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坚持·发现·匠心
范文

    2019年末,一部名为《但是还有书籍》的纪录片在B站播出,该纪录片一经播出就引起书友、网友热议,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胡歌为这部纪录片的配音,还因为纪录片拍摄的内容反映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引起共鸣。该纪录片播出后,B站评分9.8、豆瓣评分9.2,截至目前,播放量已经超过800万。

    《但是还有书籍》的题名来自于波兰诗人米沃什的一首同名诗歌(杨德友译)[1],诗歌里写道:

    即使书页被撕扯,或者文字被呼啸的火焰舔光。

    书籍比我们持久,我们纤弱的体温

    会和记忆一起冷却、消散、寂灭。

    我常想象已经没有我的大地,

    一如既往,没有损失,依然是大戏台,

    女人的时装,挂露珠的丁香花,山谷的歌声。

    但是书籍将会竖立在书架,有幸诞生,

    来源于人,也源于崇高与光明。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以外,还拥有无数个平行世界。我们希望以这个片子,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爱书人,捕捉和书有关的那些精彩故事,向编舟者致敬,为爱书人点赞。”总导演罗颖鸾在导演手记中写道。[2]这就是阅读带给爱书人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爱书人不同的精彩故事。“编辑、译者,一群隐身于书背后的人,他们穿梭于字里行间,钻研着逗号句号的学问,他们以敏锐的眼光,探寻文学的矿脉,他们以细微琐碎的工作,搭建起跨越语言的桥梁,摆渡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编织着航行于浩瀚文海中的思想之舟。”这是胡歌在《书海编舟记》的开始配的旁白,道出了出版人为作者与读者搭建桥梁的细致入微的工作,《书海编舟记》是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的第一集,展现了做书人的情怀,对从事出版工作者具有极大的启示。

    一、坚持是成为优秀出版人的基础

    成为一名优秀的出版人,坚持是最重要的品质,它需要时间的打磨,为优秀的出版人提供不断的积累。优秀的作品也需要时间的考量,在出版长河中经受读者的考验。中华书局学术著作出版中心主任俞国林说:“编辑这个行业呢,时间和质量是成正比的,时间投入越长,可能质量越高,时间投入越短,质量可能就不能有所保证了。”俞国林在古籍整理中成绩卓越,编辑出版多部精品力作,他的成功与坚持成正比。坚持做自己喜欢的编辑工作,最终会得到作者、读者的认可和喜欢。

    从纪录片中我们了解到“中华书局的编辑,在古籍整理和学术著作上,一般一个书稿,投入的时间会很长,我们是要花很长时间,解决这些问题,所以编辑坐得住,这是第一位的。在被称为‘板凳一坐,一辈子冷的古籍整理编辑岗位上,俞国林已经工作了18个年头。靠着十几年如一日的努力,他主持并整理了十多种国家级古籍整理项目,策划出版了陈寅恪、顾颉刚、陈梦家、容庚等近现代学人的书籍。”中华书局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社之一,特别是在古籍出版方面。俞国林在中华书局工作了18年,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值得尊敬的,俞国林策划出版的陈寅恪、顾颉刚、陈梦家、容庚等近现代学人的书籍在学界和读者中影响都非常大,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中华学术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俞国林策划的图书中,《鄭天挺西南联大日记》的出版可谓历经周折,前后经历了13年。从俞国林发现郑天挺日记到出版,在这十多年中,他每年都会去拜访郑克晟先生,终于在2017年,郑天挺后人同意出版这本日记。俞国林拿到日记后,立即组织团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打磨,他们对日记手稿进行了释读与考订,以及七八遍的校对,终于在2018年1月推出。《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是从1938年1月1日记载到1946年7月14日,日记字数70万字~80万字,内容非常丰富。这本日记不仅仅是郑天挺先生个人的日记、个人的生命发展史,还是西南联大历史的见证。《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出版后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热烈欢迎,被多家媒体列入读书排行榜。我们从俞国林策划出版《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的事例中,看到了俞国林坚毅的精神品格、追求学术精品的出版精神,他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学界和读者的认可,是编辑学界的榜样,出版人的楷模。

    无论做什么职业,坚持做一件事,久久为功,必将有所成就。对于编辑这个职业,更是这样,投入的时间、投入的精力,对一部书稿、对一篇文章进行精耕细作,将问题一一化解,将编辑的作品做成精品,将作品最完美的一面呈现给作者。好的出版工作者都是不断追求精品的出版,希望通过努力为人类的知识大厦添砖加瓦,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二、发现好作品让出版工作更有成就感

    朱岳是后浪文学部主编、小说家、“豆瓣秃顶会会长”,他一直坚守着文化阵地,从一字一句地校阅,到挖掘优秀作品,他们的工作琐碎繁杂,却意义非凡。这是纪录片中对朱岳的描述,同时也道出了朱岳作为优秀编辑不断挖掘优秀作品的特质。纪录片集中介绍了朱岳是如何发掘《寂寞的游戏》这部作品的,这部作品获得了2007年“新京报·腾讯年度十大好书”、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等多个奖项。朱岳认为,这样好的作品,应该被更多的人知道。《寂寞的游戏》是袁哲生创作的一部小说,袁哲生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中国台湾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擅长以孩童般纯真的双眼,去不断捕捉人类的孤独、生存困境与潜藏人们心底的沉郁情感”。好的作品,不仅需要编辑的认可,还需要读者的喜欢,更需要编辑不断地去挖掘、去推广,坚持做下来,不忘初心,必有所得。当朱岳编辑的《寂寞的游戏》获得读者的认可、媒体的推荐,获得各大好书评奖时,相信这个时候是编辑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最高的时刻。

    在朱岳看来,“对我最大的激励,还是发现好作品。如果我发现一个《百年孤独》,那我觉得,我做编辑这个职业也值了。”他希望通过发现和推广优秀的华语文学作品,抵抗文学和语言的劣化;通过发掘和培养更多新人作家,为本土文学输送新鲜血液和更为多元的力量。令人感动的是,去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后浪作为获奖作家奥尔加·托卡丘克的国内出版方,一时风头无两,被戏称为“最大赢家”,而朱岳当晚也在豆瓣发了一条动态,但他第一时间说的却是“有了钱可以多做点原创新人作品”,我们都知道,做纯文学的书,尤其是文学新人的作品,是一件费力不讨好、困难重重的事,而朱岳这种身负使命感、心系文学未来的精神,在这个一切向KPI看齐的时代,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正如朱岳所说:“不能利用人性的弱点去赚钱,而应该去认识、弥补和克服这些弱点,这才是我们的天职所在。”[3]朱岳的工作经历给出版工作者很大的启示,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出版人,就要知道身上的责任,在做出版工作过程中不断发现好的作品,培养有创造力的新人,让更多优秀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为一名编辑,具有敏锐的目光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断的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这种能力。在俞国林看来,成为一名好编辑,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甘于坐冷板凳的耐心,还必须具备敏锐的眼光。《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就是俞国林在阅读何炳棣先生《读史阅世六十年》时,看到其中有一页是关于郑天挺的日记,他的心情非常激动,认为郑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期的日记可能保存,于是给郑先生的儿子郑克晟打了电话进行联系,郑克晟说他父亲的日记基本都保留着,这才有了后边《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的出版。俞国林介绍说:“有很多重量级的书稿,都是我在读书过程中,哪怕别人的一个注脚,别人的一句话提到,我就去寻找这个背后的故事,寻找这个书稿在哪里,被我发现、挖掘出来的书稿还不少。”这对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来说是多么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善于在不同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出版信息,进行策划,这样会让我们的出版工作更有成就感。

    在《但是还有书籍》纪录片拍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传奇经历,他们为能够将纪录片制作得更加专业、更加完美,购入了上百本相关书籍进行学习,补充相关知识。就像俞国林在一页书中发现郑天挺的日记一样,他们也会从一些书和文章中找到好的题材和线索,比如通过藏书家陈晓维的书话集《好书之徒》中一篇叫《薄英,充和,桃花鱼》的文章,发掘了第三集中美国艺术家薄英设计和制作《桃花鱼》的故事。[4]在《好书之徒》中,里头讲到张充和在美国的一个徒弟薄英为她的书做设计,后来薄英也成了该纪录片中的一位人物,借此探讨纸质书之美这样的一个话题。[5]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培养编辑“发现”的目光,是非常重要的出版素养,发现好的作品,出版好的作品,它会使出版工作更加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优秀的作者和作品是出版业发展的基石

    在《书海编舟记》中讲述了《百年孤独》的中文翻译者范晔的故事。范晔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也是马尔克斯首次授权中国出版《百年孤独》的译者。范晔认为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文学翻译的同时也是一种艰难的快乐,一种无可替代的快乐。范晔从读书到工作,一直坚持西语的学习、研究和翻译工作,十几年如一日,他在工作中不断获得机遇和成就感,具有这样优秀潜质的作者正是出版业不断寻找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范晔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翻译机遇。自1982年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便掀起了一股“马尔克斯热”,市面上先后出现过十几种未经授权的《百年孤独》中译本,2010年正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的范晔,收到了一封邀请他翻译《百年孤独》的邮件,这是马尔克斯首次授权中国出版《百年孤独》,在多位翻译比稿中,范晔胜出,成为《百年孤独》的翻译者。2011年6月,范晔花了11个月翻译的《百年孤独》面世。在这段翻译时光中,范晔不仅对《百年孤独》各种研究论著、翻译书稿进行了系统研究,还对马尔克斯的作品进行阅读,希望能够做到更好的翻译。《百年孤独》出版后一度占据畅销书榜首位,成为现象级畅销书。范晔的成功与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优秀的才华才让《百年孤独》在出版后获得极大成功。

    范晔通过他的坚持和努力,不断进行翻译创作,对待不同的作品,范晔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在这些年的翻译中,他灵活地游走于克塔萨尔的轻盈幽默、波拉尼奥的狂野和颗粒感、塞尔努达的沉郁与节制之间。范晔是翻译工作者的一个缩影,他展现了一名翻译者所具有的素养,同时也展示了作为一名优秀作者应该具有的品格。他坚持自己喜欢的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出版工作者,就是要寻找这样的作者,因為他们会为读者提供更加丰盛的精神食粮。优秀的作者总是对自己的作品不断精耕细作,将作品完美的一面展现给读者,追求精品永远是出版工作者的目标。对于出版工作来说,寻找到优秀的作者和作品是最重要的,优秀的作者和作品是出版业宝贵的资源,是出版业发展的基石。

    在《书海编舟记》上线三天后,《寂寞的游戏》在后浪淘宝店就卖出700多本,当当网上断货,到现在为止已经加印了两次共16000本;而《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也一度断货,截至2020年1月底已经卖了1000多册。很多网友甚至把这部纪录片称为“大型种草机”。[6]《但是还有书籍》总导演罗颖鸾的导演手记让我们看到在媒体融合时代,出版业可以有更好的未来。作为出版人,要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发现更多优秀的作者和作品,用匠心对待每一部作品,出版更多的精品力作,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曾于里:《<但是还有书籍>:这群有趣的人,与书一样珍贵》,(2020-01-03)[2020-01-03],澎湃,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411487.

    [2][5]黄小河:《不爱看书?那就打开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吧》,(2020-01-21)[2020-01-21],澎湃,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585466.

    [3][4][6]罗颖鸾:《导演手记:我们为什么要拍<但是还有书籍>?》,出版人杂志微信公众号,(2020-03-05)[2020-6-4]https://mp.weixin.qq.com/s/3PR7lSikOOWoShH7FqNk6w.

    【作者简介】? 曹洪刚,男,吉林辽源人,贵州日报报刊社主任编辑,主要从事传播学和编辑学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