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东北二人转的传承以及发展研究 |
范文 | 符小娟 【摘 要】东北二人转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在表演上集曲艺、歌舞以及戏曲等不同艺术体系于一身,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强大的融合力,促进东北二人转在传承和未来的发展当中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因此本文以东北二人转的传承和发展作为整篇文章的研究视角,首先从东北二人转的特点以及起源出发,进而阐述东北二人转变化的特征以及引起其变化的因素,进而提出观点“顺应时代、保留根本、进而发展”的观念,为指引东北二人转的发展和提升指明方向。 【关键词】东北二人转;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037-01 一、东北二人转的发展及特点 对于二人转的发展来说,最早则源于地头文化,在以前的东北农村当中,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地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在田间地头,随意一块空地,一男一女不用任何道具就可以畅快淋漓地唱上一出,那些动作比如扔手绢、转扇子,以及唱腔都是一种发泄,一种随意。在民间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二、东北二人转变化的主要特征 对于东北二人转的变化来说,首先是因为其本身就具有相对复杂的变化形式。在有些艺术表现当中,有些文藝的表现样式一旦形成之后,就难以进行改变,进而称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和规范,然而东北二人转却与这种模式所不同。在东北二人转的表演当中,虽然也有相对规范的套式,但是对于这种套式来说则是相对比较松散而又可以改变的,虽然在东北二人转当中也会存在一定的程式化的模式和因素,但是在这个程式化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又是灵活而多变的。 东北二人最大特点就是,其在保持着自己原本所独有的本质的时候,可以充分容纳和兼收其他艺术样式当中所独特的东西和理念,只要是它认为好的东西,或者它认为是观众所需要的东西,在东北二人转当中都可以进行容纳和结合,进而将这些有趣、新颖、特别的东西展现出来。在东北二人转当中都可以随意进行运用,而且可以恰到好处转换为自己表演当中所需要的东西。二人转将其他的艺术样式所独有的东西进行融合,而不是原封不动进行模仿,在融合的同时需要将其进行转化,使得这些东西真正成为二人转当中的东西,而转换的关键技巧则是,二人转在融合别的艺术形式时会经过丑、旦的戏拟化模仿,这就促使所融合的东西与原来不一样,进而成为二人转的形式表现。 三、顺应时代、保留根本,进而发展 在现代的社会发展当中,许多人对于发生巨大变化的二人转难以接受,更有人甚至不能容忍和改变二人转,然而在这里,笔者觉得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认识误区。 我们在观看二人转的时候,看到他所发生的变化,是否想到这是依据什么样的标准进行演变的?是否依据主流的意识形态进行演变?或者是依据高雅的艺术标准?等等。 在这当中之所以对这些假设进行剔除,是为了要进一步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不同的标准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答案,而在现当代之所以会对二人转的转变产生这么激烈的争论,则是因为我们在对二人转进行评论的时候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我们现在或者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艺术观众;或者是在以精英知识分子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观念;或者是采用较为高雅的艺术观念;或者仅仅以民间艺术的观念去对其评价,这些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而使之出现了错位的现象。 目前,许多专家和学者开始倡导“绿色二人转”,的确,这种提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的表演过程当中却会产生很大的误会,并且产生一种不成文的标准,即没有脏口、粉口等黄色的东西就是好的二人转。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好的二人转标准并不是这样,对于那些没有脏口和粉口的二人转并非就是好的二人转,而有脏口和粉口的也并不一定是不好的二人转,在这当中也就印证了事物辩证法的法则,我们应当更加注重二人转表演当中最为本质的东西,进而对这些最珍贵、值得传承和发展的东西予以保存,进而对一些其他形式当中的精髓部分进行融合,从而在保留其本质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二人转的发展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郑惠方.东北二人转的文化人类学解读[D].西北师范大学,2013. [2]李鑫宇.当代二人转审美特征与流变[D].吉林大学,2013. [3]张静雅.论东北地方戏[D].吉林大学,2013. [4]杜芸芸.文化视角下的东北二人转唱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5]刘迪.龙江剧中二人转因素的传承与发展[D].中央音乐学院,2010. [6]张颖.“二人转”民间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 [7]于宛冬.东北“二人转”研究[D].山东大学,20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