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看《勋努达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范文

    俸裕程

    【摘 要】《勋努达美》是十八世纪初叶伟大的藏族文学家——朵喀夏仲·才仁旺阶撰写的浪漫主义“纯文学式”长篇小说,主要讲述“无敌青年”勋努达美王子一生从征战、娶妻到了悟、修行,最终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故事。本文旨在运用诺斯洛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勋努达美》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与佛经中佛本生的故事原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更为深刻地挖掘这部小说的写作内涵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勋努达美;神话原型批评;人物原型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6-0204-02

    《勋努达美》又名《无敌青年传奇》,主要讲述“无敌青年”勋努达美王子一生从征战、娶妻到了悟、修行,最终弘扬佛法、教化众生的故事。整部书属于传奇式的英雄神话小说,书中的各类角色虽非真实,但却鲜明生动,其故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揭露黑暗和丑恶。小说通篇贯穿佛教的“因果轮回”“善恶业报”等出世思想,表达出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藏民族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

    弗莱提出的原型的概念认为:“文学产生于神话,一切文学都是在由人类的希望、欲求和忧虑构成的‘神话世界中写成的,其原因就是‘文学是神话性思维习惯的继续……神话原型就是以神话和圣经作为文学的原型,进而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意象等与其进行联系完美的结合,即文学是移位的神话。[1]”

    自佛教传入吐蕃后,尤其是赤松德赞时期大规模组织译经以降,佛经中的许多经典故事便成为原型,在浩瀚的藏族文学作品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荣格的原型心理学指出:“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会超越本人意识的局限,激荡出人类原始世界的声音,使作品具有不期而然的象征意义,而这一切的实现又是通过集体无意识的载体——原型或原始意象的作用完成的。[2]”将上述原型概念运用到《勋努达美》上便可以轻松看出,《勋努达美》的故事原型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从凡人王子经历修行成长为佛教始祖并教化众生的传奇故事,作者为了更好地贴合藏族社会生活的实际,而在小说中做出了符合世俗性的改动。《勋努达美》中的主要人物,都可以在佛本生故事中找到对应的原型。

    一、“无敌青年”勋努达美——传奇英雄和佛教圣者的完美结合

    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是对传奇英雄故事原型进行分析的经典范本,其主要从荣格的原型心理学出发,专注于各类英雄神话中的相似性研究从而得出英雄神话的普遍模式:启程——启蒙——回归[3]。

    (一)传奇的啟程:沙场历练和人性考验

    在佛本生故事中,释迦牟尼得道前作为迦毗罗卫国的王子,自幼好学,精通世间典籍、技艺、天文、地理、射御,体力智力,超迈人群等等,可谓从出生就非同凡响,注定要成为一代传奇。勋努达美作为斯贝坚国的王子,同样是天生就体态端庄,幼年好学,酷爱一切学问,精通各种技艺武艺,注定要成长为斯贝坚国的一代圣君。二者的启程成长经历稍有不同之处在于,释迦牟尼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伴随其父王左右,至其结婚生子也未曾离开,而勋努达美则由于迎娶柯勒沃曩国公主意翁玛一事遭到朗瓦绷丹国国王父子的干预,需要亲率大军出征。传统的英雄小说中,主人公无一不需要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各类战斗和厮杀,释迦牟尼作为一国的继承人,却没有在佛本生故事中有任何关于其征战的记载,这大概是由于佛教不杀生教义的需求,而作为虚构小说中传奇英雄的勋努达美则必须经历打战这样一个重要的考验,才能完整具备世俗世界中圣君的一大圣迹——武功,两个人物在这一情节上的差异并不影响释迦牟尼作为人物原型对《勋努达美》故事线的影响。在成功战胜朗瓦绷丹国军队,占领其都城后,勋努达美没有像一般的暴君一样屠城或对朗瓦绷丹臣民进行伤害,反而认真调化朗瓦绷丹国王父子,让其国百姓安居乐业,通过这一完善其人性真善美方面的业绩,使其成功获得了世俗世界中圣君的另一大圣迹——道德威望功,将传奇英雄和佛教圣者的形象完美结合,也为其后来反思自身恶业,最终遁入空门做好了叙事铺垫。

    (二)传奇的启蒙:人生了悟与遁世修行

    如同佛祖在青年生活的顶峰时期外出游行,看到平民百姓生老病死之苦后大受刺激,随后遁入山中修行成道的圣者启蒙经历一样,勋努达美在战胜敌人,娶回意翁玛,归国继承王位后,到达了其在世俗君王阶段的巅峰,随即开始反思自己一门心思只顾打战,迎娶美女,不思修行佛法正业,且在战场上指使己方军队冲阵杀敌所造下的恶业,进而想到自己为了赎罪和造福苍生,应该舍弃王位,修行佛法。作者在主人公思想转变的这一阶段,还加入了其父尼梅洛卓国王见色心起再娶小妾,随后生子与其争夺王位,以及意翁玛思亲心切,独自归乡探亲的两段曲折情节,以战场胜利,迎娶美人到王室纷争,爱妻离去的急速转变来突出勋努达美更进一步领悟到人生无常,万物皆空,世间一切皆是因果轮回报应的道理,用离奇挫折的经历,让其能够领悟修行佛法才是唯一正道,从而下定决心放弃世间最为诱惑的世俗王位,进入深山修行。

    (三)传奇的回归:修成正果后教化众生

    坎贝尔将英雄神话冒险三段公式(启程——启蒙——回归)的意义解释为英雄“自我的发现”,即“英雄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外在世界,实际上象征着他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内心世界,发现新世界比物质世界更丰富,象征着他发现他的意识之外有更多的东西,发现了那个世界的终极性质,象征着他发现了自己的终极性质:他发现了他自己究竟是谁。[4]”从这一理论上看,传奇的启蒙和回归即是传奇发现自己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完整过程。佛陀成道后并未继续遁世,而是重回人间宣讲教法普度众生,用大乘佛教的教义来看,高僧圣者自己修行得道后还需要度众生才能算作菩萨行,才能获得菩萨果,找到自己的终极意义。所以在小说中,勋努达美在深山中修行得道后并未就此遁世隐居,而是重新回到斯贝坚国,弘扬佛法,广做布施,调化众生,将自己最大的价值发挥出来,这一情节即符合上述英雄神话理论中英雄最终要发现自己的终极意义所在,又符合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教义精髓,使世俗英雄和佛教圣者进行了一个完美的过渡和融合。

    二、斯巴勋努——圣者的侍者,阿难陀的化身

    小说中的二号男主人公名叫斯巴勋努,作为勋努达美的得力助手,不仅协助勋努达美完成了世俗世界中的各项功业,还追随勋努达美进入深山一同修行,得道后共同归乡弘法。斯巴勋努的角色设定无疑是以佛教中的另一位著名人物——释迦牟尼的堂弟和十大弟子之一,佛陀晚年的随身侍者阿难陀为原型的。

    (一)出身高贵,随侍圣者

    阿难陀出身王室,身为佛陀的血缘堂弟,自幼聪慧,早早便被佛陀看中选为亲传弟子,在佛陀晚年又做了佛陀的侍者。斯巴勋努是在勋努达美出生时带来的祥瑞氛围下,降生于斯贝坚国的贵族家庭之中,从小天资聪慧,智力发达,遍学一切知识和武艺,具备了日后修习佛法的良好根性。其根据旨意假扮勋努达美到柯勒沃曩国以妙计迎娶意翁玛,同柯勒沃曩国的军队英勇战斗等事迹,也是在作为世俗世界的圣贤去经历世俗世界的喜怒哀乐和无常变化,为其日后看破尘世,遁入空门打下基础。后来勋努达美一人只身进入山林修行,斯巴勋努不舍其主,深入林中成为其侍者,服侍其饮食起居,共同修行佛法,修行成道后又返回人间,向世间众人宣讲佛法及其主勋努达美一生从征战沙场到入道成佛的光辉事迹。这一情节同阿难陀在佛陀入灭后佛藏第一次结集之时,向结集僧众首唱“如是我闻”,宣讲佛陀生平及最初教法一事如出一辙。

    (二)经受女色考验,帮助女性出家

    阿难陀的一段独特经历,是在修行的过程中遭遇过女色的考验,在成功抵挡住女色的诱惑后,又能对女性不持偏见,帮助佛陀的养母乔昙弥夫人以及众多有修行心的女性向佛陀陈情,让女众出家修行。斯巴勋努也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经历,首先是其假扮勋努达美到柯勒沃曩国,见到意翁玛沐浴春色的他方寸大乱,不能自已,幸而能够及时想到勋努达美交给自己的任务和角色定位,掌控住欲念,从而成功用计把意翁玛带出柯勒沃曩国。在追随勋努达美归隐山林进行修行后,又碰到前来寻夫的意翁玛,此时的斯巴勋努已在修行上有很高的造诣,不愿意让意翁玛打扰勋努达美的修行,而当意翁玛表明愿意追随其夫共同修行佛法后,则又带她面见勋努达美,并以言语相劝帮助意翁玛成功留在山林内共同修道。斯巴勋努的这两段经历,无疑就是阿难陀经受女色考验和帮助女性出家故事原型的一个变体。

    三、其他人物——“五毒”的集合,待教化的众生

    在《勋努达美》小说故事中,反派人物众多,典型的有朗瓦绷丹国的国王父子达威洛卓和拉勒佩琼,两人治国昏庸,凶狠残暴,不分忠奸。还有跟随斯巴勋努前去迎接意翁玛的己方叛臣邦柯和与斯巴勋努交战的朗瓦绷丹国武将洛贵特勒,这两个角色则无能粗浅,又阴险狡诈。但不同于传统英雄神话小说的地方在于,带有深刻佛教思想内涵的传奇小说,除了反派人物需要进行传奇斗争之外,许多正面人物,也往往会在英雄主人公大彻大悟将要遁世修行之时,出于世俗情感等方面的需求,站到阻碍其修行的对立面去。因此他们在整个故事内容中,就具备了同反派人物一样的阻碍英雄主人公的作用,同反派人物一起,是佛教所讲“五毒”——贪、嗔、痴、慢、妒的集合体,需要主人公降服和调化。在《勋努达美》中,勋努达美其父尼梅洛卓国王和女主人公意翁玛在一开始都在勋努达美成长道路上起过巨大的助推作用,而在勋努达美将要出世修行之时,则又百般劝其留住人世,此刻他们就成了愚痴和无明的象征,同释迦牟尼的父母亲人阻止其离开王宫去修行的情节完全相同。

    四、结语

    《勋努达美》作为藏族文学作品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其经典之处不仅在于它从长期文史哲不分的古代藏族文学中突破出来,属于“纯文学”式的文学作品,在藏族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更在于它以佛本生故事为原型,能够唤起植根于深受佛教文化思想影响的藏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对真善美的追求,鼓励人们行善积德,不重物欲,对人类行为的价值判断标准有着积极正面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M].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荣格.荣格文集:原型与原型意象[M].高岚主编.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4.

    [3]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M].黄珏苹译.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4]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