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消费社会下女性的反思 |
范文 | 张琳 【摘 要】许鞍华作为中国香港代表性的女性导演,在四十年的拍摄道路上,她紧跟时代变迁,在现今消费社会下全面展现代女性生活现状与困境,以质朴、真诚的镜头记录在父权社会下女性与女性、女性与男性、女性与社会的关系与试图挖掘女性生存的超越性。本文将以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和《桃姐》两部影片作为背景分析,探讨消费社会下女性的境遇与反思。 【关键词】消费社会;女性主义运动;女性导演;父权社会;艺术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6-0099-01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到男性是第一性,女性是第二性,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在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统治中,三纲五常,女性的归属和社会身份确认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男性的眼光和判定。男权社会下对于女性的控制和属性的定势思维如一张无形的网,加重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的心理、身体的负担。 随着移动智能技术日益发达,全球范围内信息交流开放性、互动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以香港、澳门为首的拥有双重文化属性的城市,以其便利的地缘性和民族融合的历史渊源,对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量将本国的技术、文化的接受度更高。好莱坞为代表的消费文化大量涌入,文化找寻与商品共生的内在的平衡点并服务于市场的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放宽道路,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严苛的界限开始消融。在大众审美泛化的洪流里,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秉持电影商业美学原则,在追逐商业利益最大化原则下,以大制作、大投入、宏大英雄化的电影叙事,国际明星的标配好莱坞量产化的生产线作业,风格日趋单一。多元电影风格认知的消融,对于女性境遇的关注度自然降低,多样态女性展现的道路越发狭窄。 世界上仍有各界的知识分子持续关注女性在现实社会的样态。许鞍华,香港女性导演,在1978年拍摄了“越南三部曲”之《来客》,开启了她的电影之路。四十年的电影道路,许鞍华始终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回归现实的质朴镜头语言关注急速变迁社会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困境。从1990年的《客途秋恨》中对于母女两人隔阂和解除的细腻描写;1995年的《女人,四十》里在事业和家庭中进退两难的现代女性真实写照;2007年《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以斯琴高娃饰演的知识分子姨妈在上海大都市里理想与现实的妥协;再到2008年和2011年“天水围”系列和《桃姐》中对于中老年边缘女性的关注。许鞍华难能可贵的不仅是作为“女性”的性别特征,更是在男性导演占半壁江河的当今电影界,始终持續关注在消费社会下和男权社会凝望下的女性的境遇,并试图挖掘女性生存多样可能的超越性。 一、从艺术电影方法,关注女性真实境况 法国新浪潮运动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提倡导演的主体性和关注对象的真实性,并主张电影从艺术性出发,以真实、深厚的人文情怀,脱离商业利益的束缚,回归电影艺术的本质中。这在当今艺术与商品互相融合、追求市场经济的消费社会不斥为一个悖论。如何在兼顾电影成本利益驱动,并坚持电影的艺术多元性,成为艺术电影的首要解决的问题。 许鞍华吸取了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思维解放和新现实主义的客观冷静的镜头语言,入目三分地记录香港平常家庭的女性生活。2007年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叶如棠侄儿宽宽的视角,还原了由斯琴高娃主演的姨妈作为普通的退休干部,在都市生活中情感纠葛以及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演在接受采访中曾说,后现代生活是一种将时代变异的价值观,以游戏、戏仿的态度拼接在一起的方式,也是多样态生活的集锦。影片中的姨妈是革命时代的难得的大学生,因为不甘生命的平凡,抛夫弃女来到上海独自打拼。从辽宁鞍山到上海的大都市,叶如棠地理身份的转变意味着后现代消费社会下,身份符号跨越地域的一种映射。姨妈在上海拼搏了一辈子后被退休,虽没有锦衣玉食,但她居住的房子打理的仅仅有条,饮食、穿衣都有一定的讲究。随着她被骗财骗色、身体逐渐走下坡路,她的女儿出现还原了姨妈尘封的记忆。从鞍山、上海再回到鞍山,姨妈理想的落空和现实生活的倒逼,导演以波澜不惊的镜头记录了叶如棠情感与生活的境遇,也是一代人生命潮起潮落的真实写照。 二、对于边缘底层女性的关注 许鞍华的电影从《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天水围”系列到《桃姐》,均是聚焦于大城市里边缘女性。《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从外乡打拼的异乡客,“天水围”中香港“贫民窟”的中老年人的艰难生活,《桃姐》里为Roger一家服务一辈子的女佣桃姐,她们代表的身份符号,在快餐文化盛行中,是越发被社会边缘化和忽视的普遍性群体。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人口占据社会人口的比例空前增多。“女性”与“老年”所象征的意义符号的结合,流通到商业社会中,形成了现代社会的一道独特的奇观现象。 许鞍华在消费社会中,秉持自己的女性人文关怀,在父权社会下虽不能立刻改变女性的境遇,但她尝试以客观却又不失温情的角度来关注社会这一群不容忽视、普遍化的群体,从特殊中挖掘生命的一般特性,为香港女性乃至世界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提供生命的可能性和超越性。 参考文献: [1][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中华书局,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秦喜清.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实践[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3]李文华.许鞍华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电影文学,20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