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积极参加国际科技组织 提高中国计量影响力
范文

    摘 要:文章回顾了历年来科技创新政策中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从国际组织的角度,梳理了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在国际计量双多边合作中的现状,并针对计量国际合作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计量;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TB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881/j. cnki. 10063676. 2020. 11. 13

    一、引言

    当前,各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科技合作日益密切,计量在推动全球互联互通、贸易便利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其一方面是促进国际经贸往来的世界语言,另一方面是技术创新的“引擎”和“种子”。计量的本质特点是国际化的,随羞计量技术的跨国交流日益活跃,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计量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1]。

    近年来,我国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积极加大国际合作力度,通过国际比对[2]、人才引进、讲学与培训、考察与访问、送检送样、国际组织任职等多种方式,在提高自身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计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直接促进了国家间经济和贸易的发展[3],同时还为促进全球计量合作、推动发展中经济体计量能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科技政策和计量规划对国际合作的要求

    國际科技组织对于促进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历年来的科技发展规划和国际科技合作相关政策中均有所体现。例如,在科技发展规划中,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十二五”科技规划》)中指出,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组织。《“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简称《“十三五”科技规划》)中指出要“加强与主要国家、重要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围绕政策制定、科学合作和技术交流平台、重大国际研发任务等内容开展对话合作”。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我国首个国际科技合作政策《“十五”期间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纲要》于2000年发布,强调利用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为西部地区开辟国际合作渠道、开发国际科技资源。2006年,科技部发布《“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提出要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及其活动。2011年,科技部以规划的形式发布《国际科技合作“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要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组织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进入“十三五”时期,国际科技合作演变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在《“十三五”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中进行全面部署,同时鼓励参与新兴国际科技组织的创立与发展。

    国务院在2013年发布的《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对开展计量国际比对、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国际计量交流合作、全过程计量人才培养等做了全面部署,而这些重点任务与积极参加国际计量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体来看,我国从科技创新发展、人才培养,以及计量发展规划等各个政策视角,均指出了参与国际科技组织的重要性。

    三、国际计量双多边合作现状

    (一)国际计量技术双边合作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的快速变革,各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国际合作作为创新驱动、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手段[2]。我国各级计量技术和管理机构在积极与发达国家开展计量技术领域的科研合作时(表2),也深度参与了国际组织活动。截至目前,我国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65份计量合作协议。例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后简称“中国计量院”)除了与美、英、德、澳等发达国家签署合作协议以外,还与泰国(2005)、巴西(2011)、南非(2015)、土耳其(2017)、柬埔寨(2016)等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4]。其他省市计量科学研究院或相关主管部门也积极与国外计量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如上海市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等。

    (二)国际计量技术多边合作

    当前,与计量技术相关的国际组织包括: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中国计量技术机构始终瞄准国际计量科学前沿,积极参加国际组织有关工作和活动,对提高中国计量的整体影响力和话语权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1999年,我国在第21届国际计量大会和国家计量院院长会议上签署了《国家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1]。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计量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获得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 CMC)达到1615项。2015年,中国计量院与国际计量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17]。2016年,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培训中心(示范)正式在北京成立,这是OIML组织自成立以来在全球创建的首个培训中心,是我国政府与国际组织间合作的重要成果,其不但能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法制计量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还能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各成员国的能力共同提升。2019年,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正式接任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主席,任期三年。

    此外,我国还同一些区域计量组织(RegionalMetrology Organization,RMO)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全球共有6个主要的RMO,包括非洲计量组织(AFRIMETS)、欧洲计量合作组织(EURAMET)、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海湾计量联合会(GULFMET)、欧亚计量合作组织( COOMET)、美洲计量组织(SIM)。此外,还有一些区域法制计量组织,如欧洲法制计量合作组织( WELMEC)、亚太法制计量论坛(APLMF)等。

    2016年5月,中国计量院成为COOMET组织附属成员,对于支撑我国推动计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16]。2015年,中日韩三国国家计量院续签ACRM谅解备忘录。2018年,中国计量院还与澜湄五国签署计量合作联合声明,构建了多层次政府间计量政策信息沟通交流机制[18]。

    四、政策建议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我国正处于计量基准的量子化和国际计量变革的重大机遇期,计量技术机构应以全球视野积极谋划和推动计量科技创新,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做好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工作:

    第一,巩固和拓展与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计量双边交流和合作机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巩固与周边国家区域创新共同体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多边和双边量值比对等实质性合作。深化“一带一路”计量国际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计量合作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积极拓展在重要双、多边议题设置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基础性作用;主动设立计量联合研发项目,开展计量标准和测量方法的国际联合研究,促进量值国际等效一致。

    第二,把握计量变革契机,集中优势创新团队、管理专家开展现状研究和战略预判[3]。加强面向各行业、各领域计量需求的基础研究、前沿性研究,制定计量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全球计量创新网络,逐步参与和主导有关国际建议、导则和件的制修订工作。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参与和推动国际计量互认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计量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作用。以开放合作的态度,组建全国性的国际计量技术合作联盟,加强区域和周边国家的需求调研和信息共享,开展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国际计量合作。

    第三,高度重视国际计量组织的任职,积极培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组织人才。选拔一批计量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到国际组织进行锻炼,使其熟悉计量国际组织运行规则,参与国际计量合作活动和重大事务的决策。出台国际组织任职人员保障和激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到国际组织任职,持续扩大我国计量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第四,鼓励我国各类计量工作者,尤其是各省市计量技术机构招收的博士、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积极参加国际性计量会议,包括投稿、研讨、作报告等。积极吸引计量领域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来华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响应“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四项行动计划,通过不断与各国计量技术机构、国际计量组织的交流,开辟新的国际合作渠道。

    参考文献:

    [1]卢敬叁.计量科学技术的国际交往与合作[J].工业计量,2001 (2):22-24.

    [2]刘文婷.我国1 77项法定国家计量基准:约65%达国际先进水平[EB/OL].(2017-11-29)[2018-07-02].http: //flnance.sina.com.cn/roll/2017-11-29/doc-ifypathz7168536.shtml.

    [3]任孝平,杨云,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际科研合作现状评价研究[J].中国计量大学学报,2018 (04):411 -416.

    [4]杨帆,陈平,车薇娜,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09-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7 (12):18-21.

    [5]郑华欣.中荷签署计量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J].中国计量,2013 (06):25.

    [6]中国计量院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签署计量科技合作协议[EB/OL]. (2012-10-17) [2020-01-30].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 2101 7/083914.shtml.

    [7]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计量院与英国物理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EB/OL]. (2016-04-19)[2020-01-30].http: //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6-04/19/content_2821850.htm.

    [8]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EB/OL].(2009-06-17) [2020-01-30]. http: //www.cima.org.cn/article.asp?classid=3&id=7766.

    [9]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澳大利亚国家计量院签署合作协议[EB/OL]. (2010-09-01)[2020-01-30].https: //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7a773ac98dec3a2552d86947cf299695&site=xueshu_se.

    [10]中国计量院与土耳其国家计量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EB/OL]. (2010-09-01)[2020-01-30].http://www.weighment.com/newsletter/year201 7/mll/3015.asp.

    [11] 《上海计量测试》通讯员.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与南非国家计量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J].上海计量测试,2016 (06):2.

    [12]江苏省计量院与南非国家计量院签署技术合作框架协议[EB/OL]. (2017-01-03)[2020-01-31]. 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7-01/03/content_3788631 .htm.

    [13]福建计量院与南非国家计量院签订技术合作框架协议[EB/OL]. (2016-11-30) [2020-01-31l. http://www.hxfzzx.com/201 6/1 125/40715.html.

    [14]苏红.迈出国际化重要一步《中国计量》杂志社与荷兰国家计量院达成战略合作[J].中国计量, (2005-10-27). https: //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ILA200512004.htm.

    [15]广西质监局与柬埔寨国家计量中心签订合作协议[EB/OL]. (2017-04-26) [2020-01-31]. http: //www.gxjly.cn/index.php?r=news/view&id=445.

    [16]李孟婉,中國计量院成为欧亚计量合作组织新成员[EB/OU. (2016-05-03) [2018-07-05]. http: //epaper.cqn.com.cn/html/201 6-05/03/content_63298.htm?div=-l.

    [17]中国计量院与国际计量局在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EB/OL]. (2015-11-10) [2020-02-Ol].http: //www.chinajl.com.cn/redianjujiao/1270.html.

    [18]中国计量院与澜湄五国签署计量合作联合声明.[EB/OL]. (2018-09-07) [2020-02-01]. https: //www.sohu.com/a/252397193683469.

    作者简介:宗世敏,男,1985年生,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计量管理、质量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