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国戏曲的表演性问题探讨
范文

    朱蕊

    【摘 要】中国戏曲表演不追求舞台幻觉,不过分看重舞台景观与生活真实的简单一致。而是坦然地“承认”是在演戏,时刻想到观众的存在,并与之保持频繁的交流和密切的合作。台上的一切都是“表演”,都是生活的“替代物”;而绝非“原物”或“实物”。观众是由表及里去认可或认识生活和情感的。概而言之,话剧或传统的西方戏剧追求“真”;中国戏曲坦呈“假”。

    【关键词】戏曲;表演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9-0053-01

    中国戏曲从远古走来,犹如长江之水发源于靑藏高原,最初的涓涓细流、曲曲折折,终于过千山而凝大气,纳百川而显大象,成为一个人间奇迹。中国戏曲表演不追求舞台幻觉,不过分看重舞台景观与生活真实的简单一致。而是坦然地“承认”是在演戏,时刻想到观众的存在,并与之保持频繁的交流和密切的合作。

    一、中国戏曲舞台表演性

    有一种理论,叫做“第四堵墙”,说的就是舞台景观的逼真性。认为演员在台上表演,实质上是“生活在”剧本规定的时空中,越不显露表演痕迹越好。不必想到观众的存在。如果在一所房子里,就应当像在生活里一样,实实在在地活动。舞台上的房屋虽然为了观众的观看,只做了一堵墙,但必须时刻想到“第四堵墙”的存在。观众是“通过钥匙孔”来窥视剧中人的生活的。这一理论,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发展到了极致。他要求演员的表演、舞美设计、音响效果等都要共同参与幻觉的制造,追求与生活真实的同一。一句话,就是尽量不让观众感到是在演戏,也不承认自己是在演戏。它的好处很明显,就是以真实的力量打动观众,让观众信服舞台。其不足也正在于置观众于戏剧审美的被动地位,部分地剥夺了他们看“戏”的乐趣。

    由于这样一种追求,中国戏曲把生活中的“说”变成了舞台上的“唱”。所有的人都明白,生活中没有人会唱着说话。这一唱,就带来了与“原态”生活的巨大差异,并为舞台表演创造了多种便利。

    首先就是把“代言体”的戏剧变成了一定程度的“叙述体”,帮助观众了解剧情、把握人物。

    其次,它使戏剧音乐化,使之具有某些抽象性,打破了对生活真实摹仿而产生的幻觉,使观众真切地知道这是在看戏,在欣赏,在审美。某些韵味醇厚的京剧唱腔演唱时,往往还会引发观众情不自禁地摇头哼、击节赏的情形,使之沉浸在审美的享受中,而非演出的剧情中。不仅是唱腔,中国戏曲的说话和动作还配有锣鼓,借以鲜明它的节奏,增加它的力度,烘托它的气氛,强化它的意义。众所周知,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和动作中是不存在锣鼓的。戏曲舞台上锣鼓的敲击,明白地告诉观众这是在演戏。从而造成了与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的“间离”,赋舞台语言和动作以形式感。

    鲁迅先生曾表示过他对中国戏曲的看法,说它是“大敲、大叫、大跳”,使人“头昏脑眩”。这里,“头昏脑眩”与他个人对戏曲的好恶和适应程度有关,而“大敲、大叫、大跳”则基本是戏曲演出形态的实情。“敲”,是锣鼓的运用;“叫”,是对“语言”的变异,亦即唱腔和韵白的运用;“跳”,是形体和动作的反常以及形式化,亦即舞蹈和武打的运用。而“大”,則是这一切的夸张放大,由此造成了与生活的巨大反差,使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原初生活形态。

    二、中国戏曲舞台表演的语境

    看惯了中国戏曲的观众,怎么也不能想象演戏竟和生活一模一样!中国戏曲坦白地承认演戏,还使观众和演员之间“达成”了一种无形的契约,共同维护“演”的语境。鲁迅先生所说的令他“头昏脑眩”的“大敲、大叫、大跳”,实质上是戏曲作为一种广场文化的痕迹。鲁迅先生自己也承认“若在户外露天的所在,远远地看来,还是很有情致的”。这里,演员和观众有一种约定,那就是为了更多观众的看与听,为了与“户外露天所在”的干扰作斗争,舞台上的一切信号都要放大。

    不仅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大敲、大叫、大跳”是必须的,而且演员还要穿上厚底靴,以增高身躯;勾画脸谱,以扩大面庞;扎上“大靠”,以拓展体魄;加上水袖,以显著动作等等。这些,观众都会认为是“演”所必须的。尽管生活中绝没有人会在脸上长出五颜六色的图案来!

    因为是演戏,他们可以允许包拯面黑如炭,认可曹操颜白似粉,关公脸赤胜朱。相反地,若是依生活原样立于戏曲舞台,恐怕观众反倒会不自在。演员在台上,“三两步千山万水”,“两三人千军万马”。这边说“传”某某,某某即刻就到,哪怕是在天涯海角;那边说“从头道来”,结果一句“如此这般”就涵盖了全部内容。有人把这称之为“戏曲蒙太奇”。这些都建筑在观演双方"演"的契约上。坦白地承认演戏,就创造了运用“假定性”的可能。

    中国戏曲的这种坦白,实质上是最大限度地造成与真实生活的反差,在舞台上形成了一套传达生活本质真实的符号系统。它的表象是“陌生”的,而它的精神却是熟悉的。中国戏曲的表象虽然和原态生活大相径庭,但它所传达的内容却是真实可感的。演员拿着一个空空如也的杯子,做几个离嘴巴甚远的“喝酒”动作,那么,它传达出来的意义就是真的喝酒。并且,这个动作反复几次就会导致“烂醉如泥”。观众看完戏之后,所理解到的剧情、所体会到的情感、所感受到的思想都是具体的、常态的,都与真实生活基本一致。这也就是中国戏曲之所以能成为百姓课堂的主要因由。

    三、结语

    中国戏曲坦白承认演戏,使它可以超越生活去追求美,还可以透过形式去获取“真”,使之不仅成为一种“看”的对象,而且成为一种帮助人们认识生活、提高情致的精神产品。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与审视[J].王舒.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12).

    [2]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与审视[J].刘红.大众文艺.2014(2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