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悲剧性特征
范文

    迂志勇

    【摘 要】拉赫瑪尼诺夫的音乐始终带有深刻的悲剧性色彩,他的创作倾向于“小调性的主题以及悲歌性的或悲剧性的形象领域”[1]。作曲家往往在作品中表达内心最直接和真实的感受。拉赫玛尼诺夫曾经说过:“音乐应该是表现自己的祖国,表达他的爱、他的信仰、对他产生影响的书、他喜爱的画。音乐应是作曲家所有经历的结果。学习每一位作曲家的杰作,你会从中发现他的个性与背景的每一方面。”[2]拉赫玛尼诺夫用他的音乐表达着他的经历和情感。我们可以从作品中找寻他悲剧性创作特征的现实根源。

    【关键词】拉河马尼诺夫;《五首幻想小品》;悲剧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061-01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中,也可以捕捉到有相似于柴可夫斯基的片段。许多评论家都公认拉赫玛尼诺夫是柴可夫斯基风格的继承者。而后,拉赫玛尼诺夫经历了世界政治动荡、革命浪潮频起的时代,当时知识分子阶层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遭受着世纪之交所带来的种种困扰。此时艺术家们对历史的失望、对人性的思考、受到冲击的价值观以及种种不安和苦闷,使得生死悲苦成为了哲学、文学、美术和音乐中的共同主题,导致了这一时期死亡题材在众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频繁出现。

    一、《悲歌》

    这是一首e小调作品,全曲充满了对逝去的、不可再现的人物事件忧伤的回忆。首先,作曲家用小调奠定了整首乐曲悲伤的基调,而且流畅的旋律是这首作品最大的亮点,因此我们需要从旋律中来分析悲剧性特征是如何体现的。全曲用简明的三段体( ABA)进行创作,A段共有五个长线条的乐句,开头两个半小节的引子,采用较大跨度的琶音音型,随之引出主题旋律。第一句有7个小节,这一句从第一个音g2开始慢慢地向下方二度或三度迂回下行,最后进行到el,整个乐句线条是往下沉,形象地描述了作曲家心情的低落以及感伤悲叹之情;第二句共8小节,一串三连音上行把旋律又带到第一句的最高点g2这个音,但是马上又回到了类似于第一句的迂回下行,句尾结束不是单音,而是和声音程,此时的旋律开始加强了感伤悲叹的语气。第三句共8小节,宏观上采用了两个连续较大幅度的上行,而且第二个更甚于第一个,再加上三连音的运用,表达出一种复杂心情,似乎是要挣扎着寻求解脱般的感觉。第四句也是共8小节,这一乐句第1小节的四分休止符,让人不得不深呼吸一口,接着几个强劲的和弦彻底宣泄了情绪,不再沉溺在感伤和悲叹中,而是对艰辛生活和坎坷命运的呐喊。可是相对于残酷的现实来讲,这种呐喊是苍白无力的,旋律又在模进中下行。第五句有7个小节,五连音和三连音的使用,加上继续的下行,无疑是凌乱而低落心情的真实写照。

    中间B段高声部采用一种幻想式的流动的音型,带来一种暂时的美好和幻想。可是更重要的左手低声部的旋律却依然带着沉重的感慨,有跨度较大的上下行,也有让人揪心的连续半音下行。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表达了作曲家在遭受悲惨生活的同时,也在幻想与憧憬着美好生活的到来。可是幻想总会有停止的时候,接下来大量的大小二度的迂回和上行表达内心的苦闷和挣扎,从迂回到大量和弦的使用,作曲家觉得对悲苦的生活不能一味地悲叹,而应该努力地抗争。

    再现部的最后也证明以上的种种感觉与心情,此时的音乐用一长串很强的三度音程的上下行,再一次强调悲伤的目的不是消沉,而是奋起抗争。

    二、《升c小调前奏曲》

    该曲首演即获得巨大成功,也成为拉赫玛尼诺夫的成名代表作。这首世界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在情感上更甚于第一首《悲歌》,它的色彩更加冷峻,矛盾对比更加强烈,发展过程也更加紧张。这首作品用强烈的情绪和音响鲜明的对比,刻画了作曲家痛苦、挣扎、祈祷和抗争的内心矛盾。以两个对比的形象为基础、两种不同的音乐主题为代表贯穿全曲,升c小调,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始终贯穿着以低音区下行的三个音,这是整首作品的第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描述了悲剧性人物孤独的形象,充满悲壮和绝望的音调像莫斯科克里姆林官的钟声,也像坎坷的生活遭遇对作曲家的无情打击。

    第二主题在中音区似众赞歌,和低沉的第一主题构成鲜明的对比。从谱面上看,作曲家在力度标记上使用的是ff和ppp,这种强烈的力度大小对比,不仅象征着教堂中庄严肃穆的钟声和祈祷般的颂歌声,还象征着残酷生活现实和美好生活期待之间的矛盾状态。

    乐曲的中间部采用较快的快板,但还是有着抒情性的主题,这种幻想般的抒情,洋溢激情,充满着希望与憧憬。中间部分的最后2小节还用到了sfff,表达了作曲家对不公命运的愤慨和抗争的决心。再现部分,使用了比第一部分更为饱满的情绪和音响。加上ffff。力度的出现,使乐曲显得更为庄重、有力量和刚强。

    乐曲最后用了渐弱的方式,表现钟声渐行渐远,在宁静肃穆和充满回味的意境中结束。

    总之,作为兹威雷夫的弟子,拉赫玛尼诺夫有幸结识了自己崇拜的艺术家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也很欣赏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才华,便一直关注和帮助着这位年轻的艺术家,给予他很多中肯的建议和锻炼的机会,使他精神上备受鼓舞和激励。公认拉赫玛尼诺夫是柴可夫斯基风格的继承者。

    参考文献:

    [1]高晓光,吴国翥编著.钢琴艺术百科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484.

    [2]夏滟洲.我爱上了我音乐中的忧伤——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音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5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