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多元文化对白族服饰的交融与影响
范文

    刘鸣鸣 张瑞

    【摘 要】白族服饰是白族历史文化发展进程的一个典型的体现,白族与不同的民族相交融产生了现在的文化,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本文通过对不同民族与白族服饰之间的交融和对比研究,让读者更好的了解白族服饰的独特性和艺术特征,为将白族服饰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

    【关键词】白族服饰;艺术特征;发展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4-0107-02

    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地位,白族与汉族人民以及其它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交往,经过长期发展,白族形成了繁荣的經济和灿烂的文化。例如两汉时期,云南是从四川到印度的必要交通点,也是汉朝和唐朝期间“南方丝绸之路”必经的道路。例如在唐朝,除了贸易上的文化交流之外,南诏军队攻掠成都,掳掠数万人而还,主要是子女百工、僧、道,还有杂剧、大夫、眼医大秦僧等,使云南的丝凌锦绢的纺织水平和其他手工业水平很快提高到与内地相当的程度。[1]

    白族和彝族都是居住在大理地区的民族之一,它们共同创造了卓越的历史文化,并且它们都是西南地区的土著部落,随着时间的发展,它们都与南下的古羌人以及周边其他部落及外来人群长期融合从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

    通过这两个典型的案例可以说明白族一直以来和周边的民族相互交融与影响,而这些周边的民族最终都对白族最终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在白族服饰的色彩,纹样等都有所体现。

    一、多元文化对白族服饰结构交融与影响

    白族男子与女子的服饰受汉族的影响较多都是上衣下裤,裙装比较少见。大理白族男子一般都会用白色或者蓝色的布包裹头部,他们一般身着白颜色的对襟上衣,黑色的领褂,下身穿着裤腿比较宽松的裤子,腰部系着拖须裤带,有些还会带着绣有美丽花纹的挂包。

    白族的男子穿着的对襟盘扣褂一般为白色,他们会搭配白色或蓝色长裤,在对襟盘扣褂外面穿上蓝色或黑色的马甲。白族女子则上身穿着白色右衽立领的短上衣。上衣长度只到臀部围线的上下,短衣外部穿着粉色或者普兰色的丝绒马甲,马甲的门襟一般是右衽大襟。下身穿着白色或蓝色直筒长裤,她们和云南的彝族等民族一样喜欢在衣服上刺绣花卉纹样和几何纹样进行装饰。

    汉族服饰则是会分不同的场合季节有不同的穿着,例如在冬天平时上装穿着长棉袄、短襟棉袄、皮袄、皮袍等,下装穿着大腰裤或普通裤子。在夏天平时穿着粗布小夹衣、短袖、汗衫,下部穿着长裤、齐膝短裤。

    德宏地区位于西南国际通道上,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地带,与白族服装类似,德宏地区的傣族男子一般会穿着无领对襟小袖衫,衣、裤式样与汉族类似,都为汉式长裤。德宏傣族的女子更是和普通傣族不同,她们不穿筒裙而是和白族汉族类似,穿着长裤,只是颜色为黑色。

    纳西族男子服饰和白族大部分民族男子服饰类似,它们都与汉族相似,上着短上衣,下着深色裤子,但女子服饰略有不同,纳西族女子内部会穿着白色棉布材质的衬衫,外部穿着由蓝色、灰色、青色等颜色组成的大袖长襟袄子,袄外一般穿着紫色、黑色、藏青等为主要颜色的坎肩,腰部系着黑色、蓝色、白色的百褶围腰,身后披着由黑山羊皮缝制而成的七星披肩,下身穿着由藏青色、黑色为主色的宽脚裤并会用彩色的布条来扎紧裤脚或者会穿着黑色或白色麻布细花纹长裙。[2]

    二、多元文化对白族服饰色彩交融与影响

    在色彩上,大理白族女子则穿着的上衣为白色,白族喜欢穿着白色,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洁净,善良的象征,而儒家也将红色、黄色、青色、白色、黑色这五种颜色定为“正色”,“皇氏云:‘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之色。”[3]可以看出“正色”正是指这五种颜色。直到汉代,这种思想观念更加趋于稳定,正色一直是至高无上的。在汉族历史中也有相关记载,例如 《淮南子·原道训》中:“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4]“无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天下为之圈,则明实同居”“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5]而道家则是认为白色是构成其他色彩的基本要素,推崇以“白”“素”“虚”为美。历史上大理国和吐蕃国相邻,吐蕃国是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在文化和宗教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和白族相同,藏族的服饰里最常见的颜色也有着白色,在藏族的原始信仰认为白色代表着神的法力,他们认为白色为最美,最崇高的颜色,所以藏族人民崇尚白色,因而白色也是藏族服饰的常用色调。藏族所生活的雪山环境,使得白色成为图腾色彩,在藏族社会里白色也有着纯洁,善良,吉祥,喜庆等好的寓意。

    与其他民族服饰相比,白族服饰明显与其他民族服饰审美不同,彝族服饰色彩丰富,对比强烈、在他们的服饰里面蕴含着大自然和原始图腾的色彩。在彝族,黑色是贵族使用的颜色,他们自称“诺苏”或“纳罗”,他们豢养着黑色的羊群,一般穿着黑色的衣服,头戴黑色的筒帽或缠着黑色头帕,身披黑色的毛毡,他们的衣服基本为黑色、青色、蓝色、绿色等深色,并会以黑虎为图腾。

    傣族和白族一样,他们都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宗教信仰、人文意识和民族风俗的影响,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和白族一样信仰佛教,加之以朴素的自然崇拜观,使得傣族服饰和白族服饰一样以追求素朴天真的自然为主,傣族常以黑、白、黄、红等纯色为服饰主色调,表现出一种纯朴淳厚、干净爽朗、俭朴素雅的天然之美。

    三、多元文化对白族服饰纹样交融与影响

    在“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影响下,四川的蜀绣纹样也影响着白族服饰纹样,它的纹样与白族的纹样类似,这些图案样式都是对平时生活的反应,白族服饰纹样更是因为汉文化的中的儒释道思想流入使白族人民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审美和价值观,其核心思想就是要以人为主,自然万物想和,因此在穿着的服饰上也体现出了这些文化思想。而彝族服饰中,大部分图案纹样是图腾崇拜习俗的遗存。

    白族服饰中经常会以植物花卉等纹样为主题,他们在头巾、围腰、飘带、衣领等地方都会绣上蝴蝶花、牡丹、梅花等图案。而这些图案和汉代的图案纹样又是有着一样的寓意,它们都是表现了白族和汉族人对生活美好的诉求。而彝族是把崇拜的马缨花作为服装的主要图案绣在衣服帽子等物品上。傣族也会将动、植物形象的纹样图案运用在服饰上。而这些图案一般是来源于神话中的典故,为了给自己的生活和家人好的寓意和祝福。还有一部分图案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形象,如饲养的羊、牛、马等动物。傣族和纳西族一样,他们在生活中对大自然都有着崇敬之情,对哺育人民生命的万物生灵怀有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

    白族的动物刺绣纹样中有和汉族同样传说中的凤凰和龙,也有和汉族同样的现实中的动物,例如鸳鸯、鸡、孔雀等纹样。白族和汉族对于龙纹样的运用有着相关的联系,它们都是受到了印度佛教龙文化的影响。[6]而彝族服饰中常见的是虎形纹、羊角纹、火镰纹、蛇纹、旋涡纹等图案。在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是虎图腾,他们认为虎是他们祖先。彝族的“巫术说”认为彝族人都是由虎变成的,人死后,进行火葬,灵魂就会变回虎。所以在彝族男人的坎肩、衣袋、挎包及小孩的帽、鞋、裹背上都会绣着虎纹图案。

    在白族服饰的刺绣工艺中,除了一些植物花卉图案外还有一些装饰图案,这些装饰图案使白族服饰更具美感。其中白族服饰常用的“万字符”来源于佛教,它随佛教传入中国,寓为万德吉祥之意,应用极其广泛,是“天”的象征,是用来象征天的周而复始的太阳符号。傣族和白族类似,受佛教影响“万字符”用于服饰装饰极为频繁,除此之外傣族还会经常使用“十字纹”等。而“万字符”在彝族是与彝族羊文化密切相关的。[7]彝族服饰上最常用的幾何纹样是八角图案,常运用在衣角、挎包、鞋垫、围腰等[8],除此之外彝族服饰上还会绣上与狩猎农耕有关的图案,例如弓箭文、犁头纹等。

    四、多元文化对白族服饰饰品交融与影响

    白族与其它民族都喜欢头戴头饰,但表现形式各有不同,白族的传统头饰为男戴包头女戴巾,未婚少女的头饰和儿童头饰则是以帽饰居多。

    而汉族男子一般头戴帽饰,普通的市民冬戴毡帽,农民冬季扎头巾,夏日多不戴帽,只在外出劳作时为了遮阳避雨戴草帽、竖帽。汉族女子的头饰形式较多,不仅很具有装饰性还具有实用性和文化内涵。

    彝族的头饰和白族类似,男子多以青布缠头结圆髻,但是现在生活中男子普通的装束为缠青色头帕。而女子头饰就比较多,有着包帕、缠头、绣花帽、毡帽四大类。和白族彝族一样纳西族男子也会缠包头但纳西族的未婚女子会梳长辫于身后,或者头戴头帕、帽子,纳西族已婚女子则喜欢在头顶梳上发髻,平时也喜欢带蓝色帽子。

    五、结语

    通过不同民族和白族服饰的对比,可以看出这些民族有着相同和不同的服饰文化,白族就是通过与其他民族的交融影响而形成现在的服饰文化,现在的少数民族逐步汉化,这些民族的文化慢慢被淡化。通过本文的对比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白族服饰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到他与其他民族的相同和不同处,从而更好地将其运用在新的设计上让其更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施惟达,段炳昌.云南民族文化概说[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娟.散杂居白族服饰文化的嬗变--以云南省丽江地区的白族乡为例[D].中南民族大学,2012.

    [3]王云五.礼记今注今译[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268.

    [4]杨坚点校.吕氏春秋[A].淮南子》[M],长沙:岳麓书社,2006,218.

    [5]陈广忠译注.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A].淮南子(上)[M].北京:中华书局,2012,32.

    [6]郑筱筠.佛教对汉族白族龙文化之影响及比较[J].博览群书,2001,(06):9-12.

    [7]普珍.彝族羊文化与吉符卍、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67.

    [8]中国彝族服饰[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