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谈潮剧司鼓的舞台作用 |
范文 | 陈旭明 【摘 要】潮剧司鼓,是潮剧舞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说是潮剧舞台演出的总指挥。 【关键词】潮剧;打击乐;司鼓;舞台作用 中图分类号:J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052-01 有这样一句行话:“一个剧团若是换了一个司鼓,就相当于换了一个剧团。”这句话虽然说得有些夸张,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司鼓在剧团中的艺术地位是那么的重要,因此在行内,司鼓一直被尊称为“先生”。那么,既然潮剧司鼓在演出团体中有这么高的艺术地位,他究竟在演出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起调节舞台演出节奏的重要作用 潮剧舞台,素有“三股索”之叫法,“三股索”指的是文畔、武畔和中台,文畔指的是管弦乐,武畔指的是打击乐,中台则指的是演员了。潮剧舞台,“三股索”必须相互配合、水乳交融,必须拧成一股绳,不能游离,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而要将“三股索”拧成一股绳的总指挥就是司鼓了,为什么呢?因为舞台演出气氛的调节,演出节奏的轻重快慢的变化,音乐伴奏的的起止静动,舞台不同人物的不断变换,打击乐器产生的撞击效果与演员动作的落点与情绪的宣泄等等,全盘皆由司鼓进行掌控。司鼓通过操作手中的鼓槌、鼓板,敲击木鱼、木板、辅板、大鼓、中鼓、小鼓、战鼓、哲鼓、低音鼓等,实施对打击乐、管弦乐和中台演员的有效指挥,使整台演出剧目所要体现的内容、内涵,在“三股索”的共同协调、互相配合、相互推动的演绎下得到充分的展示。 因此,潮剧舞台对司鼓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司鼓者节奏感的好与差,心内乐感的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演出剧目的内涵以及乐队、中台整体的演奏、演出效果的。司鼓作为作品的“主心骨”,演出过程中什么时候起介、行板、转介、煞句,都要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每一下介头的转换,强弱快慢都要求司鼓予以明确预示,这样才能使整个舞台演出的节奏有条不紊的进行,既不急躁,又不拖沓,恰到好处。 二、起烘托人物性格特征、体现剧情色彩的重要作用 潮剧的打击乐,主要有大锣组合、苏锣组合和钦仔组合等三种锣鼓组合。这三种锣鼓组合,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伴奏特色,因为每种组合里面的每一件打击乐器,所体现的音色、音量,都有不同的演奏效果,因此,如何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身份地位、情绪表達等,选择比较符合这种人物特点表现的锣鼓组合,是非常重要的。潮剧舞台的演出剧目有千千万万个,每个剧目都有自己的风格,作为一名司鼓,必须充分理解编剧的意图,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之间的关联,准确设计、运用锣鼓组合,使剧情发展、人物体现入情入理。 比如《刘明珠》第三场中有一段小皇帝的戏,剧本原先是在“二板吹鼓”的吹奏声中小皇帝上台,但是笔者觉得仅仅用“二板吹鼓”吹奏,人物表现力不够深刻,显得相对单调。于是笔者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构思,运用了小钹 、小月锣的组合来渲染和勾勒,又把潮剧传统的鼓垒应用溶进了唱腔之中,充分利用打击乐的音色和鼓垒的敲击功能衬托出小皇帝胆怯、忐忑、六神无主的人物性格,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又如《连升三级》开场后台歌,笔者利用京锣和钦仔的不同音色结构,在音乐演奏突出的重要节拍和音符上,用奇特的节奏敲打乐器,使这个带有浓郁喜剧色彩的荒诞剧在一开场就让观众通过听觉感知剧情的趣味性。而在第二场,本剧的主要角色魏忠贤出台,笔者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利用苏锣和大钹的不同音响效果,把人物阴险毒辣、骄横跋扈、一手遮天的性格特征和身份、地位通过一段打击乐组合进行演示,人物独有的特点即刻清晰的呈现在观众眼前。 三、起营造场景、引导观众判知舞台情景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戏曲舞台是虚拟的,好多场景、情景在舞台上是不可能真实的呈现的。这时候,就需要司鼓者利用打击乐器的乐性来对这些场景进行营造了。司鼓者必须掌握巧妙的打击乐技法,才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于有形之中。 比如《洗马桥》第五场,为逃婚刘文龙黑夜策马奔驰,紧追赶单于带兵穷追不舍,心焦急娇公主快马紧跟其后,舞台在急促、紧张、焦虑的万马奔腾声中进行。单于的恼羞成怒,刘文龙的归心似箭,娇公主的爱恨交加,所谓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此时,司鼓需要突出营造一个马蹄声声紧如弦,千钧悬于一发间的场景。笔者运用一双鼓槌,用三十二分音符的切分音节奏,连续敲打木板,并从弱起渐强,又从强及弱,把马蹄由远及近、奔驰而过、渐渐远去的情景进行渲染,取得非常好的现场效果。 而在《古城风雷》中,一开始,后台歌响起:“讨海苦,讨海难,十日雨,九日风……”波涛声撞击着海岸,时强时弱,渔民出海捕鱼未归,家人正焦急的在岸边翘首眺望。此时,笔者运用布槌快速又轻柔地雷响低音鼓,控制手腕的用力,使出暗劲,并指挥其他人敲击吊钹钹沿,两者同时发力,同时收音,波涛一浪盖一浪,又一场灾难正在歌与打击乐的共同作用下酝酿而成。 潮剧司鼓,肩负着舞台总指挥的重任,他们的演奏能力,左右着整台演出的水平和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司鼓,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不断进行专业训练,练成把握全局、运作自如的专业技术能力,这样才不负“先生”之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