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研究基于VR/AR技术的高校摄影教学改革 |
范文 | 樊亚丽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VR/AR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虚拟世界展示在现实中,并以此进行互动也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高校摄影教学中,应用这种方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改善了摄影教学中存在的师资力量和实践条件不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VR/AR技术,其次将介绍在高校摄影教学中应用VR/AR技术的必要性,最后将介绍在高校摄影教学中如何正确应用VR/AR技术。 【关键词】VR/AR技术;高校摄影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403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6-0121-01 VR/AR技术在当代社会教育中非常受欢迎,因其教学形式新颖,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获得更多学生的喜欢。高校摄影教学非常具有挑战性,它需要充足的实践条件以及更多的专业教师,而很多高校在这一方面因经济效益等原因还不具备足够的实践条件及雄厚的师资力量,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1]。本文主要针对VR、AR技术在高效摄影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具体综述如下。 一、VR/AR技术 VR即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是将计算机技术与虚拟世界相结合,利用计算机的高科技如动态立体图景、高仿现实技术的实体系统等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实现相互融合,模拟出人类想象中的美好世界,让用户真实体验到虚拟世界。该系统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应、自然技能、传输软件等方面。感知是指具有一切人所具备的感知,除了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自然技能是指具有人的一切肢体动作。 AR即增强现实技术,该技术主要应用在真实与虚拟世界的衔接中。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本能体验例如味觉、视觉等,而该技术则是把这些人们已经忽略了的本能体验应用到虚拟世界中,在虚拟世界中用户可以体验到现实中已忽略的东西,从而使用户体验到比现实更真实的逼真境界。该技术通过媒体技术、模型构建、视频创作、传感器、场景等相互融合,实现实时追踪,为用户提供一个与现实世界感受不同的信息世界。 二、VR/AR技术在高校摄影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高校摄影教学目前状况 摄影技术传入我国的时间较短,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摄影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能力强、专业硬的摄影人才是市场需求的重点。而我国高校摄影专业的很多学生都出现专业性不强、能力弱、素质低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我国的高校摄影教学模式不成熟,教师专业性以及摄影条件等均不成熟,多数学校聘用的教师专业性不强,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表示对摄影课没有兴趣[4]。且摄影技术需要实践的场地,而很多学校并不具备较好的实践场地,很多学生都会选择放弃学习摄影。 (二)VR/AR技术在摄影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摄影最主要的感知是视觉性,而VR/AR技术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构想性和沉浸性,将视觉性体验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电子技术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取代了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经过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感兴趣,且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方式。而VR/AR技术正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到的新奇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形式的新颖也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更有助于学生大脑的开发。因此,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虚拟与现实技术的操作性,为以后的摄影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5]。 三、高校摄影教学中应用VR/AR技术 摄影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创作能力要求非常高,而高校摄影教学现在还存在很多不足,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场地及雄厚的师资力量。而如何提高高校摄影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及创作能力是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VR/AR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高校摄影教学存在的问题,因为VR/AR技术具有较强的视觉感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主要有三种应用模式:VRML摄影教学网站的应用模式、We3D摄影教学软件的应用模式、Cult3D摄影虚拟实验平臺的应用模式[6]。学生通过这三种模式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及创作能力从而成为专业的摄影师。 四、总结 VR/AR技术是多种高科技结合的集合体,应用在高校摄影教学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体现了出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性。目前VR/AR技术并不是很完善,还处于探索的过程中,在未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高校要根据其对虚拟现实技术原理的掌握程度和摄影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当对两者之间结合有足够的掌握能力时,才会碰撞出新的教学效应。 参考文献: [1]郑向阳.基于VR/AR技术的高校摄影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7,36(5):125-130. [2]龚强,王丽欣.对新型智慧城市三维模型“计算思维”的思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0(11):1-2/8. [3]龚强,李德江,龚天慧.论构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计算思维[J].测绘工程,2018,27(1):1-4. [4]何光武,傅燕飞,孙昂.支气管动脉CTA在肺癌介入治疗前应用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9):1606-1608/1615. [5]冯振华,李濛,杨洋.新一代三维GIS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0(Z1):85-87. [6]张苗,王涛,赵新亚.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右肺上叶动脉解剖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3):435-43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