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
范文 | 陈荣华 [摘 要]本文从“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背景视角出发,围绕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发展,借鉴国内高校先进改革经验,结合教学成果,探讨“集群跨界、校企结合、双创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的内涵特征、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体现了交互式集群知识体系与社会需求、企业订单、双创平台相结合的教学创新,全面提升实训教学质量和层次,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符合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集群工作室;新型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6.093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6-0-02 0? ? ?引 言 集群工作室是近年来产业飞速发展趋势下诞生的新型高校实践教育模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和产业升级推动了集群工作室的发展,既不同于以往的单一工作室教学,也并非单纯的实践操作,而是将多学科、多专业与企业需求、社会需求、创业需求相融合的一种跨界教学模式,强调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立体化、复合化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质量。 1? ? ?“互联网+”集群工作室的内涵及特征 1.1? ?内涵 1.1.1? ?符合时代变革发展的内涵 当中国步入5G时代,“互联网+”这一概念已不是新鲜词汇,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及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交互融合,让社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革新。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要求高校为适应新的社会岗位需求调整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并对教学模式进行积极转型,顺应时代变革,这也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1.2? ?以实践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为目标的跨界教学的内涵 “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通知能力,在教学中将实践项目带入课堂中,教师把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在课堂中一并讲解。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管齐下,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以实践课程为引导,改进过去课程建设和实施时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解决高校学生动手能力弱、不清楚工作流程、不了解跨行问题等诸多问题。 1.2? ?特征 1.2.1? ?交互式通识型教学 学生在“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培养下将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例如,视觉设计中加入室内环境设计知识,方便在设计中完善品牌建设;在视觉传达的学生学习产品设计过程中建模并利用软件,完善作品的后期效果展示,这都是在集群工作室制教学下建立的交互式知识体系。同时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资源优势,教师将跨科知识制作成微课、网课在教学平台上分享,方便学生在课下自学,温故知新。 1.2.2? ?产学研教学成果转化快速 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做的命题是实际的创客中心项目、比赛项目或企业指定项目。完成课堂作业后马上就能将作品投到赛事或提交给企业,加快了教学成果的转化,也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工作动力。 1.2.3? ?人才适应能力强 有学者通过“实践逻辑”让人们了解到“惯习”和“场域”对实践理论产生的支柱影响。对于集群工作室而言,“场域”是专业氛围与教学互动实践;“惯习”是学生从学习行为中感知,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可以通过“场域”的变化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集群工作室中,从项目设定到设计研发过程与实际的工作流程没有过多的差别,学生们面对的不是师生,而是“项目组的同事”,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自由交流,讨论设计方案,作业也不是自行虚拟的题目,而是真实存在的项目需求。在课堂中学,在课堂中做,拥有多方位知识结构的学生在未来能更快适应岗位,保证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2? ? ?“互联网+”集群工作室教学模式构建 2.1? ?打造立体化智慧课堂 2.1.1? ?夯实基础知识教学 以往传统课堂经常存在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做的现象,导致学生对基础理论理解不到位,到了高年级不能很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设计中,使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知识脱轨。在“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下,教师会尽早地将项目案例带入课堂中,让学生在低年级就能接触到基础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目前基础课程练习的意义,例如,在平面构成课程教学中融入海报和版式设计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预先了解版式设计等知识,明确基础理论学习目的,使理论和实践同步夯实基础知识,让教学更具有实际意义。 2.1.2? ?建设多样化、科技化智慧课堂 采用互联网和新型终端设备满足教学要求,不局限于使用传统的PPT教学,师生们可以通过先进的电子设备进行多样化教学。通过校园网络改造,进一步实现信息自由链接,打破地域和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既可以利用网络扫码签到、查阅资料,也可以通过教学交流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师生教学互动。2019年,国内多所高校打造“智慧教室”武昌理工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的课堂课桌椅可以随意组合,教室的电子黑板可以书写绘画,课上可以实现多屏同步互动;北京师范大学改造后的教室,环形屏幕可以同时呈现PPT、网页、学生作品,师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和手机提问和答题,中国农业大学等一大批高校已陆续完成和正在改造智慧课堂。同时,在“互联网+”集群工作室教学中,企业设计师通过网络远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将项目传到教学课堂中,学生可以与企业跟做。课上教师给予学生指导,课后学生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通过人机交互形式,讓设计师对学生作品给予针对性、有效性的评价,切实了解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 2.1.3? ?实行校园网络数字资源共享 在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常苦恼没有适合的素材和实训课程资源,经常耗费大量的精力查找,浪费了宝贵时间。因此,建设校园电子数字资源平台成为满足教师学生学习首要需求。首先,利用高校多学科的知识资源优势,将实用的课程开发成网络课程方便学生自学;其次,建立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库,将企业成熟案例分享到平台上,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设计趋势,并督促对资源库的更新,让内容始终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岗位契合性;最后,建立校园公共资源共享,师生通过校方内容审核后,将设计的素材和作品放到电子数字资源平台上共享,方便自学的同时也可在线展示、分析作品设计心得。校方會根据后台课程和素材资源的观看量和下载率的数据分析总结,得出哪些课程内容需要改进、哪些设计趋势学生最感兴趣,为日后课程教学改革建设提供大数据信息支持。 2.1.4? ?交互式新教材研发 传统艺术类教材出版审核慢、知识更新差、缺乏实践性,因此有关单位应积极开展新型教材研发,使在“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的教材符合艺术设计行业知识集群化、实用化的专业特点。以真实项目为引导,将最新的设计融合最前沿的技术手段把课程内容编写到教材中,深入浅出地将各个知识点融入案例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每一个知识小节与微课或素材二维码链接相结合,帮助学生做好课后自学和练习工作。 2.2? ?实践项目带动教学创新 2.2.1? ?课赛结合及双创平台项目促进成果转化 通过“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师生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将作品转化为项目及教学成果。课赛结合可以依据赛事的命题制定作业,课程结束立即将作品投入比赛,并在学校的双创平台展示,让作品被企业挖掘开发,带来更大的价值。成果的转化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整体的设计创作能力。 2.2.2? ?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设计人才培养 以往高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重视理论,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实践有较大的脱节。通过校企合作形式,以集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带动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需要学生具备何种素养就培养哪些能力,实现高校教育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和优势互补。与此同时,让企业设计师走入课堂,让学生走进签约企业。校企合作让学生们深入了解真正的工作状态和环境,通过企业项目实践,切实感受以往课堂教学的完全不同的设计工作节奏,由企业人担任客户的角色,让学生体验到客户的设计需求,以此增强学生的事物理解力、沟通判断力、语言表达力,这都是在以往课堂里难以实现的实训形式,是真正意义上订单式人才培养。 3? ?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团队 3.1? ?“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双师型”教师指教师不但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储备,也要具有实践的工作能力,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点强调要培养造就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但高校教师业务水平多处于讲授层次,缺乏动手能力,需要教师下沉到行业实践中,多与企业交流,定期到企业及行业协会学习,积极参与行业培训,主动加强业务自身设计能力培养,进一步推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3.2? ?加强教师队伍跨界能力培养 实现产业集群多学科知识融合,高校教师更加需要密切了解设计趋势和动态,打破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壁垒,掌握最新的技术设计手段和跨界知识信息,教师不仅要会设计,还要兼具设计师、项目负责人、业务洽谈人等多重跨界技能,在课堂上顺利将实践项目整体推进,帮助学生了解从“客户接待—价位介绍—信息采集—了解需求—制订方案—设计—修改—定稿—产品制作—质量跟踪—后期服务”等各个具体环节,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 4? ? ?结 语 “互联网+”集群工作室制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向,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教学尝试,为师生们创建了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不但帮助学生预先进入社会角色,同时利用课赛结合、双创平台和企业对接多方位将作品转化为项目成果,使学生积极面对学习挑战,提高实践能力,为未来工作打好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彬.产业集群环境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优势、障碍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22):22-28. [2]苏志满.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4):94-95. [3]徐俊.高职艺术设计类工作室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2(4):23-2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