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戏曲表演有规则的自由性 |
范文 | 田莉莉 【摘 要】中國戏曲的自由是在一定规则中的自由,离开了这个规则,自由(行为)便没有意义。这就叫“有规则的自由”。为了这些规则,中国戏曲还创造了一整套程式化表演规范,使规则和自由又呈现了一个新的层面。 【关键词】中国;戏曲;表演;自由性 中图分类号:J8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8-0050-01 一、戏曲表演艺术的自由性 我们知道,舞台上本没有水,更不能行船。然而,《秋江》却以一根木桨作视点,在演员的表演中,把船、行船和作为船之载体的江水,以及客观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当年,梅兰芳先生演这出戏的时候,曾经约请过一位老大娘去看戏。事后,梅兰芳先生向她征求意见,问她戏好不好看,大娘说,戏倒是好看得很,就是我看着有点头晕。这里,梅先生把本无船无水的“舞台行船”表演得“真实可感”、栩栩如生,除了他个人的精湛技艺以外,还有中国戏曲的“写意”之功。老大娘由于缺少戏曲审美经验,梅先生这似真似幻的表演勾起了她既往的乘船感受,所以,她竟觉得有点“头晕”了。 《秋江》的舞台上既没有船,也没有水,只有手持船桨作“行船状”的演员。“好看”是它的“写”;“行船”是它的“意”。它的自由就在于对水和船的舍弃。演员假定江水的存在,假定江风及波浪的存在,虚拟了一个有一定大小的船只。于是,船的摇晃、颠簸、行进、停泊都“历历在目”,如此,生活情景便被“演”了出来。演员在告诉观众“行船”的同时,还要让观众看到本身的美,从而欣赏舞台的直观符号。而对演员“行为”的欣赏,又反过来帮助观众加深对其表现内容的把握与理解,审美也就由此完成。演员在这里是自由的。 二、戏曲表演艺术有规则的自由性 但是,中国戏曲并不是一味追求自由。演员在“船”上的运动,又受到那个虚拟的船的限制。不能超越那个假定的尺寸,也不能有与行船不符的动作出现。这就是它的规则。假如演员在舞台上任意乱跑,观众一定会以为他不是在水上行船,而是在地上跳舞了。观众也因此无从把握船的存在,无从感受水的环境。由此可见,中国戏曲的自由是在一定规则中的自由,离开了这个规则,自由(行为)便没有意义。这就叫“有规则的自由”。 这样的表演,环境(江、水)和事件(行船)全都在演员身上,演员的表演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可以这样说,所有观众感受到的江和船都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观众依据规则,结合自己的经验参与创造。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戏曲的写意表演,也就只能完成在演员和观众之间,完成在他们的共同创造之中。 曾经有人觉得这样的演出太简陋、太模糊,舞台太空旷,于是,就在演出中增加了天幕绘景,画了一段浩瀚的长江。结果,观众反倒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船行了半天没动地方?为什么‘小船颠簸摇晃江面上却风平浪静?”这里,精确反致谬误,写实断送了自由。观众也因这种限制而无法进入创造性的审美状态。这些好心的人忘记了戏曲舞台本来就是一个需要或留待演员和观众去共同填补的“空筐结构”。 再比如,在服装穿戴上,梨园中有“宁穿破,不穿错”之说。这里,允许穿破就是自由,不准穿错就是规则。“穿破”不妨借词传意,“穿错”则难免因词害意。 为了这些规则,中国戏曲还创造了一整套程式化表演规范,使规则和自由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层面。 我们知道,中国戏曲唱腔有板式腔调;角色有行当分工;化妆有脸谱规范;穿衣有穿戴关目;表演有程式动作,等等。这些规则平时就已存在于演职员的心中,成为大多数戏曲班社一种通用的“语法”。演员平日就按照规定的套路练习,唱腔、化妆也都是一样,翻打的动作也都有相同的名称和路数。如此,不仅程式化动作和程式化表演本身可以通过其所包含的意义和情绪来帮助完成内容的传达,观众可以领会人物此刻的状态;而且,这些程式动作又可随意组接,使剧目排练异常简单。不同班社、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剧种的演员也可以搭班演出,从而使戏曲班社在没有专门导演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完成剧目的排练和演出。一出戏在排练中或者一个外来演员上门合作,主要演员或领班只要对他交代一下这里有个“导板”接“回龙”,那里有个“四击头”;你出一个“花脸”,他出一个“龙套”;先来一个“起霸”,再走一圈“旋子”;最后是“小快枪”接“单刀枪”……如此,排练就完成了。这里,运用是灵活的,组装是自由的。但这一切都得益于上述程式的规范“部件”的标准、定型,得益于它先天的“语法”规则。舍此,不仅意义无法正确读解,而且排练也无法顺利进行,更无从适应走村串户、变化多端的演出需要。 三、结语 这样的规则和自由,其好处在于摆脱了戏剧对导演的依赖,演出相对自由灵动,满足了演出市场的需要,由表演统掣全台。不足也在于弱化了戏曲导演的地位,使戏曲缺失了一个导演时代,且天长日久,也使程式信息逐渐老化,表演步入统一循环的公式化、类型化的窄道。 参考文献: [1]胡应明,柳隐溪.当代中国戏曲的现实情境或曰振兴之可能[J].艺术百家,2011(01). [2]冯磊,方汝将.“振兴戏曲”误区探析——兼谈戏曲文化性[J].大舞台(双月号),2009(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