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吴天明电影美学风格刍议 |
范文 | 刘芳 吴天明是中国著名第四代导演,其创制兼具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家国气息,并悉心培养出了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顾长卫等著名第五代导演,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吴天明本人堪称天才导演,其处女作《生活的颤音》,甫一问世即轰动影坛,此后他不断推出力作,成为中国影坛里程碑式的人民性表达标志性人物。 一、 朴素原初经验的人民性表达 (一)两阶段次第表达 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吴天明有着对失落与被耽搁的第四代导演的强力引领性以及第五代导演的强力扶持性,十年浩劫并未磨灭他的人生理想,反而令其更具奋进精神与改变意识,吴天明以其奋进与改变为中国电影一力承担了承前启后的艰巨重任。研究吴天明,要分两个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之前与之后。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性在于原初的乡土中国以及传统文化意义下的家国一体的更加深刻思考,同时,更在这种深刻思考的经验表达之中,跃动着针对人性的深度剖析与对人民的真切关怀。吴天明是一位天赋与才华均极为出众的导演,其改革开放之初的作品别具艺术魅力,《生活的颤音》《没有航标的河流》《老井》《人生》等电影将中国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升华到了一种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从人格高度而言,吴天明所创制的作品均以一种在场性而深深地植根于这片热土,并以其朴素的原初经验透过时代的光影向观众呈现着其思想层面中早已固化了的鲜明的人民性表达。 (二)悲悯情怀表达 无论是站在历史的维度,还是站在文化的角度,抑或是政治的高度,吴天明都是中国导演中当之无愧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导演,他所创制的影视艺术作品无一例外地具有着强烈、鲜明、纯粹的人民性表达。吴天明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贯彻者、执行者、践行者,其所创制的影视艺术作品中所饱含着的情怀、担当、抱负、理想、追求等融会贯通,既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热爱认可,又为中国艺术电影留下了足以表达时代精神并昭示后世的光影传奇。例如《老井》一片,针对两个不同阶层人物的深度刻划充分地展现了吴天明导演对于普通劳苦大众的悲悯情怀及其无与伦比的崇高人民性表达。从创制历程而言,吴天明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为人民与艺术服务”,透过吴天明这种人民性的经验表达,时代呼吁中国现代电影针对结构化生态加以现代化建设,以实现针对中国独立制片、二轮电影、长线电影创制等的由创制而放映的多元一体化的有效全面支撑。 (三)以人民为核心的表达 吴天明能够以人民为核心独立思考坚持真理,这是作为一位人民导演的必备素质,作为一位电影制片大厂的厂长,他坚持真理,为人民群众发声,其所经历过的困顿,不是一个人的困顿,而是整个中国艺术电影在后现代这个过度浮躁、过度喧嚣时代的一种时代文化、时代精神的整体困顿表达。同时,吴天明的创制作品之所以能够针贬现实,究其根本原因恰恰在于吴天明内心坚定的人民性,能够始终与中国广大平凡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他的衡量尺度只有人民,其所创制的影视艺术作品中的那种浓郁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更是有着鲜明的阶级性、针对性、尖锐性,从而为其电影艺术作品建构起了更加纯粹的人民性表达。 二、 进阶美学抽象表达 (一)美学与时代精神的共鸣性表达 吴天明的电影中深刻蕴含着一种美学精神的经验表达,这种经验表达以其突出、鲜明、纯粹、崇高的人民性,而为中国电影树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他所创制的影视艺术作品不仅心系人民,而且更在影视映像的光影之中時刻流露着一位伟大导演对普通百姓的无上爱怜、悲悯、同情,即便是身居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高位要职时期,吴天明仍然能够始终秉持且践行着,作为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其以隐于光影之中的悲愤呐喊与激越刚强,由原初的经验性建构起了吴天明式的抽象化象征性表达。深刻审视吴天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电影作品,人们能够看到他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尤其是其中所透露出来的那种对普通百姓苦难岁月中人性光芒的表达,更是以其独特的对生活理想、时代精神、历史反思等的不懈探索而辉耀于影史之上。吴天明所创制的影视艺术作品在其传统叙事、乡土中国、家国情怀三位一体的美学风格之中,油然渗透、凝结、升华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表达,这种由传统文化经验所支撑着的美学表达,反而更具美学与时代精神的共鸣性。[1] (二)美学与民族精神的永恒表达 中国现代电影是幸运的,皆因有了吴天明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教父与伯乐,正是因为有了吴天明不遗余力的舍名与舍利的提携,中国电影才有了今日的灿烂辉煌。吴天明以其人民性的创制为中国电影留下了划时代的极具精神内涵的光影表达,同时,他亦为中国电影留下了足以铭记史册的崇高文化风尚,这位教父级电影人的《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老井》《变脸》等史诗级杰作,每一部都有着至淳、至真、至善、至美的艺术化美学表达。这些影视艺术作品虽然没有票房的巅峰,但却以其史诗级、文化级、思想级表达而在一代观众的心目中达到了永恒;正如吴天明所言,民族的东西永远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现代电影正值上升期,娱乐化、商业化、市场化的蓬勃发展不会成为任何时代的发展主线,只有民族精神才能成为电影文化事业审美的永恒主线,我们会正视中国电影目前审美过程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虽然有着对传统文化的隐忧,但是我们从未绝望与放弃过。[2] (三)美学多元一体化表达 现代文化语境下,针对影视艺术审美的评价标准的唯票房论,实际上已经在市场化、商业化、娱乐化的左右之下令中国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吴天明曾经规训着的正确轨道,可以看到,在吴天明从国外回归之后,其从未涉足或融入市场化、商业化、娱乐化的浪潮。《变脸》一片作为吴天明导演《老井》《人生》之后的又一美学力作,以其形而上的美学抽象表达成为他最经典的美学代表性作品。影片以一瞬间变化万千的川剧变脸的拍案惊奇,以及固守着传统文化审美表达的跌宕起伏剧情在整个欧洲大陆引起了广泛好评与热烈反响。可以说自中国电影诞生以来,还没有那部影片能够在国外引发如此巨大的关注,从影片可以窥见中国传统元素基于审美的和谐统一以及中国传统美学天人合一的多元一体化表达。同时,由影视映像中的变脸,亦折射出了中国社会最底层民众以及人性的美丑互现表达,由此可见,以文化为代表的完整现代审美表达,更要承担起历史责任、社会责任与文化责任。 三、 经验与美学的深度融合表达 (一)经验与美学的精神代偿表达 吴天明的创制自有其人民性原则,这一原则终其一生从未曾违背。其著名的代表作《人生》一片中,即以其深邃的思想与高超的艺术创制技法,透过简单平实的审美,蕴蓄着深沉精彩的经验表达。“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语道尽了吴天明所秉持着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精神风骨。作为一位历经磨难却从未改变初心的伟大导演,20世纪90年代回归之后,吴天明依然坚持人民性路线,对于他而言,电影早已不仅仅只是一种赖以维生的职业,而是一种用精神代偿的为人民服务的梦想的实现。[3] (二)经验与美学的精神情操表达 文化与环境保护同样都必须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性,盲目化追逐票房、同质化照搬照抄西方模式、低俗化迎合流俗创作等最终都将只能成为一种罔顾文化、社会、历史责任的不当做法。吴天明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以其电影创制与思想境界等方面的经验而为中国现代电影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在20世纪对第五代导演倾尽全力地提携奠定了中国电影今日繁荣的艺术化基石。吴天明导演的艺术化创制,以其成熟的思想经验与美学表达的水乳交融,而为中国文化、社会、历史保存下了由光影凝聚起来的宝贵文化模因,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群体高度认同的形而上文化审美,为现代社会商业激荡下文化的每况愈下,带来了一种重拾价值观念、重拾伦理道德、重拾精神情操的深刻思考。[4] (三)经验与美学的意象化升华表达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吳天明为其所挚爱的热土倾注了全部心血,同时,更为中国电影依托中华热土的强势崛起倾注了精力与心力,换来了中国电影今天的强势崛起。作为一位伟大的导演与长者,吴天明以其所创制的艺术化光影为观众赋予了一种对时代的审视与时代精神的透视,观众从他的电影之中,能够看到其宝贵的为人民服务的电影经验与美学归宿。例如,《百鸟朝凤》这部堪称杰作的艺术人文影片即是一部吴天明毕其功于一役的夫子自道的影视艺术杰作。影片中三次转场镜头以朴素的光影进行了震撼心灵的表达,焦三爷与游天鸣二者均是传统文化在时代洪流激荡下的颠沛流离者,这样的遭际像极了中国现代艺术电影在商业电影辗压下的际遇,而影片中针对传统文化的昂扬式意象化升华表达恰恰是这个时代最应该弘扬的时代精神,电影亦为审视中国泰斗级导演的杰作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那就是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与新常态下过度娱乐化外在世界之间,已产生了一道不啻鸿沟的差异性裂痕。[5] 结语 吴天明作为中国第四代丰碑级导演,既是中国电影界的泰斗,更是中国电影的中流砥柱与中坚力量。他不仅为中国电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对中国影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吴天明为第五代导演亲手擘划下了大半壁影视江山,为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顾长卫等第五代导演赋予了一个宽松、开放、自由的创制环境,而他自己则一个人杠下了所有的重负,最终为中国电影留下了大银幕前光影表达与升华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周星,唐伯侬.人文情怀与文化精神的嬗变——关于吴天明创作的时代性[J].民族艺术研究,2016,29(4):77-86. [2]娄逸,李黎明.“大家绝唱,影坛遗响——《百鸟朝凤》与吴天明的导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J].电影艺术,2016(4):160. [3]裴亚莉.从经验到象征——论吴天明电影艺术观念的转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5):129-137. [4]李静.传统叙事的坚守与现代美学风格的探索——兼论吴天明电影作品的历史地位[J].写作(上旬刊),2015(5):38-41. [5]张振兴.《老井》:中国西部电影的一股清泉——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早期电影风格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1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