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青少年校园欺凌对策探讨 |
范文 | 梁宇 【摘 要】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通过分析国内外青少年校园欺凌的现状,借鉴国外已有的应对策略,探讨预防及干预我国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校园欺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文章編号:1007-0125(2019)19-0163-02 校园欺凌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媒体曝光度的提高,已然成了社会热点问题。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对他人实施欺凌和被欺凌的可能性都较大,无论是实施欺凌还是被欺凌,都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因此探究预防及干预校园欺凌的对策,让青少年在校园内安全健康地学习成长迫在眉睫。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青少年 关于青少年的概念界定,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研究的青少年是按照生物和法律标准定义的,即指个体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特指处于12到17岁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其中12到14岁年龄段为青春期即少年期阶段;15到17岁年龄段被称为青年早期阶段。[1]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尚未发育完善。一部分人可能易受个人情绪、家庭或周边文化环境等影响产生攻击性行为,对他人实施欺凌,另一部分可能个性懦弱胆小等原因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二)校园欺凌 对于校园欺凌,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最早强调和研究校园欺凌的是著名的挪威学者奥维斯,他将校园欺凌定义为一个学生长期反复承受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2] 李琼和姜洋认为欺凌是以大欺小或以多欺少的行为,体现为欺负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具体的欺凌现象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主要包括身体暴力或强迫要求,间接欺凌包括对他人说冒犯性语言和排斥他人。[3] 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专门治理校园欺凌的通知,将校园欺凌定义为“故意或恶意利用物理,语言和网络手段进行欺凌和对他人造成侮辱性伤害的行为。” 结合以上学者及国家部门提出的概念,可得出本文研究的校园欺凌事件即指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的学生之间的,长期多发的,蓄意运用肢体这一直接手段或运用语言、网络等间接手段对他人实施暴力、侮辱的行为事件。 二、国内外现状分析 从我国国内来看,由21世纪教育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7年)调查了北京12所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学校欺凌现象。分析数据发现,有46.2%的学生经历过被别人故意碰撞,6.1%的学生几乎每天遭受身体欺凌;40.7%的学生有过被起绰号的经历,11.6%的学生几乎每天都遭受语言欺凌;18.6%的学生有被排挤的经历。上述结果显示,校园欺凌在我国并不罕见,反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个别媒体也披露出了令人震惊的新闻事件。2016年,龙华爱义学校的初一学生小梁(化名)被许多学生围殴,他不仅被踢头还被逼下跪打自己。2017年,延安市吴起县中学六名高中女生拿刀胁迫五名女孩脱衣。2018年,广西北海一女孩由于长期在学校内被欺凌,最终选择在校跳楼自杀。通过这些数据和新闻报道可知,我国国内校园欺凌的状况堪忧,必须寻找对策遏制、预防。 再看国外的调查报告,根据新加坡儿童协会2008年发布的新加坡学校欺凌调查报告,新加坡约有25%的中学生每月被欺负两次或更多;并且在调查期间,10%的中学生和5%的小学生坦白使用过暴力伤害他人。[4]2016年,法国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大概有70万中小学生在学校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欺凌,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10%的初中生和1.4%的高中生遭受了严重或非常严重的欺凌。[5]以上数据显示,校园欺凌不仅仅在我国频频发生,从全球范围内看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预防干预校园欺凌事件的优秀经验,结合本国国情,探究出适合我国的干预对策。 三、国外的对策借鉴 英国在法律上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如学校应制定反欺凌的相关政策,广泛开展反欺凌活动;给教师提供教师专项培训,提高其专业性,达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合作,并且对非政府组织提出要求即加大反欺凌政策的宣传力度,网络也成了不可或缺的宣传渠道;当孩子出现欺凌行为时,监护人必须对孩子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6] 美国新泽西州规定每所学校都必须建立一个专项的、合作的、安全的反欺凌团队。所有学校都必须成立一个校园平安小组,成员包括家长,教师,专业督导人员和学生。[7] 澳大利亚的一些学校使用“同伴调解”的方法,选拔部分开朗和负责任的学生作为调解员。一旦他们发现有同学被隔离,他们就会想方法接近这些同学,并试图消除他们的孤单和落寞感;他们还会与不合群的同学交谈,并试图消除彼此之间的偏见和差异,使之恢复良好的关系。[8] 当瑞典于1993年修订“学校法”时,就有规定教师要对校园内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承担责任。“学校法”规定,为了确保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和健康成长,学生必须拥有一个可以安全学习的环境。学校教育活动应坚持基本的价值观,使学生明确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不可侵犯性,活动要教导学生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推崇人人平等,积极开展团队合作。2010年,瑞典完全修订了“学校法”,进一步完善学校欺凌预防和监管体系,规定教师和校长对欺凌行为有报告的义务,明确了国家学校监督团队在防止学校欺凌方面的作用。为了实施学校法,瑞典教育部制定了学校欺凌预防计划,学校可以全部或部分实施计划中的项目,并且由教育部定期检查和评估项目的实施效果。[9] 四、我国的干预对策探讨 通过对国外一些国家预防干预校园欺凌事件对策的学习,本文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探讨出我国预防干预青少年校园欺凌的对策。 (一)学校方面 由于学校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场所,所以要重点关注学校中的校园欺凌防治工作,将欺凌事件扼杀在萌发阶段。[10]学校老师要教导学生彼此友爱,鼓励学生说出遇到的困难,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业上的,加強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学校还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够充分掌握正确专业的技术和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校园欺凌。此外,老师还要给予常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学生加倍的关爱与教导,当被告知有欺凌事件发生或观察到类似欺凌现象时,班主任应及时开展调查并积极与家长交流,并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选择私下教育或向高一级的教育部门报告甚至要求警方介入。总之切忌当作学生之间的玩笑,不以为意,草草了之。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健康成长的场所,不应该让学生产生畏惧、焦虑、抗拒的心理。因此学校在注重学生书本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家庭方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采访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防止校园欺凌方面,要特别关注实施欺凌的孩子的家庭教育。“分析过去的调查数据可以了解到,实施欺凌的孩子缺乏家庭教育。校园欺凌往往在单亲家庭,农村留守儿童这些群体中高频发生,这表明家庭教育的缺失必须得到有效填补。”家庭是孩子刚开始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11]为人父母,首先要注意克制自身的不良行为。其次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其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当知道孩子受到欺凌时,家长应引导其讲清楚事情发生的始末,并及时与学校沟通了解情况,当孩子心理上受到严重创伤时,应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获得帮助。如果孩子受到排挤、辱骂等精神上的欺凌时,要让孩子明白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当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欺负他人时,需要耐心探究孩子产生欺负行为的原因,反省是否是自身的行为对孩子产生了影响,需与专业人士合作,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孩子的欺负行为进行干预。最后,作为父母要注重孩子同情心的培养,教育孩子在学校里看到有欺凌现象发生时,不要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就上前制止或向老师报告。 (三)社会方面 1.提高法律保障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因此国家有必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法律法规,让青少年在安全的校园环境中身心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对于实施校园欺凌的孩子,要运用法律限制他们的行为,不让他们因年龄限制就逃脱应有的惩罚。制定完善法律的最终目的是让具有潜在欺凌思想的孩子及时扼杀他们在摇篮中的想法,从根本上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因此,在立法中,要进一步加大违法成本,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针对校园欺凌的综合性治理法案,制定良好的规则和秩序,完善现行的《刑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与校园欺凌有关的条例等。2017年1月,公安部公布的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将拘留年龄从16岁降到了14岁。此举就是希望通过降低行政拘留被执行人的年龄起点,一定程度上减少愈演愈烈的青少年欺凌行为。 2.重视社会工作者的作用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笔者认为社会工作者应该在校园欺凌的预防和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优秀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法律方面的知识。他们可以运用相关量表制定调查问卷在学校内进行发放,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们是否遭受到校园欺凌或对他人实施过欺凌。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后,社会工作者可以筛选出被欺凌者和欺凌者,对他们分别进行干预,可以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如进行角色扮演等或采取个案工作的形式对其心理进行疏导。[12]简言之,具备专业知识和技巧的社会工作者在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莫晓春.关于“青少年”年龄界定问题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02):38-40. [2]OlweusD.Aggressionintheschools:bulliesandvictimizationinschoolpeergroups[J].Thepsychologist,1991,4:243-248. [3]李琼,姜洋.校园欺凌现象及其防治策略[J].甘肃教育,2009(05):9-10. [4]唐科莉.新加坡:对校园欺凌和暴力零容忍[J].上海教育,2017(11):44. [5]纪俊男.法国:勇敢向校园欺凌说“不”[J].上海教育,2017(11):29. [6]周冰馨,唐智彬.防治校园欺凌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3):39-44. [7]刘雯.校园欺凌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 [8]李爱.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03):66-68. [9]陶建国.瑞典校园欺凌立法及其启示[J].江苏教育研究,2015(34):3-6. [10]李毛毛.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关于校园极端暴力袭击防控问题的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8(11). [11]刘永红.社会化视角下中学生校园暴力问题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8(11). [12]王琪雯.关于校园暴力的研究综述[J].文学教育(中),2018.(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