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范文

    肖启映

    【摘 要】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悲有喜,有爱有恨,戏剧在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冲突及其悲惨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以唱、念、做、打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不仅娱神娱人,更寓教于乐,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中国戏曲悲剧剧目比较少,本文从观众心理、政治因素、文化心理等角度出发,浅析中国戏曲中悲剧剧目缺少原因。

    【关键词】中国戏曲;悲剧;原因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9-0028-02

    戏曲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它不仅娱神娱人,更寓教于乐,它收纳世间人生百态,传递忠孝礼义廉耻思想,更是中华民族情感慰藉,表达了对生活美好期盼。但是综观中国戏曲史,其中喜剧比悲剧数目更多,受众更广。

    中国戏曲史上喜剧多于悲剧,经典剧目也多是喜剧,这与中国人传统精神息息相关。王国维在《点评红楼梦》中评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古代中国人的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芸芸众生,韶华易逝,古人一生中能见识到事物过少,因而,他们对戏台上的逸闻趣事表露出浓厚兴趣,对戏中角色产生代入感,戏中人如同榜样,是观者学习模板。观众观剧代入感越强,该剧目就越得市场青睐。同时观者就会产生一种美好祝愿,就算故事中有所挫折,历经艰难苦楚,也会期盼有圆满幸福结局。于是,一批符合落魄公子中状元,欢欢喜喜大团圆的模式剧目涌现。

    在封建年代,喜剧也寄托着人们对于婚姻生活美好期盼。十里平湖绿满天,只羡鸳鸯不羡仙,才子佳人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备受观众青睐。《西厢记》《牡丹亭》《拜月亭》等剧名冠京城,它们无不演绎着一个个佳偶天成的感人故事。男女主角敢爱敢恨、富贵不淫、贫贱不屈。戏中有些人因为爱,苦等18年;有些人因为爱,女扮男装当驸马,为救李郎离家园,不料皇榜中状元;有些人因为爱,离魂出窍紧追随,薄命妾为伊牵挂,思量心几时撇下。类似的例子很多,虽然经历的挫折不一,但都表现了美好爱情,塑造了品德高尚、敢于追爱、敢于背叛封建礼教的女性形象,这就很好抓住观众的心。因为在封建伦常禁锢下,人们都有一个叛逆心,所以代入感很强。此外,中国喜剧大团圆结局给予观众满足感、结束感,甚至是仪式感,得到大众喜爱与肯定。王宝钏原谅了薛平贵、冯素珍救出李郎、倩女回魂伴王生,这些便是广为流传的大团圆结局。

    相反,好的悲剧性剧目就显得寥若星辰了,其受众范围不广,也与观众心理相关联。中华民族讲究中庸之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喜剧模式更符合大众审美。文化潜意识中的团圆观念,天方地圆,圆满和谐是大众所向往的。类似《赵贞女》,绝情的蔡二郎,功成名就后不仅不认识赵贞女,还企图放马踹死糟糠之妻,最终遭受天打雷劈。此为悲剧,悲在赵贞女,于饥荒之年自食糙米,尽心尽力侍奉公婆,却落得如此下场。然而,此剧反响平平,甚至遭受观者批评指责,男女主角死去,引发观众大声斥骂,没有圆满结局的戏曲是不被大众所接受的。

    此外,观众喜欢喜剧的表演技巧。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一板一眼,一颦一笑,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形式,吸引戲迷们眼球。譬如《救风尘》《望江亭》《女驸马》,大多数观众已经熟知剧情,反复看的是扮演者的表演技艺,看戏是为了消遣,休闲。因而,喜剧轻松快活的模式,更贴近观众生活方式与需要。喜剧情节构造轻松,带有着轻快曲调,舞蹈表演融入各种身段,大众观看颇觉怡然自乐。而悲剧不仅故事情节不受欢迎,其表演也大多呈现出浓厚悲怆,这也是流传下来的悲剧少于喜剧的原因之一。

    悲剧缺少也有政治因素。为了维护统治者封建统治,宣传儒家思想,统治者会对社会大文化进行一统。而悲剧往往有着批判现实意义,批判世道不公,人心不古,不利于统治者天人合一、政通人和,会让大众心存幻想。落魄公子中状元,欢欢喜喜大团圆的模式,顺应潮流,一群年轻人敢于突破封建礼教束缚,但最后还是回归礼教,既宣扬女子的美好品行,又用程朱理学的压迫性,规范品德贞操的价值标准。《四郎探母》中,四郎人物设定为孝悌礼义廉耻样样齐全,唯独缺少忠,也因此演出较少,并不受封建统治所喜。同样,悲剧内容暴露困境,引发极大痛苦与恐惧,很难得到封建礼教支持。

    悲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剧目寥寥,最大原因是中国人尚中庸喜团圆的文化心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所孕育出的价值观念与处世之道,都深深刻在每一个中华民族人的血脉里,悄无声息,又深刻隽永。始悲终喜,这是剧作家与观戏者共同追求,就算是一些偏悲剧性的戏曲也只是开始产生冤屈或者磨难,最终都会有圆满结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祝英台与梁山伯》令人感伤不已,但人们给予他们美好结局,化为蝴蝶,双宿双飞。类似还有《比目鱼》中投河自尽化神鱼、《长恨歌》中唐杨梦中相会,都带有因果轮回含义,强调一种追求真善美统一。悲剧《感天动地窦娥冤》,鬼魂述怨,沉冤得雪,恶人自有下场,好人终有厚报。这算不得是一出惨绝人寰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目的。越是美好事物,毁灭它带给人震撼就越大,悲剧感染力也就越强烈。如此看来,《窦娥冤》只是讲述世道不公现象,她被人逼迫陷害,自己又无力拯救自我,以死大骂苍天后土。但结局是恶人得到应有惩罚,转述出一种向善心理。

    “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欺骗。”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如是说。其实戏曲剧目也逃不开这个漩涡,虽然很直白,却一击即中。喜剧结局团圆美满,就使悲剧样式减少许多。这也是中国悲剧与西方悲剧差别所在,西方剧注重写实,毫无保留逼近真实生活现状,从而引发观众思考与分析,揭露更为深刻含义,令人难以接受。这种强烈悲剧意识,是对人类生存困境暴露。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精神观念,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对生活热情高涨,所以很少人能够直面这种悲。因此,中国戏曲悲剧剧目相对喜剧而言,显得廖若星辰。

    综上所述,中国戏曲悲剧剧目缺少,其原因在于观众心理、政治因素、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事实上,中国许多戏曲剧目,很难判定其喜其悲,定义不同,判定不一。往往大团圆结局会冲淡悲剧效果,产生大众皆能接受结果,油然而生出一种圆满结束感。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上海:新知三联书店,2014.

    [2]吴毓华.古代戏曲美学史[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3]王国维.王国维点评红楼梦[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