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民俗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传播与应用
范文

    唐艳丽

    【摘 要】民俗文化奠定了整个国家文化体系的根基,传承并弘扬着民族精神。结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际情况,将民俗文化融入汉语国际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编写、讲授方法等方面加入中国民俗文化蕴含的丰富内容,进一步充夯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化基础建设。

    【关键词】民俗文化;汉语国际教育;传播;应用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0-0156-03

    近年来,民俗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国家、政府、学者的重视,特别是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关于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更是层出不穷,学校教育也开始重视将民俗文化引入课堂之中,从中小学到大学不同程度地倡导学习中国民俗文化。作为地方高校,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起传承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使命,促进优秀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本文立足于中国高校中的留学生教育,也兼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学生的培养实践,结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际情况,探讨将民俗文化融入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进一步充夯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化基础建设。

    一、民俗文化概说

    文化的范畴比较广泛,“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1]p1可以说,除了天然形成的物质外,其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形的、无形的都包含在文化之中。

    而“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的、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2]p1从概念上来看,民俗是文化的一个次范畴,是大众的、下层的文化。但由此可以看出,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核心基础,也是人类文化中最为鲜活的部分。“民俗是文化,但是与其他的文化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即日常生活文化。民俗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的属性是民俗最本质的属性。”[3]p57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是根基,是基石,而中国民俗文化同样也是中国文化中最为生动、鲜活、真实的一部分,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的积淀。通过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文化传统、处事风格以及价值观念等,所以,要想真正学会并使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必须先了解一个国家的根基文化。

    在中国有句俗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入乡随俗”很重要,《礼记》中讲的“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也是这个意思。可见了解一个地方的风俗民情是融入这个地方的一个前提条件。跨国交际也是如此,到了一个国家,就应该要了解和遵守该国人的风俗习惯,适应和接受该国的生活方式。

    民俗文化是与生俱来的日常生活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因为它与生活相契合,或者说它本来就是生活,呈现在民众的生活日常中。可以是老人们口中的故事歌谣、婴孩脚上的虎头鞋、窗户上的窗花、中秋节的一个月饼等等,是存在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形象、最为鲜活、也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是观察和了解一个国家的最为直接的窗口。所以,我们说民俗首先是一种生活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其次,民俗也是一种文化模式,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是一个地域里民众约定俗成的,大家都遵守的规范和模式;再次,民俗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思想有普遍的约束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二、民俗文化融入汉语国际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提高,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想要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不仅来华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世界各地也在大力兴办孔子学院,中国也面临着走向世界。而在传播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任务中,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学科逐渐凸显出其自有的优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民俗文化融入汉语国际教育中,有其显而易见的必要性。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民俗文化作为汉语国际教育对外传播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彰显的是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目前,在国家综合实力中,除了经济实力外,文化的软实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要想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民俗文化的传播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国家所具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很大一部分都蕴含在民俗文化之中,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深入骨髓的文化积淀,其中彰显了中国丰富、多样、独特、坚强、包容的文化品格,融汇了是中华民族的技艺、文化、信仰、情感等在其中。所以,一个国家如何对待本国的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对待自己历史文化的态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我们可以把这些代表了人类智慧的民俗文化尽可能地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让国内外的学子都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传播中华文化尽一份力。

    (二)有着强大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促进汉语国际教育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与生俱来的日常生活文化,与民众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是最具亲和力和感召力的文化,可以对汉语国际教育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一方面,民俗文化的学习能及时的帮助外国学生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帮助他们学习汉语并使用汉语。虽然语言学习是大多数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但如果就因此将汉语国际教育视为简单的关于汉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那就大错特错,语言也便失去了它本有的作为沟通交流的意义。“从教学理念上来看,单纯的语言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语言加文化式的博雅教育会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主要观念。”[4]另一方面,有利于外国学生在生活中理解中国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好地与中国人沟通交流。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如果能从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中让外国学生通过接触和了解更多的中国民俗文化来帮助他们全面认识和了解中国人惯有的思维模式、日常生活举止和情感表达方式等,将有利于消除外国学生与中国人在进行沟通时产生的很多障碍,进一步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比如,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经常喜欢问,“吃了吗”“去哪儿呢”等,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肯定会很反感问这些属于个人隐私的问题,但是了解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就会明白这只不过是再日常不过的问候而已。

    (三)有助于向世界推广和展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民俗文化是最具有国家和民族特点的文化。民俗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传播与应用,有助于向世界推广和展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保护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文化,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5]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自身文化的这种独特性,并能够向世人展示自身文化的丰富多彩。大家也能够在一个文化平等交流的平台上,积极主动保护好自身文化的多样性。所以,如果能够将民俗文化融入汉语国际教育中,不仅可以拓展和提升汉语国际教育这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学术空间,而且还可以借助汉语国际教育这个平台,进一步向世界传播和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为中华文化不断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三、民俗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关于国际汉语教学和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学科,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养对外汉语师资力量的教育体系,加上在国内对留学生的汉语培训、汉语言本科教学,以及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大量创建,为中国语言文化的世界推广和传播奠定了基础。把民俗文化应用到汉语国际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等各个环节之中,不仅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的顺利进行。

    (一)民俗文化在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培养的对象主要是来自异国他乡的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和海外华人,以前大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简单理解多是认为就是教会这些留学生会说中文,能够熟练地运用汉语,就是最终目标,但其实不然,这只是汉语国际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我们不仅仅是要教会他们正确使用汉语,同时也要他们能够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人是思维模式、生活习惯等等,不仅是把他们作为来华交流和学习的对象,更是把他们视为传播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份子,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志愿者。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再看現近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课程设置,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百色学院为例,开设的课程多为汉语学习课,而关于民俗文化的相关课程是很少的,缺乏全民的文化精神关照。针对这种情况,关于民俗文化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是在综合课、汉字课、汉语阅读课等中遇到有关民俗文化方面的知识,进行穿插性讲解,或者有必要利用民俗文化来进行辅助理解的时候会适当地结合相关民俗知识,加深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运用能力;另外一种是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教学,如“中国民俗文化”等,教师能够系统全面地去讲解相关民俗文化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能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取得的效果要好点。这是在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时候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我们说其实在进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学生的培养的时候,依然是采取这两种基本形式,只不过在文化的层面上要更有深度和广度一些。

    在实践类课程中,民俗文化的传播也为留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生活、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提供了机会。以百色学院为例,一系列中华才艺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有机会去领略并学习中国文化的精髓,其中最受留学生包括中国学生喜爱的技艺有书法、剪纸、太极、编织中国结等,而这些技艺的学习这些不仅丰富了学生日常生活,也使他们更真切地感受了中国生活文化,是促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扬久远的重要途径;在每年的四五月份,百色学院都会有一个“外国文化周”,结合学校特色举办了泼水节、异域文化展、嘉年华晚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进一步推进了外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友好交际。

    (二)民俗文化在教材选编中的应用

    民俗文化也应该融入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教材建设中,如《汉语阅读课》、《汉语综合课》、《中国文化体验课》等课程,都应该适当加入民俗文化的相关内容在里边,使中华经典文化与洋溢着泥土气息的民间生活文化相得益彰,使学生更能融入中国民众的生活世界。除此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关于民俗文化的教材的编写。不论是面对外国留学生,还是面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本国学生,笔者认为,在民俗教材的编写上都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民俗文化教材的编写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要突出针对性。特别是教授留学生的教材,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接受能力、自身特点等各方面的因素,以此来选择、编排民俗文化的内容。当然在讲述这些民俗事项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地避开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选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词汇来讲解。对于一些生字生词,适当地加入注释。第二,中国民俗文化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凸显时代性。在选取文化点的时候,要以当代的文化视角去关照民俗文化,选取那些具有时代性、能够彰显生命力、代表当下民众生活的民俗文化,呈现给外国人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下的、真真切切的中国世界。第三,中国民俗文化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多元文化互动,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学习一种外语,当然要学习这种语言的文化,但教材内容如果完全远离自己的社会生活、国情和文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要受到影响”[6]p120,所以如果在民俗文化的教材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中国的民俗文化知识,不仅会显得过于单一和枯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误会,认为中国自夸自大。相反,将中国民俗文化与留学生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对比起来进行分析,更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也有利于跨文化的友好交际。第四,中国民俗文化教材的编写应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增加趣味性,旁征博引,增加知识性。图片是最直观的方式之一,在教材中加入适当的图片,可以让学生在趣味中获取知识,了解文化,对所讲述的民俗事项,有一个更为形象直观的认识。第五,中国民俗教材的编写尽可能地全面、系统。不论是民族、地域的选择上,还是民俗文化点的选择,都尽可能统筹兼顾,这样才更能凸显出中国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三)民俗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具体到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内容上,中国民俗文化教学和汉语教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人类的语言文字和民俗文化之间也有着这种天然联系,索绪尔就曾指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7]p48而汉语言和中国民俗文化从源头上来说也是一脉相承的,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二者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两者要相互依存,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教学的失败。在汉语教学中要时时刻刻结合民俗文化的内容,而在讲授民俗文化课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和汉语教学连在一起。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在汉语国际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还是教会留学生熟练使用汉语,能够达到友好交际的目的,民俗文化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汉语教学所使用。比如,在汉字教学中,可以借助汉字本身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字词语法的掌握和理解是必备的基础知识,如果单一来学习这些字词的话,未免过于枯燥和艰难,但是能够运用相关民俗文化知识来帮助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民俗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沉积。”[8]p27站在现代民俗学的立场上来看,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凝聚着丰厚的民俗积淀,从文字的形成、词汇的组合、语法的构成、言语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与中国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汉语的教学中,特别是面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不可能只是单纯地进行语言文字的灌输,必须从汉语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一些民俗文化知识,以帮助学生达到真正学有所用的目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了解教学对象民俗文化,来进一步分析他们的民俗心理、民俗习惯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其他显著的民俗特征,进而设计出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案。

    综上所述,民俗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传播与应用,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也有助于帮助外国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当下,如何利用好汉语国际教育这个平台,进一步传播民俗文化,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民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以及生活艺术,展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英]愛德华·泰勒.连树声,译.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3]邢莉.新编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2):2-11.

    [5]吴效群.回到原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中国民俗学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5):33-37.

    [6]吴勇毅.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7][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曲彦斌.民俗语言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2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