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君去山野勤珍重,他日劳您改诗词 |
范文 | 林静 【摘 要】《天那边》是由韩延执导的情感类电影,影片讲述了两个80后大学毕业生在支教过程中遇到的理想与现实、爱情与信念撞击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电影所反映的社会上的支教现象与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理想与现实;爱情与信念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6-0104-01 一、影片简介 《天那边》讲述了女大学生许晓萌为了实践自己的毕业论文理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追求,大学毕业后第一次离开了城市,自愿报名到边远山村里的水咕噜小学支教三个月,男友江可可为表忠心也一同前往。一间旧教室,十几张烂桌椅,为了爱情一同前往却只一周就尽弃前功的男朋友江可可,从不摆架子心系村民的善良村长,质朴的校长“破罗”罗老师,围绕着三尺讲台和一群淳朴善良的孩子,许晓萌经历了一段曲折却别有一番滋味的支教生活。在这期间,她经历了与男友分手的痛苦打击,经历了不被信任的无奈不甘,经历了无数磨合与忍耐,最终收获村里人的信任与喜爱,完成了理想。 三个月后,许晓萌回到了城市继续当老师。一次村长进城时告诉了她罗老师的死讯——罗老师为了帮孩子们修葺破旧的教室,到山上背黄泥而不幸遭遇泥石流。她的心被震动了,于是毅然决定回到山里支教,把青春献给孩子们。 二、人物剖析 影片虽短,却通过无数细节使人物的形象饱满而生动,使人感触颇多。 (一)主人公许晓萌 许晓萌青春活力,秀气水灵,作为一个来自城市且生活富足的女大学生,她能够在条件如此贫瘠的水咕噜小学坚持三個月实属不易。对她而言,为期三个月的支教是一次理想与现实的较量,是爱情与信念的赌注。许晓萌的身上有着对教育事业的蓬勃热情和对理想坚持到底的必胜决心,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着现代都市年轻人共有的冲动个性和单向思维,缺乏深思熟虑,遇到问题咄咄逼人。但在得知罗老师死讯后最终决定将终身奉献给山里的孩子们,甘愿放弃衣食无忧的城市生活,用青春去换取山里孩子们更加幸福的将来。 (二)男友江可可 江可可在电影中的形象个人认为过于污名化,主要是为了更鲜明地突出对比许晓萌一无反顾的伟大闪光点。但就电影而言,他去支教只是为了一个自认为坚如磐石的爱情,把信誓旦旦的承诺当做儿戏,吃不得苦,受不得委屈,最终选择了退缩和放弃。这样的行为固然可以理解,但支教中最忌讳的就是这种脑袋一热的三分钟热度,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辜负了山里孩子们的期待。 (三)“破罗”校长罗老师 罗老师在电影中的形象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带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敦厚,也有着些许的精明私心。虽然他的文化程度和教学水平不高,但他的执着坚持、他对“小屁股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绝对值得我们尊重与肯定。影片中不难看出,他对许晓萌有着朦胧的好感,只是他心里清楚两个人没有可能——城乡差距、家庭背景差距、文化水平差距……这些差距不仅是他个人难以跨越的鸿沟,更是山里的孩子们遥不可及的梦想与不敢追求的目标。 三、影片所反映的边远地区支教困境 (一)大学生志愿者为山村小学带来的固然是先进科学的现代教育,但由于支教时间仅三月半载,远不足以真正提升山区学校教学质量,还会给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落差。由此可见,山区学校最需要的并不是优秀前卫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而是充足且稳定的师资队伍。 (二)志愿者人才筛选不够严格,门槛太低,支教人员鱼龙混杂。像江可可一类毫无志愿意向、意志薄弱的人来支教只会徒增当地学校负担,白白浪费国家及当地资源。 (三)支教双方信息传递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志愿者对支教环境了解不足。 (四)志愿者应提升个人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使支教内容结合当地文化,给予足够的包容理解与尊重,避免城乡观念差异带来的尴尬。 四、边远地区支教问题解决对策 (一)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及福利待遇,投入更多偏远地区教学经费,重点改善中国教育贫困现状。提升偏远地区教学人员薪资水平,将薪资与教学时间长短挂钩。提升农村干部教育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符合要求的志愿者。 (二)完善支教志愿者选拔制度,提高门槛,明确规章制度。提升有关专业的学生,如师范及社会工作等专业支教比例,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锻炼的比重。①同时,志愿者本身也应有持之以恒的精力,避免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的现象。② (三)完善双方信息,树立全局观念,志愿者支教前多方面了解支教环境,将先进教学内容与当地文化充分结合融入,避免安全隐患,做好心理建设。提升山区学生未来实践洞察力,加强其乐观性、计划性和意志力水平。③ 有人这样赞美支教者——春蚕无悔吐新丝,蜡烛有爱亮如斯。君去山野勤珍重,他日劳您改诗词。毋庸置疑,支教者们是伟大的,他们或许普通却绝不平凡。就像在影片的最后,当被记者问及为何留在山里时,许晓萌的笑而不语。那一刻,她的脸上温柔恬淡,灵魂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注释: ①苏雷.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8,34:145. ②彭赵星,赵熹悦.社会化视角下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问题研究[J].文学教育,2018(11):92-94. ③郭超,陈晶晶.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