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主流媒体舆论场域的话语权研究 |
范文 | 【摘要】 新兴媒介语境下,传受双方的交互融合衍生出结构不一、目的多元与内容多样的话语体系,使得舆论场域话语权从释放式向赋权式转变。作为新时代话语体系的主要代表,主流媒体在舆论场域中的话语权影响范畴包含市场经济映射、政治权利诉求以及社会文化认同三大层面。 【关? 键? 词】舆论场域;新兴媒介语境;主流媒体;话语权 【作者单位】郭敏,山东艺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0.020 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解释了社会结构与资本运作的生产规律与逻辑,揭示了社会各种信息行为的符号意义。结合传播学来看,以网络媒介为枢纽的新兴媒体呈现信息传播活动的复杂性与迅速性,个人、群体组织时刻处在纷乱繁杂的信息流中并被各类舆论场域所影响。群体行为常以一种异化、重大的舆论机制干扰网络与现实空间的话语权结构,甚至出现舆论暴力。主流媒体作为新时期媒介权威的代表,在赋权背景下对舆论场域话语权的建构与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王冬冬教授认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场域受到传播目的与媒介行为的影响而形成散乱、独立的格局,对现实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些动态性强、空间性广泛的舆论场域是虚拟性话语权表达的平台基地,是社会大众网络权利的使用场所。 一、从释放到赋权:舆论场域的话语权嬗变 1.传统媒介语境中的释放式话语权机制 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作为社会信息的传播者与把关人,进行单向、定式传播,垄断了整个舆论场域。议程设置下的舆论活动只有媒介的参与,社会大众仅有接受权利。这种释放式话语权机制严格限制了舆论表达自由,正如哈贝马斯认为的那样,“人们看到的、讨论的事物实际上都是媒介宣传的短暂效果,这种附带培养效果的意见传播偏离了传播本质”。释放式话语权机制是一种基于主观管控的权威媒介宣传策略,并非是客观、公平的舆论表达。因此,在20世纪中期,大量学者开始进行媒介批判,更有部分国家或地区将媒介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所谓的媒介话语权是一种蒙蔽。释放式话语权凸显了主流媒体的权威地位与传播象征,将舆论场域的话语表达活动作为媒介管理的环节,通过严格把关和议程设置形成壁垒森严的舆论场域。所谓的话语权机制仅仅由媒体释放给部分社会精英与知识代表,并非针对整个社会大众。因此,这一时期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域的话语权机制狭隘、主观且冲突激烈,舆论场域中的话语表达活动也并不能达成真正的大众共识。 2.新兴媒介语境中的赋权式话语权机制 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时代颠覆了传统语境中的释放式话语权机制,通过赋权平衡传受双方行为,从而在舆论场域中形成积极自由、客观公正的话语权机制。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闫方洁认为,当代的媒介活动已然迈入更高层次的境地,受众不仅要具备理解、诠释、分辨与传播思维,而且要具备积极参与传播活动的能力。简单来说,传受双方已经呈现交互融合的趋势,受众既是生产者、消费者,又是参与者与围观者,媒介权威地位被打破,多元化媒介形态格局建立。此外,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创新降低了媒介进入门槛,使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大众有了传播地位与渠道。这说明新兴媒介的赋权式话语机制将舆论场域公平公正地向社会各阶层大众开放,既制衡了传受双方的权利地位,又强化了人与媒介、社会之间的行动关系。从释放到赋权,舆论场域的话语权嬗变体现了传播媒介的科学化进程,赋权是一种必然趋势。这是媒介权利结构优化的根本目的。 二、主流媒体舆论场域的话语权影响范畴 1.市场经济映射——社会资本转换形式的媒介化视角 主流媒体舆论场域的话语机制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意见的传播扩散。这种社会公共意见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的意见反映,从媒介经济学角度看,也是当前市场经济映射下社会资本转换形式的客观表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媒介与个人、组织、社会形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并行存在的舆论场域。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大众作为舆论场域中的信息传播者不断以各种信息流活动抒发意见,以不同层次的传播网络嵌套实现话语权表达。布尔迪厄认为,舆论场域中的话语机制实际上是各种现实资本相互比较、交换与竞争的平台或场所。媒介是處理资本再分配的法则,制约并平衡舆论场域,实现权力平衡。舆论场域中的各种话语形式与目的本身包含强烈的经济态度,各种组织或群体在舆论场域中进行的意见传播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主流媒体在舆论场域中的话语权机制是引导意见传播方向,维护场域平衡与现实稳定。这说明其话语权机制对市场经济存在很大影响。社会大众通过媒介手段将现实生活中的意见信息在舆论场域中通过话语权机制进行传播表达。主流媒体作为话语权机制的管理者与引导者,自然对意见传播造成的舆论效果予以观察监督,从而维护舆论场域与现实社会的双向平衡。主流媒体在舆论场域中话语权的经济影响表现在对各种资本流通的引导与再分配方面。由于社会成员的资本持有量不平等,因此,意见传播的方式、内容也不尽相同。作为稳定社会发展与场域空间平衡的主流媒体自然需要合理引导话语权机制,处理好社会、人的交往问题,从而实现其核心目标。 2.政治权利诉求——媒介赋权与冲突表达 主流媒体在舆论场域中的话语权机制直接影响社会公众的政治权利诉求,其核心因素是媒介赋权与冲突表达。现阶段的媒介传播特征是去中心化,无论是个体、群体还是组织传播,都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这实际上是媒介赋权的直观表现。媒介赋权产生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及一系列媒介技术的创新开发为舆论场域中话语发布与意见传播奠定了基础。在媒介赋权背景下,传受双方的传播隔阂被打破,即时、交互、融合的传播思维加上完善多元的媒介形态促使主流媒体不得不构建合理的话语权分配机制,以权利平衡并维护场域稳定。其次,在舆论场域中,文化资本通过信息、意见两种形态实现资本转换。由于赋权作用机制,话语权分配比现实社会要公平得多,在舆论场域中,主流媒体赋予了任何一个人、组织或群体相对平等的话语权机制。这说明媒介赋权满足了社会大众在舆论场域中的政治权利诉求,是主流媒体话语权机制公平的根本影响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认为,舆论场域中的话语冲突实际上是社会大众现实政治权利诉求的直观体现。由于舆论场域的主体与客体随时转换,因此,往往多个话语权体系在同一个时空场域不断博弈,比如,社会知识精英话语、商业资本话语和底层草根话语等。不同话语代表着不同政治权利诉求,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引导机制实际上是合理、公正地满足各阶层政治权利的诉求矛盾,从而解决话语冲突,引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谐健康发展。 3.社會文化认同——缩小传播知沟,扩大文化资本 主流媒体在舆论场域中的话语权影响还表现在维护社会文化认同,具体表现为缩小传播知沟,扩大文化资本两个方面。在新兴媒介语境中,技术与思维双向创新的舆论场域比传统大众传播舆论场域更具备多元化话语机制,其影响作用也从经济、政治辐射到社会文化层面。繁荣社会主义媒介文化是当代媒体的时代任务之一。结合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来看,不同资本之间的交换、融合形成了场域活动。舆论场域作为现实社会的直观反映,在匿名传播机制下模糊了场域主体的社会身份,进而以知识转化作为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这种文化资本的交互融合将社会各阶层文化资本予以共同展示,通过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机制不断向社会各阶层传播,形成了不同文化圈层的交流融合,比如,社会精英文化、专家文化和草根文化等。在话语权分配作用下,不同传播主体得以掌握各种类型的文化资本,从而实现文化流通,在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有效缩小知识鸿沟,为社会文化一致认同垫定了基础。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徐艳学者认为,主流媒体通过在舆论场域中不断进行话语权分配实现了文化交往的传播目标。在媒介赋权背景下,传播活动的时空一致性扩大了其话语权影响,让舆论场域中的文化资本不断融合扩大,以“1+1>2”的文化资本结构输出,实现了社会文化繁荣目标。这种话语权机制是社会文化认同的重要保障,在扩大社会文化资本的前提下弥补了现实社会中文化传播的圈层性与有限性缺憾,为社会文化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 场域的话语权作用机制 1.使内容生产焕发活力,促进产媒结构优化 新兴媒介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介的赋权机制,通过互联网UGC模式保障了个体、组织和群体的媒介接近权,改变了以往媒介精英主导的话语内容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产媒结构的科学优化进程。目前的舆论场域话语生产体系主要有民间个人的UGC、职业机构的OGC以及专业人士的PGC等。不同的话语内容在目的、表达方式与内容倾向性方面都不尽相同。这种多元化话语表达或理性讨论将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碎片、感知思维进行多元化表达,强化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场域中的话语机制调节作用,在新媒体赋权背景下,不断鼓励与引导多种不同声音在舆论场域中进行意见传播。此外,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机制往往起到平衡作用,即在舆论场域中公平公正地进行权利分配,使得在传统大众传播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底层大众有了充分的自由表达权。这种平民化视角既缓和了主流媒体与大众话语表达之间的冲突矛盾,又通过议程设置与把关作用将重大事件予以客观诠释,彰显了主流媒体的灵活产业结构与报道策略,是新兴媒介语境下产媒一体化发展的有力证明。 2.打破刻板印象,引导集合行为 主流媒体在舆论场域中的话语权机制对打破刻板印象,引导集合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胡塞尔提出的“共同视阈”,还是海德格尔提出的“共在思想”,都表明新兴媒介语境赋予了传受双方一定的主体间性。这种转化与融合的特质可以促进话语体系的多元化重构。主流媒体作为中国新时代话语体系的主要构建者,可以利用科学话语体系打破传统视域下的话语刻板印象。此外,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的曲升刚学者表示,新媒体赋权与互联网低门槛的现状也导致了舆论场域话语体系的混乱无序,大量复杂的信息流不断充斥在场域内并极易引起群体模仿与群体感染现象,甚至造成舆论暴力与谣言机制的媒介危机。因此,在舆论场域中,由主流媒体充分发挥媒介公信力并构建话语体系是引导集合行为的有效保障,是赋权背景下传受双方在舆论场域中科学、积极、客观参与理性讨论与话语表达的前提。 3.重构传播伦理,提升媒介公信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阶段主流媒体在舆论场域中的话语权调节作用较为灵活,避免了以往全面封锁负面消息,习惯以正面议程设置引导公众的主观误区,对重构传播伦理,提升媒介公信力起到促进作用。新兴媒介的兴起促进了社会媒介形态与传播活动的多样化,但同时也导致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恶性融媒竞争态势。大量自媒体以受众市场为导向不断传播低俗、媚俗等信息内容,以达到经营目标。在这种现状下,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场域的话语权作用,建立新型的媒介传播伦理并适度引导舆论发展。以突发性公共事件为例,以往的主流媒体往往以全面封锁的话语机制强势占领舆论制高点。这种正面引导往往带有严重的俯视感,与社会大众的感官心理和认知结构不相契合,因此,收获甚微,甚至进一步激化了舆论态势。在新兴媒介语境下,舆论场域的多元化话语体系迫切需要主流媒体的适度引导与全面真实的调节。这种满足受众认知结构的话语体系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澳门科技大学传播学院的王浚丞学者表示,主流媒体在舆论场域中的话语权调节应该从冲突入手,以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引导打好舆论引导攻坚战,全面洞悉舆论的动向与核心,以真实有效的话语机制提升媒介公信力,从而消除舆论危机,维护舆论场域的和谐稳定。 四、结语 破而后立,晓喻新生是传统媒介语境中的释放式话语体系向新兴媒介语境中赋权式话语体系转变的核心。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交往活动与媒介行为动向,主流媒体只有充分意识到舆论场域中的话语权影响范畴,科学合理地发挥话语权调节作用,才能实现传播效益,彰显新兴媒介时代的发展优势。新兴媒介赋权趋势下,舆论场域中的传受双方不断交互融合,话语体系变得多元化且话语权动向呈现复杂性,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挥了重要影响。因此,主流媒体要不断优化话语权构建机制,勇于承担媒介责任与义务,维护好场域和谐,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法]皮埃乐·布尔迪厄.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 李猛,李康,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王冬冬.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对社会权利结构的影响研究[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16-124. [3]王有芳,闫石.媒体的社会责任——从各类媒体对新闻的不同发声角度谈起[J]. 出版广角,2015(8):80-81. [4]漆亚林,王俞丰. 移动传播场域的话语冲突与秩序重构[J]. 中州学刊,2019(2):160-166. [5]曲升刚. 主流媒体媒介融合的结构性矛盾思考[J].青年记者,2019(5):55-56. [6]王浚丞. 主流媒体提高公共危机舆论引导力的思考[J]. 青年记者,2019(3):48-49. [7]徐艳. 网络舆论传播在新媒体中的体现与社会影响[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11):51-53. [8]闫方洁. 从“释放”到“赋权”:自媒体语境下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嬗变[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7):147-15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