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齐白石与毕加索的绘画艺术比较 |
范文 | 米仁尼沙·艾山 摘 要:齐白石与毕加索的绘画艺术之间的比较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首先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画家,自他的艺术风格成形诞生以来,就成为人们研究和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的读本,在国外齐白石的绘画也享有高的地位,他的绘画里简朴的画风投射出的深奥,一直令人思索,人们热爱齐白石、渴求达到齐白石的境界。论文的宗旨是了解齐白石绘画思想对中国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在近代的中国画家的理念里,我们能找到齐白石的影子,就齐白石的绘画而言,一个外国人——毕加索,对他的绘画产生了影响。齐白石出生于寒门,经历了北漂生活,面临时代政局的变迁,承受生命危机时刻内心的痛苦抑郁,而同时代的毕加索的境遇也如此。毕加索是高产的画家,他的绘画寓意深远,大巧若拙的风格从毕加索的艺术中流露,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从诞生之日就影响着西方人们的思想,虽然齐白石本人未必认同毕加索的绘画思想,毕加索也不一定完全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但他们之间却有某种共同点。齐白石是一位大气晚成的画家,长期练习、创新到晚年的领悟,齐白石的作品淡泊、宁静、童趣,和毕加索的绘画精髓契合。毕加索参加过革命,后来云游四方学习艺术,而齐白石从木匠转型到画家,晚年开始“我行我道”,他们有可比性。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的主要结论是借中西方的思想来分析齐白石和毕加索的绘画艺术。 关键词:齐白石;毕加索;绘画艺术 一、东、西方艺术的思想精髓 西方绘画突出描绘现实世界,强调对客观现实的模仿,这和西方哲学传统有关。就柏拉图、及其门徒亚里士多德,两个人的思想观点不尽相同:柏拉图的观点更加理性一些,他认为人所处的真实世界是对一个不可见的理想国的意识反映,人的所见所描绘是就真实世界而进行的复制,这不过是复制的行为;而徒弟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没有追随老师,他认为艺术家描绘的可见的万事万物其自身具有无比真实。这师徒是有着分歧点的,然而他们都赞同所有艺术的实质是对生活的一种再现。他们重点说明的艺术是模仿真实世界的美学观点影响着西方的审美观。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是特定的哲学系统主导的,与西方的《诗学》,在一同时代诞生的《乐记》中强调着“乐者,通伦理者是也”“乐者,德之华是也”。说明了中国有着与西方强调的模仿学说背道而驰的前进方向。西方的美学突出事物和“真”的一致,在中国的美学中表现在与“善”的一致,这也形成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观。可以看出,东方的美学观点很多时候把审美的价值和伦理价值相统一。第一个我们可以理解为“纯的理性观念”,第二个则是“实践的理性精神”。在此不得不提东方哲学思想与文人画家的联系,老子写的《道德经》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最原始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山水画研究的理论源泉。后来随着禅宗和古典美学的介入,逐步形成了中国山水画一套完整的高深莫测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从而使中国山水画高峰迭起,文脉连绵,“香火”越来越盛。可见中国山水画与老子的《道德经》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 古代哲学家在保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同时,却也被社会边缘化,这也许是老子出关的原因《道德经》中思想成为中国人行为的准则,人们以此作为价值观,万事的原理就在我们心里。中国美术史是民间美术为主的历史,笔墨是原始劳动的积累,中国传统哲学、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六亲失和”才有孝道之说,绝学无忧,唯之兴阿,学问知识是忧愁烦恼的根源,世人都精明灵巧,贵贱善恶是非丑,生活应该淡然,而追求精神的提升。老子的思想在我们当代中国似乎不合时宜,在现在大多数人看来老子思想是古墓里腐朽的陈尸,现在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并且没有一件事情是不能被怀疑的。在中国人的文化思维中是特别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国人强调和谐、平衡,自古至今很多人认为宇宙是天、地、人三者的平衡和谐互融,强调人类只是自然界中的一个能量体,并非主角。这也再一次强调,中国的哲学观念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社会的层级之间应该是一种互助、顺应、贡献、平和的关系,突出每个人所谓的“小我”应该建立在群体的乃至世界的一个“大我”舞台。从上面两个观点的表述中,我们还不可以传达出中西美学思想的千差万别,但我们已经可以知道文化的差异产生的巨大反差,这也是一种魅力。 二、齐白石与毕加索的绘画思想 (一)齐白石艺术的底蕴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画师,齐白石最好的作品是在耄耋之年,他繁荣艺术底蕴体现大智若愚,在艺术上齐白石是知足的,他在成名之后依然低調谦虚。天下莫柔弱于水,但它却有攻坚克强的能力,齐白石表面柔弱的外表之下性格中有刚强的一面,他的作品安闲自得,是一位有智慧的画家。自然的日子,道以自然为主体,超越了以往文人画家的观念和格局。之后齐白石绘画题材观念与变革创新开始独具特色,齐白石从一个底层的画家一跃而成为画坛巨匠,可以说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当然也应证了那句名言:“时势造英雄。”他本人喜爱八大山人简洁孤傲的绘画风格,最终确定了自己的风格,他说自己“衰年变法”,这在画家当中也是少有的。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齐白石的“衰年变法” ,这是齐白石在老年转变画风取得的结果。 (二)毕加索的艺术观念的底蕴 毕加索从小受到父亲良好的美术教育,很快就有了惊人的成绩,我们完全能从毕加索少年时期的作品中找到他的绘画才能的闪光点。此后毕加索绘画题材观念与变革创新更加突出,毕加索将满腔的热情倾注到自己的绘画艺术当中,其绘画有其哲学的价值,谈到人所看到的事物不分好坏不影响其本质,亦有矛盾的内容。人类本质上追求物质上的改善,但我们又喜欢把精神上的追求放在嘴边,探索传统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共存体现在绘画里面是感性和理性的问题,如何提高理论修养和创作精神,是我们进入了一个后现代化的状态趋势。立体主义时期风格特点是在平面上表现一个事物的全方位空间。毕加索在 91岁的时候还在孜孜不倦地创作,在继续完成他的惊世之作《戴帽子的男人》的又一年,毕加索去世了。《戴帽子的男人》是毕加索晚年的作品中非常宝贵的一幅画。在画面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中国的水墨画的特色,作者仿佛已经化身文人墨客,毕加索在画这幅画时是有种超越的,他不再局限在西方绘画的框架理念之中,画家的这种超越对艺术的创新而言是非常宝贵的。毕加索从不喜欢拘泥于某些画风框架之中,他敢于尝试,这也是他在世界都为人盛赞的原因。张大千也出于崇敬见到毕加索,毕加索在张大千的面前,表达出了自己和中国绘画的艺术的热爱,这些都令人惊叹,很多人说毕加索人老心不老,笑对人生,这也是画家自身的写照。毕加索人生中最后的自画像体现了他的毕生追求。 三、齐白石与毕加索艺术的比较 铸就齐白石一生的基石,是深入传统的学习,具有深厚的生活根底、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喜欢又擅长艺术创作,有着特殊的生活经历。毕加索眼中的齐白石是伟大的,他的处境可以用老子思想中的“善”“道”观点来解读,他的成就是自己反省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的产物和结果,整篇论文在写为什么老子哲学对文人画家有影响。齐白石绘画最大的特色就是一生不搞妄作,没见过的东西,没有仔细研究过的东西,他不画。第二大特色就是崇尚自然,入他画的大都是一些普便可见的事物,他自己可能没有察觉,他的“灵性”,这个“灵性”也是我们强调的天赋,任何绘画佳作都是努力的结果,当然也要天赋加以突出其闪光点。很多艺术家可以遵循“灵性”的指引去发挥自己的潜质,让自身更加超脱。西方哲学史是一个批判的过程,中国哲学强调经验,由此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强调情感的表达,绘画观念中突出的“幻、空、无、虚”是哲学观念在绘画中的体现,在西方的传统中特别强调再现形式,推崇“形、有、实、颜”将理性的精神放映在艺术中;而中国的传统绘画中的造型、透视,笔墨则是西方绘画观念中少有的,西方的传统绘画中的空间、形体、光色又是中国绘画中不急于反映的,由此造就了两种观念下的两种艺术风格,它们各具特色、美好无比,如今的现代绘画在世界越来越交融的背景下,开始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交融发展创新。中国美术对画家的要求是人和自然之物是合一的,西方艺术爱追问文化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共存在绘画里面是追问感性和理性的问题,理论修养和创作精神的问题,我们进入了一个后现代化的状态,现在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这映射到艺术上是正面的现象。 四、结语 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画画家开始把扩展描绘对象视为改变面貌为主要门径,其中齐白石是一个伟大的变革者和见证者。在西方的艺术观念中侧重对现实重现。在中国的绘画理念中强调意象和意境,讲求一种空灵和“只可意会”,种种的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再现学说和表现学说,这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好坏,如果两者可以交融是最好的,即西方的艺术观念与中国画的艺术观念相容,这肯定是中国是画发展的一个方向。现代的中、西方绘画艺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它们仍然保持各自的理念,这对东、西方审美差异而言是好的,东、西方审美思想融合、又各具特色的发展是最好的发展。 注释: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8:20. [2]杨长喜.谈道德经与中国山水画[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2):8. [3]姚淦铭.老子与百姓生活[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218. [4]邓文涛.破译道德经密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82. [5]水天中.歷史、艺术与人[M].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137. [6]契普.欧美现代艺术理论[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28.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86-93. [2]姚淦铭.哲思众妙门:老子今读[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2001:64-98. [3]冯家禄.道德经三解[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77-112. [4]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学校教师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3-233. [5]谢雰.美术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34. [6]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伍新春.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8:114-127.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55-67. [8]毕加索.毕加索[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55-67. [9]约翰·伯格.毕加索的成败[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77-112.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