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内部控制研究在我国的进展聚焦 |
范文 | 牛瑞 [摘? ? 要]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国家的内控政策,文章将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近几年新的聚焦点,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计信息披露的缺失、公司价值与内部控制的联系、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需求。随后,从优、劣两个角度对我国的内控研究现状展开进一步阐述和分析。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归纳出我国未来内部控制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四点: 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大智移云技术与内部控制的结合、全球化逐渐扩展的跨国公司的内部控制以及符合中国国情的内部控制。 [关键词] 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大智移云技术;跨国公司的内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17. 008 [中图分类号] F239.45?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17- 0020- 02 1? ? ? 引? ? 言 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公司随着管控实践和会计的逐步发展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应用逐步深入和细化,国家财政部也在不断地发布相关内部控制的指导政策,不仅对公司的运行有利,还能够有效制约、监督行政权力。1995年以前,我国主要从法律的角度来制定内部控制法规,重心放在会计核算制度、会计人员的职业规范等。2001年,财政部印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货币资金(试行)》,建立了公司资产保护、监控的法规、从监督和管理两方面明确了对会计的控制。2005年以后,企业对内部控制继续进行规范、统一,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实施控制要求。2009年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开始实施内部控制,并把其放入公司治理的考核范围之内,三大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相关内部控制的政策逐步出台,随着沿海和陆地的“一带一路”的跨国合作,我国更加重视内部控制在企业成长中的催化剂效果。 2? ? ? 我国内控研究最新进展概况 对近十年的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回望,本人将研究方向归纳为以下四点。其一,专家们非常热衷的课题始终是内部控制的性质,如内控的有效性、内控评价、内控质量;其二,财政部于2012年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来,研究者将注意力移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上来,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对行政单位进行内控、评价、监督进行研究。其三,针对内部控制实施中的缺失以及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的研究占比也非常高,相关的文献数量较多。其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会结合其他学科如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研究内部控制的作用,研究的角度不会拘泥于一个知识维度,将公司的治理、战略、价值、风险和企业的内部控制相结合,所以这个研究方向也是众多人士关心的重点。 3? ? ? 我国内部控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3.1? ?取得的成就 通过文献阅读和总结,我国的内部控制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必然成就:完善和丰富了内部控制理论体系,许多研究成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提供思路。首先,专家学者们对于内控的有效性、内控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本国的企业在战略规划、盈余管理、整体控制方面提供了系统性建议。其次,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深远,从而避免了很多类似单位隐瞒收入、夸大费用等不良现象,其中有的省市开始以政府为主体,推行内控一体化建设。再者,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一些国有企業如中国石油、石化等在内部控制上取得了优异的成效,随着科技的发展,财务共享中心也成为了多数大中型企业进行财务升级的选择,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同样也需要内控的支持,如果只是一味追求效率,而忽视产品的质量,那么便会流失客户,公司的发展则会停滞不前,内部控制通过对公司的业务流程的监控,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并且使得公司运行的效率增强。 3.2? ?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阅读和相关国内外内控政策的比较,我国的内部控制在以下三个方面还是存在问题:其一,在研究内容上的多、散、浅,从上面分析的研究内容上可以看出,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涉及很多不同的课题,但是范围太广而没有深入的剖析和追踪。其二,研究方法较为传统、单一、和实践联系不紧密,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学者更加习惯于进行理论的阐述和政策相结合的论述,直接进行实证的文章很少,研究的过程中具体的案例考察比较缺失,虽然整体的内部控制可以运用,但是针对单个的企业,总会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其三,我国始终对符合本国国情的内控研究较为缺少,coso委员会于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我国的企业可以借鉴,但是研究过程中就应该避免生搬硬套、脱离实际本土文化,学者应该深入了解我国企业的运作方式,对内控理论进行更加合理、精准的分析。 4? ? ? 我国内部控制的未来研究方向 4.1? ?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 从传统角度来看,只有规模较大的企业才会更多从内控的方面来帮助公司进行更加稳定、高效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逐渐成为重要角色。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划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企业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对业务的控制。控制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业务层面:企业的规模、经营范围、经营特点,对具体的业务进行控制,在中小企业的业务中细化就可以涉及到采购、合同、预算、销售、投资、筹资、信息等。企业层面:组织架构、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管理者自身管理理念、企业社会责任,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目前有很多中型企业成立了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这样便利了子公司之间、母子公司之间的财务信息的实施监控和分享,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分支体现。 4.2? ?跨国公司的内部控制 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流动的主要载体,其中存在的地域问题、交易问题、管理问题等是不可避免的。内部控制在跨国公司中的应用完全不同于单一地域办公的企业,情况也会根据各种政策而变化。在原有企业风险的基础上,跨国企业同样面临很多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监管风险、文化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等等。通过查阅文献可以发现,专家、学者对于跨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研究相对缺乏,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更加适合对该类企业的控制研究。二十一世纪的丝绸之路,让更多的企业能够有机会和国外公司合作或将本土发展延伸到国外,因此整体的效益、集团资源需要内部控制体系来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跨国公司的内部控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逐渐摸索出一种符合该类企业的控制措施,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跨国公司本身制定出量身定做的内控框架。 4.3? ?符合中国国情的内部控制 从上述存在问题的章节中提到了符合我国特色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很大的缺口,因此这仍然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可以在积累西方国家内控框架的基础上,逐渐研究出符合本土的内部控制体系。针对符合中国特色的政府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及实施机制,向公众征集咨询机构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这一点在财政部会计司发布《关于“中国政府内部控制标准制定与实施机制研究”征询意向公告》明确指出。其中“中国经济改革促进与能力加强”技术援助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中国政府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研究。我国的会计学会秘书长王鹏就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内部控制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联系、政府内部控制和权力运行之间的联系、公司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的联系等等。 4.4? ?大智移云与内部控制的结合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会计信息成本的降低也要归功于财务共享平台,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也在逐渐增加。内部控制机制与财务共享平台之间的建设不完善、财务人员职责分配不明确、相关会计软件缺失或不匹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在企业中很多财务工作者的思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数据核算上,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也停留在统计方面,缺乏大数据的思维和计算机运用技能,这样就从根本上抑制了大数据的内部控制的优势。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向数据分析型企业转变,所有的财务人员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价值。这样,对于云平台的建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企业的云计算平台要求内部控制的完善、部门之间的协调作用、融合多个技术等等。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数据分析从多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因此内部控制和大智移云之间的结合是非常有意义的。 5? ? ? 结? ? 论 未来的内控研究方向可以定位在以下几方面: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跨国公司的内部控制、符合中国国情的内部控制、大智移云与内部控制的结合。在本土规则、权威框架、实务操作三者的关系上,摒弃照搬挪用实务、规则、COSO框架,应该将三者结合,形成符合国情、适用于企业的内控框架体系。我们认识到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有内控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预算控制较为薄弱及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需要我们意识到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行政事企业的内部控制、政府的内部控制在改革浪潮中逐步调整和健全,同时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研究方向转向内部控制。除此之外,目前有很多大中型企业在建立并运行财务共享中心,这是高度流程化的作业系统,但是新的技术在降低传统财务风险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这就要求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规范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有效内控有利于内部治理和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为了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政府需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入手,从而提高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提高公众的满意度。 主要参考文獻 [1]方红星,陈作华.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有效应对特质风险和系统风险吗?[J].会计研究,2015(4):70-77,96. [2]孙红梅,雷喻捷.大数据、人工智能环境下内控风险及防范探索[J].会计之友,2019(13):118-122. [3]孙晓利. A移动互联网广告公司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诊断报告[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4]杭天竹. 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审计大学,2017. [5]李树文.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6. [6]张新民,卿琛,杨道广.内部控制与商誉泡沫的抑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5-65. [7]钱红光,邓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相关性研究[J].商业会计,2016(15):29-3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