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声乐学生歌剧演唱能力培养 |
范文 | 李芸芸 【摘 要】作为高校声乐学习的一项核心内容,歌剧演唱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艺术的道路上缺乏有张力的表演形式,感情不能够流露出来,这是因为他们对于声乐技巧和知识掌握的不够熟练,所以每次歌剧表演的时候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这对于高校学生学习歌剧演唱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应该极力克制。本文就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歌剧演唱能力提出几点意见,以期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发展自己的歌剧演唱能力。 【关键词】高校;声乐;歌剧表演;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6-0170-02 歌剧是一种综合化形式较强的艺术表演方式,作为歌剧演唱形式中较为经典的咏叹唱段,是高校声乐学生学习歌剧演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经常用来检验学生学习程度的一个检验方法。因为咏叹技巧性较高,对于刚刚接触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一般让学生首先对于作品歌剧有一定的自己的了解,可以良好的把握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情感,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很多学生在表演的时候仍然与教师的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如果缺少这一步又很难让学生的声乐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故此,如何培养高校声乐学生的歌剧演唱能力成为了各个高校教师都非常关注的教育重点。 一、分析歌剧作品创作背景 音乐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艺术形式,首先是因为音乐被国际通认为是一门语言,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并且就像中国汉字的发展和汉语的发展历史一样,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表演形式风格与表演特色,比如古时候汉语有文言文,甲骨文,这是因为每个时代对于语言理解的不同,造就了现代的汉语,简而言之,音乐与汉语和文字发展一样是一直在进步和发展的,那么一部歌剧更能反映当时创作人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并且能够感受到创作时的心情,政治文化等。要想让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更加富有张力,教师应该积极在带领表演歌剧之前对于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大程度的还原給学生,让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将自己全身心融入进去,只有设身处地的了解作曲背景和思想内涵等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去表演和诠释一部作。另外由于每个歌剧不会单独对于一种感情进行叙述所以教师还应对于不同感情的音乐和歌剧表演形式在表演前让学生掌握,时刻掌握创作者的心理变化,避免一种感情一直流露,从而让学生误解了整篇歌剧的意思,一旦理解错误歌剧的情感变化,那么歌剧表演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例如: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大师所创作的歌剧-《伤逝》,作为我国第一部抒情形式的歌剧,与传统歌剧有很大的差异,这个歌剧中情感主线较多,尤其是其中情感的变化非常明显。在这首歌剧让学生进行表演前,教师应该积极将背景介绍给学生。如《伤逝》的创作背景就是为了几年我国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鲁迅先生,实在鲁迅先生的100周年诞辰所创作出来的。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在五四运动背景的影响下,子君和涓生受到西方对爱情对自由的渴望,为了获得真挚的爱情,冲破传统的封建家庭对于爱情观念的传统看法的阻碍,最终获得了纯洁爱情的故事。这个歌剧的难点在于整部歌剧处于一种频繁转换的情感世界中,剧中一共选择了《风萧瑟》、《不幸的人生》、《一抹夕阳》、《紫藤花》等共十首曲目作为歌剧的选曲,其中每一首的情感都不尽相同,其中表了相爱,对于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对于家庭封建爱情看法的无奈,对于爱情的期盼,还有恨和怨等各种截然不同的感情,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感情特征,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对作品进行演绎。 二、掌握歌剧作品曲式结构 在教授学生学习表演歌剧的时候,了解创作背景知识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想完整地表演下来歌剧,就要对于作品的科学结构进行正确的分析,教师在表演前应该对于所要演奏的歌剧的曲式结构进行详细讲解,但是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展这个环节,首先由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缺乏,很难对教师的理解和想法产生共鸣,再其次学生很难一次性记住一整部歌剧所有地方的曲式结构分析,一旦出现记忆混乱的现象对于接下来的演艺工作则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学生更加偏向于用实践表演来强调学生记忆歌剧中的不同部分的曲式结构,但是与一开始就讲解确实结构相比,这种通过实践表演来记忆的方法重复次数过多,会导致在一定的课时中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表演前带领学生明确歌剧的曲式结构。 例如:我们常见的表达单一情感的曲式结构叫做单乐段曲式结构,这种结构一般用在比较简单的歌剧当中,因为歌剧的情感主线变化不大,较容易被表演者理解。稍微复杂一些的我们称为单二段曲式AB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有细微的感情变化,并且两种感情上有着必然的发展与联系。更为复杂的称为单三段曲式结构,这种结构中的感情有相互对比也有相互统一,如此可见,只有我们充分明白歌剧的曲式结构才能够更好的把握每一段的情感主线,表演的更加有张力。比如《伤逝》中一个曲目《不幸的人生》就是采用的复三部性曲式结构,调性由f小调转为F大调,因为曲式结构变化较大,所以感情变化也随之有较大的波动。整首曲子给人总体凄凉与哀伤的感情主线,所以作品的节奏在三拍与四拍之间交替转换,有着强烈的不稳定感,让人感到非常急促和不安,更加突出了情感的起伏和波动,这个部分的歌剧情感基调是从一开始的哀伤无助到对于子君的爱的眷恋不舍和犹豫不定,再到了无比绝望的心情,最终无奈现实,又回到了一开始的悲哀之中,感情随着曲式结构不断进行变化。 三、分析歌剧作品情感处理 对于歌剧的表演,教师仅仅做到以上两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对于感情的直接把握,即对于每部分感情要拿捏地很准,无论是表演格局还是音乐艺术的创作,都一定要正确处理对待里面的情感,情感作为歌剧演唱与表演中最难以表现的部分的同事也是歌曲的灵魂,是一部歌剧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声乐演唱最核心的问题,情感表达除了随着歌曲的曲式结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取决于歌唱的技术变化,早乐器演奏中,经常会通过控制乐器演奏的声音和速度来把握整首曲子的情感变化,急促而强的曲风一般是欢快激昂向上的,缓慢而弱的曲风一般是忧伤的。对于演唱歌剧是一样的,同样可以通过演唱的声音强度和速度来把握演绎歌剧情感的变化。而相对于这部分来讲,最难的就是如何正确的感受和理解情感的变化,很多学生认为这个非常难,以至于希望教师将情感的变化书写在黑板上,这样的做法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是需要我们具备翻译能力的。 例如:在歌曲《不幸的人生》中,首先它属于咏叹调,对于技巧把握要求较高,首先是从小调开始,开始要微弱,伴随着前奏逐渐结束,气息逐渐减弱,控制声音音量越来越小,以一种轻缓的形式进入到正式歌曲中,把开始子君的悲伤和哀愁牢牢把握住,将无可奈何的情绪表达出来,并且伴随着情绪转换,逐渐转变为对涓生无情离开以后的痛苦和对于现实生活的恐惧之情进行良好的把控,体现出来每一部分情感的转变,不能够一直沉浸在一种单一感情中无法自拔。这对于表演者的音乐解读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平时教师可以拿一些情感变化比较丰富的曲目给学生进行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表演和对其他同学表演的观察,逐渐感受到如何去正确的把握一部歌剧里面的情感变化,最后达到教师设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则要在学生表演完毕后,对于学生感情理解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指正。 总之,作为高校声乐学习的一个重要能力培养,学生的歌剧演唱能力是学生达到更高的声乐艺术标准的一个里程碑,让学生在学习格局中强化自己的表演能力,并且完善自己的表演误区,促进高校声乐表演气氛与氛围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张淑芳.张碚编撰.中国歌剧100首赏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倪静.歌剧《伤逝》音乐作品及演唱分析--以子君三首咏叹调为例 [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5):12. [3]韩荣荣.歌剧《运河谣》的演唱特点及人物形象塑造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8):28-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