构”。系统如果要提高有序度,就必须对外界开放,同外界进行充分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统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从外界引入负熵流来减少系统内部的熵,从而保持其向有序的进化。

    1.2 负熵流的引入

    在热力学的定义上,熵是热能转化为功的程度的量度。在系统分析中,熵是系统混乱程度的量度。根据熵增定律,系统的熵增量大于等于0。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内部熵值最大,系统最混乱、最无序。系统的熵增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系统不会自发地从平衡态返回到非平衡态。熵减少是增强系统内部自组织能力、提高系统内部有序度的必要条件。开放是系统引入负熵流的前提,而负熵流的引入是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条件。

    1.3 序参量的建立

    系统内部通过竞争而协同,从而使竞争中的一种或几种趋势优势化,这也就是形成序参量的过程,序参量支配整个系统的有序化进程。以复杂系统内部各要素、各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的竞争与协同效应为基本动力,产生的协同关联的“序参量”进一步支配了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的运行演化,并促使系统走入循环、交叉的作用关系。通过这种有效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循环过程,系统内部的要素突破控制因素的阈值,从渐变跳跃到突变,系统从混沌走向有序,从而实现系统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自组织演化。

    1.4 远离平衡态与涨落机制

    远离平衡态是指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应该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组成部分存在的差异越大,系统就越远离平衡态。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也反映在性质上,只有在性质上相互独立才能形成非线性作用机制,从而远离平衡态。具有内在活力的社会系统必然是一个非均匀的、有差异的、非平衡的系统。系统如果处于无差异的平衡状态意味着内部没有势能差,因而,这一系统是低功能的;涨落是对系统稳定的平均状态的偏差,这种偏差是系统演化中的随机非平衡因素。涨落在系统向有序方向演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没有涨落就没有系统的有序演化。随机涨落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直接诱因,开放和远离平衡态是涨落力得以形成的前提,各要素之间发生非线性作用可以使微小的涨落不断放大,引起系统的巨涨落,实现系统向更高层次的进化。

    2、自组织理论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

    2.1 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的开放性

    金融生态系统主要特点应该是开放,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使更多的组织、个人参与到金融活动当中来,金融将更加“民主化”,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将惠及普通百姓。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周金黄表示:“预计到2013年底,获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将达到260家左右。目前,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能量还没有释放出来,监管部门总体上鼓励创新,支持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壮大。”

    对于中国金融业来说,让更多人参与比多发几张牌照显得更重要。就余额宝而言,推出一个月销售即突破百亿,业内推算余额宝潜在客户可达8 000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手机网络购物相比2011年增长了6.6%,用户量是2011年的2.36倍,手机团购、手机在线支付、手机网上银行3类移动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速均超过了80%。”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率还将进一步调高,为更多人参与互联网金融创造条件。

    除了整体互联网金融系统对外界具有开放性之外,内部的子系统也具有开放特征。所谓互联就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分享、相互协作。整个互联网金融系统发展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各个子系统能否达到某种有序结构。互联网金融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功能的子系统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都是互联网金融这一整体的组成部分,它通过与互联网金融整体系统、其他子系统的交流形成完整的对外活动统一体。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使现有金融系统更加开放透明,并为其注入新的物质、能量、信息,使其不断与外界进行人员、资金、技术、物质和信息的交换,逐渐从无序变为有序,从低级有序发展到高级有序。

    2.2 负熵流的引入将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度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系统的对外开放程度必将越来越大,这为系统负熵流的引入创造了条件。在一个日益开放的环境中,新的融资方式、新型金融机构的出现,不仅为金融系统注入更充裕的资金流,同时也带来新的理念、新的业务流程、新的经营机制。传统的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推出全新业务,一大批互联网公司逐步涉足金融领域,其他新兴机构在互联网领域不断崛起,互联网金融组织、业务的出现必将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挑战。

    Goldman Sachs在2012年做出估计:“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总额为1059亿美元,未来5年将以每年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移动支付占全球支付市场的比例将由2011年的1.0%增加到2015年的2.2%。”2009年成立的Kickstarter公司,通过网络平台为游戏、电影、音乐、设计等领域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12年6月,Kickstarter公司共吸引了200万名投资者,为2.4万个项目筹资2.5亿美元。

    诸如此类的互联网金融组织、交易方式通过在金融系统中发挥“鲶鱼效应”,改变金融业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等金融设施。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促进金融直接交易,加速金融“脱媒”,长期以来未受监管的融资方式可能“阳光化”,这对调整金融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在较低的制度耦合成本下,通过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有大量的负熵流注入原有金融系统,以降低传统金融系统内部由于开放程度低所产生的熵增。这些有效和充分的负熵流的流人大大提高了金融系统的自学习、自生长功能,从而提高金融系统的有序度。

    2.3 信用机制是互联网金融的序参量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的跨期交易,信息是信用基础,信誉是信用的反馈。信用机制的建立是互联网金融的序参量,支配整个系统的运行。移动平台、社交媒体、数据挖掘、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使互联网金融系统具有系统感知,深度分析,创造性处理及自我防范与优化功能。社交网络掌握诸如财产状况、经营情况、消费习惯等,这些信息汇总在一起就能得到机构和群体的信用资质方面的信息;搜索引擎对信息的检索、排序和组织,能缓解信息超载问题;云计算保障信息高速处理能力。信息通过社交网络传播,被搜索引擎标准化,最终形成连续、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这样,数量众多的组织、群体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经过信息技术的处理,为创立互联网金融的信用机制奠定了信息基础。

    金融风险的产生大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然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可以给出任何资金需求者的动态违约概率。在交易信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用机制将大大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这不仅能改善传统金融所具有的信息不完备性,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可能性,使风险识别、计量和定价更有效率。同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的选择空间更大。因此,相比传统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散功能大大提高。风险将以系统性风险为主,单个证券的风险将会被充分地分散掉。分散的贷款组合使得投资者不会因为市场上的信用风险造成重大损失。风险对冲需求就减少了,可以预见,复杂衍生品也会减少,市场透明度会有所提高。

    总之,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信息公开透明,市场高度有效,这大幅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未来任何金融交易产品,在任何时点上都可以知道它的违约概率。基于不同层面的数据信息,可以测度微观、中观、宏观层面上的金融风险。基于这一信用机制建立起来的产品研发、风险定价机制、风险监管模式将彻底颠覆传统金融业态。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系统的信用机制与系统内部各要素、各子系统协同关联,支配了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的运行演化,并促使系统走人有效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循环、交叉过程。

    2.4 互联网金融通过涨落机制达到有序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远离平衡区的系统。对开放的互联网金融系统而言,平衡态是相对的,非平衡态是绝对的。在从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转变的过程中,新旧交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同金融组织在性质、规模、顾客群体、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和技术水平都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发展的差异性必然造成互联网金融系统内的不平衡性、非均匀性,整个系统处于非均衡态。这势必导致互联网金融系统出现偏离正常值的涨落现象。这种涨落现象在封闭的系统中可能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是互联网金融系统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在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外在的某些因素会在一个临界点附近引起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涨落。

    根据自组织理论,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非平衡系统,内部有许多变化着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广义流与广义力两类。两类因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是一种的非线性作用机制。开放和非平衡为互联网金融形成耗散结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还需通过系统内部非线性机制的调节获得自我完善。而自催化或自复制现象大量存在于非线性系统之中,互联网金融通过内部的非线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微小的涨落不断放大,成为引起系统相变的巨涨落,导致互联网金融系统整体发生质的变化,促使金融系统由低级向高级有序的实现。

    2.5 自组织视角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一直以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金融在降低传统金融风险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有序化的实现依赖于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配合,协作。然而,在互联网金融系统中,位于系统“感知层”的诸多交易主体对互联网金融的操作规范未必了如指掌,在交易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操作失误。由于每个移动平台都对应着一个交易主体,社交网络更是拥有规模庞大的参与群体,个别的操作失误都会累积成互联网金融的隐患。同时,互联网金融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加密技术不完善,病毒、黑客攻击,技术标准不统一,软硬件设备参差不齐,再加上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这些将使互联网金融失去信息基础,同时导致互联网金融系统的熵增,甚至使其陷入“混沌状态”,致使序参量无法建立,系统的自组织功能彻底失效。

    3、结语

    简要概括了自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具体特性,并将其引入到互联网金融的分析当中。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场深刻的金融变革,对金融交易方式、资源配置、金融结构等方面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外在的技术条件、宏观政策、发展环境等因素只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客观条件,真正的发展动力在互联网金融系统的自组织机能。开放性和负熵流的引入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开放性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负熵流的引入是互联网金融自组织成长的充分条件。信用机制的建立是互联网金融的序参量,支配整个系统的运行,促进互联网金融自我发展、自我组织能力的提高。在从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转变的过程中,新旧交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同交易方式、金融组织在性质、规模、顾客群体、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和技术水平都存在一定落差。这种差异性必然造成互联网金融系统内的不平衡性、非均匀性,整个系统处于非均衡态。互联网金融系统内非平衡、不均匀的涨落与非线性作用机制导致金融系统由低级向高级有序的实现。文章最后基于自组织视角列举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本文主要的不足在于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缺乏系统、详实的统计数据,使得分析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持。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