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华文旧体诗词研究构想及其当代价值初探 |
范文 | 柯卓英 【摘 要】 随着海外华文文学的繁荣,华文旧体诗词的创作情况理应受到学界的积极关注。通过对跨文化视域中欧洲华文旧体诗词创作研究的基本构想,旨在探讨传统诗词在欧洲的影响力,促进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增强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揭示其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关键词】 欧洲华文旧体诗词;研究构想;当代价值和意义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3-0185-02 华文旧体诗词是华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华文旧体诗词欧洲创作作品或曰欧洲华文旧体诗词,是地域上的一个划分,主要是指从诗界革命以来,赴欧洲的外交使节、访问学者、留学生、观光客,以及当地华人华侨等创作的传统诗词。百余年来欧洲华文旧体诗词创作成绩显著,但一直以来缺乏全面考察,因而多视域研究和论析欧洲华文旧体诗词,对华文文学史的研究大有裨益。此类旧体诗词普遍关注海外现实、故国乡愁等,反映了作者的理性认知和内心感悟,表达了他们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增强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一思想内容对于当今社会无不具有深刻影响和深层意义。 一、海外华文旧体诗词研究概况 世界华文文学创作、研究及其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卓著成就,有关小说、散文、现代诗歌等体裁的研究受到全球普遍关注。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历经30年,有相关期刊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等。早在2011年,就有饶芃子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古远清编纂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年鉴·2013》是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界的第一本年鉴,其出版填补了学界空白。饶芃子、杨匡汉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教程》是一本具有学术含量的教材,是海外华文文学学科成熟的标志。 自从有“诗界革命旗帜”之称的黄遵宪开启海外诗风以来,产生了大量诗人以及表现海外风情的诗词作品。华文旧体诗词创作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海外华人、游学海外者较为普遍的文化实践活动之一。与东南亚、北美相比,欧洲华文文学研究相对滞后,学界对欧洲华文旧体诗词缺乏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晚清近代时期的创作研究方面,综合论述各大洲诗词创作的论文为数有限,而对于当代欧洲华文旧体诗词创作,几乎找不到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作为当代华文文学史构成要素之一的旧体诗词部分鲜有关注,而对于国学大师吴宓《欧游杂诗》的研究尚未引起学界关注。 随着海外华文文学的繁荣,华文旧体诗词的创作情况理应受到学界的积极关注。相关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对旧体诗词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2014年5月由中华诗词学会在广东主办的“抒写中国梦,抒发诗词情——第五届华夏诗词奖颁奖大会暨海内外中华诗词高峰论坛”,及11月在广州举办的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专设“华文诗歌经典化问题对话”分论坛。但是,到目前为止,欧洲华文旧体诗词研究尚无专论与专著。 二、欧洲华文旧体诗词研究构想 在宏观分析作品基础上,对欧洲华文旧体诗词进行分期,专论经典作品,并对其传播媒介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构建欧洲华文旧体诗词发展演变的脉络。 欧洲华文旧体诗人及其作品。男性创作群体如黄遵宪、郁达夫、吴宓等,女性创作群体如单士厘、吕碧城、苏雪林等,作者身份主要有外交工作者、留学生、流亡者、访问学者、游客、华侨等。 分期研究。作品分期,从清末至当代百余年,主要分为清末近现代、建国以来两个发展阶段。诗体分类主要包括诗、词(曲)。 第一阶段为清末近现代华文旧体诗词。这段时间中国历史风云变幻,随着国人不断走向世界,视野开阔起来,思想不断发展进步。这一时期欧洲华文诗词作品首要表现在直接加入外语词汇,形成了汉语和外语夹杂的特色;其次是加入了大量欧洲风物的新名词,拓展了旧体诗词的表现范围,以及故国之思、咏古抒怀等主题。总之,这一时期的创作在中国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二阶段为建国以来华文旧体诗词。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华人足迹遍布全球,欧洲华人数量不断增加,赴欧洲的形式和途径也多样化,而独在异国他乡,孤独寂寞的处境必然引起浓郁的家国之思,诗词无疑是最好的抒发,所以诗词的主要内容表现为抒发情怀,以及华侨华裔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等方面。 经典作品与创作经典。广泛搜集以黄遵宪、吕碧成、吴宓等诗人的诗词作品,同时深度关注《欧洲时报》国别版、《英中时报》、西班牙《华侨快报》、中华诗词学会会刊《中华诗词》“海外嘤鸣”栏目等刊登的诗词曲作品,欧洲各类诗社、网络媒体,以及结集出版物。以《欧洲时报》周刊、德国版和意大利版等欧洲华文报纸为代表,统计分析其栏目中选择历史经典作品和名家的数量,研究古代经典诗词的超时空性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传播效果。同时比对清末以来百余年旧体诗词作品,从文化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文化传承、创作心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比较,从而遴选当代欧洲华文旧体诗词经典作品,推动旧体诗词在海外的创作与传播。 传播与媒介。旧体诗词的传播过程有(下接第187页)序而完整,欧洲各国都有各级各类的华文诗社,积极组织多种创作活动。诗社经常组织诗词讲座活动,并不定期出版诗词作品集,使得欧洲华文旧体诗词活动有声有色。其主要媒介是当地华文报刊、诗社网站、个人网页,其次是国内相关报纸、诗词杂志、出版社等,报刊主要是散篇诗词,部分华侨华裔会选择国内出版社出版其诗词作品。 由于旧体诗词受到新诗的冲击而不受重视、资料散乱、人员成份复杂等客观原因,1949至今的创作,资料搜集难度大,经典作品筛选缺乏明确而统一的标准,因而这段时间诗词的搜集整理范围更加广泛、难度加大。另外,当代经典诗词及其如何在海外传播,进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这就涉及到诗词的外文翻译、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细节。目前海外华文旧体诗词作品翻译成外文的不多,所以其传播范围就受到局限。 三、欧洲华文旧体诗词研究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百余年来欧洲华文旧体诗词的梳理与分析,在问卷调查基础上,从数量和质量、广度和深度、普遍性和典型性等不同层面,探讨一个世纪以来欧洲华文旧体诗词创作传播与其嬗变过程的内在联系,为海外华文文学史增添新的材料,同时促进海外华文文体学、文学史的发展与完善,促进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及汉语文学史的重写,对华文诗词与学术史具有重要价值。 旧体诗词展示中华传统诗词的魅力和超时空性,是沟通海内外华侨华人情感、拉近跨文化距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华人多重文化背景中有助于民族文化认同,推进汉语汉字的海外传播,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而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时代感。 在汉语学习热潮中,传统诗词可以让国际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而欧洲华文旧体诗词中的海外风情主题思想在内容上更为贴近国际学生,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汉语声韵调、词汇与句法等汉语言特点,进而感受汉语之美,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韩荣荣.晚清民国词作的域外描写及其意义[J].河北学刊,2014(1). [2]陆卓宁.论欧洲华文女性文学的发生——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一种视域[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3]陈友康.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不能排斥现代旧体诗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7-13. [4]袁勇麟.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谱系——世界华文文学中的旧体诗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 [5]抒写中国梦,抒发诗词情——第五届华夏诗词奖颁奖大会暨海内外中华诗词高峰论坛,中华诗词学会,北京:http://www.zhscxh.com/newsshow.asp?channelid=2&classid;=3&articleid;=517,2014,5. [6]首屆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广州: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4/1120/c136657-26057619.html,2014,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