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工笔画中没骨技法的写意精神研究 |
范文 | 张洁 摘 要:没骨技法是一种独特的绘画方式,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一直遵循我国国画绘画方式所运用到的审美标准。意象表达作为我国国画审美中的审美宗旨,在没骨技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文章将针对工笔画中没骨技法的写意精神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工笔画;没骨技法;写意精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没骨技法在中国绘画史上也不断发展着,随着现代工笔画的兴起,没骨技法得到新的变革与传承,将中西方绘画艺术巧妙地融合到一起,不仅开创出全新的现代没骨技法体系,还为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使现代工笔画拥有独具特色的艺术风貌。 一、工笔画中没骨技法的表现 (一)工笔与没骨 工笔一词最早明确出现于清代的画史画论里,在由邵梅臣所编写的《画耕偶录》中曾出现多次,主要是指用工整细密的创作手法描绘景物或者是现象,“工”是其主要表现特征,同写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统工笔画在创作过程十分严谨,用线方法十分讲究,是在熟绢、熟宣纸上运用精湛细腻的创作手法所创作的物与像,将画家的主观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绘画艺术作品能够形神兼备。工笔绘画在创作过程,所刻画的事物不仅造型严谨,用色统一,而且拥有浓重的中国民族审美意趣。从传统工笔绘画作品来看,运用传统工笔绘制手法所绘制出来的绘画作品呈现“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的特点,导致绘画结构具有一定的呆板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工笔画绘制手法已经难以满足绘画艺术的发展需求,一些优秀的绘画艺术家不断将其他绘画方式运用到工笔画绘制过程中。通过将工笔与没骨结合到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工笔绘画艺术形式。现代工笔画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在颜色上均不再依附于严谨的线条,而是将没骨技法的创作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逐步跟着创作者的思想意识朝着“意”的方向发展,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通过将新的绘画元素运用到工笔画创作活动中,在整个创作过程将运用各种各样的绘画原料,绘制出多种多样的机理效果,有效提升用墨盒用色的生动性与装饰性。 工笔画中没骨技法在整个运用过程对水、墨、色三者之间的融合十分重视,通过借助水的作用,使墨与色之间能够相互渗透,有效摒弃传统绘画工艺中的渲染手法,让线条不再受画面结构的限制与制约,整个画面造型更加符合绘画者的表达意图,有效提升了整个画面的韵律感与节奏感。通过运用没骨技法所创作出来的肌理效果不仅将传统工笔绘画中所要表达的意境展现出来,还能够有效丰富欣赏者个人的视觉感受,增强整个画面的雅致与韵味,同时符合现代审美观念,不仅对传统绘画技艺进行继承,还对绘画技艺进行创新,为工笔画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二)没骨技法的写意精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化成为各国文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工笔画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绘画的主要形式,在整个绘画创作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工笔画在绘画创作过程,无论是语言表达方面,还是技法形式方面,均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发生变化,使其拥有独特的艺术内涵。传统工笔画在绘画过程中无论是在用线还是在用色上,均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凭借三矾九染的传统技法对整个画面进行层层渲染。现代工笔画中所运用的没骨技法是对传统工笔画的一种革新与创造,通过运用积色积墨法和撞水撞粉法,使工笔画拥有新的艺术创作形式,有效提升绘画作品在视觉上的冲击力与感染力。现如今,没骨技法在现代工笔画中被广泛运用。 工笔画中没骨技法之所以能够被大众审美所接受,主要是由于这种绘画技法容传统工笔精神与时代特征为一体,与大众审美思想中的写意精神相吻合。没骨技法中所蕴含的写意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的积淀成果,符合我国哲学思想与我国审美标准,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从美学发展視角来看,工笔画中的没骨技法是一种独特的写意观念,表现在审美形式与审美取向两个方面。在我国绘画艺术中文人水墨画可是其重要代表,该绘画艺术作品的形成与推广推动我国审美意识朝着褒“写”贬“工”的方向发展。例如苏轼运用没骨技法所创立的文人绘画概念“墨戏”,在整个绘画作品中着重突出绘画艺术的游戏性与消遣性,这种绘画手法呈现一种重“意”而轻“写”的态度,但是这种创作手法却将哲学思想与美学思想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与我国当代工笔画创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工笔画中没骨技法的写意精神 (一)撞水撞粉法 撞水撞粉法是现代工笔画中没骨技法中最常运用到的表现方法,居廉和居巢是该画法的创建者与革新者,对岭南画坛的创作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撞水撞粉法是一种在颜色没有完全干透之前将水滴或者是白粉之类的颜料在色块上,通过水与颜色或者是白粉与颜色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流通、相互冲破,在自然状态下形成具有丰富变化的渍痕效果。撞水撞粉法起初产生于明代花鸟绘画艺术中所运用到的破墨法。破墨法在绘画过程注重墨汁与水之间的相互交融,通过墨汁与水之间的交融作用在画面中形成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极具趣味性与艺术性。在工笔画没骨作品创作中,该方法被广泛应用。虽然这种绘画方法在画面上没有留下任何画笔的痕迹,但是水渍边缘的轮廓成为水迹线,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将书写的意趣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不仅去除了传统工笔画中所蕴藏的呆板色彩,还将其发色效果良好地展现出来。 例如,米征在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所展示出来的《似水流年》就运用到撞水撞粉法,水与颜色之间相互交融,用没骨技法将孩子身上的衣服呈现出来,通过色块与色块之间的组合、水与颜色之间的相互交融塑造出具有天然艺术形态的背景效果。在植物色块没有干透之前添加清水与粉,其中粉不仅指白粉,还指其他粉状颜色,通常是指粉状矿物颜色。这种绘画方法对水的应用十分重视,通过水的作用使墨产生不同的浓淡变化与干湿变化,也就是古人在绘画中经常提到的“墨分五色”,与现代化绘画中所追求的雅、清、逸、疏的审美特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效保证色块的自然性与色彩的绚丽性。 (二)积色积墨法 在传统没骨技法中积色积墨法是典型的绘画手法,整个绘画过程具有较强的厚重感,往往被运用到叠色的绘制过程。积色积墨法是用厚重的颜色不断堆积而成的一种绘画方法,在现代化工笔画中主要是指用矿物颜料通过多层堆积的方法绘制图画。这种绘画手法经常被运用到果实的绘画中,凭借积色积墨的绘画方式,将深颜色与浅颜色相互堆积到一起,将果实成熟情况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繁英落尽果实红》就是利用颜色不断堆积而成的一幅工笔重彩型的没骨画,整个画面中通过运用积色的绘画手法通过颜色与颜色之间的相互堆积形成一种硕果累累的画面感,并运用积墨的手法对果树的枝干进行深入刻画,有效提升画面的厚重感。积色积墨法在绘画过程所运用到的水分相对比较少,极少会出现稀疏或者是浓厚的状态,主要因为这种绘画方法大量运用纯色,使整个画面拥有凹凸感与立体感。积色积墨法运用颜色将材质所具备的美感彰显出来,凭借“积”的方法使整个画面具有较强的色泽感,从而达到独特的意象表现效果。 (三)混撞冲渍法与交错点彩法 混撞冲渍法与交错点彩法是当代没骨工笔画家李魁正所创作的绘画方法。李魁正在绘画过程充分借鉴西方绘画技法,将中西方绘画艺术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创作中用一种全新的没骨绘画方法,实现对没骨画法的创新与改革。混撞冲渍法以传统没骨技法中所运用的撞色撞粉法与积色积墨法为基础,将先进的西方绘画艺术理念融入其中,形成独特的混撞冲渍绘画效果。即以撞色撞粉法为基础,对其实施混撞冲渍处理,通过调整白粉或者墨色,使多种颜色能够有序融合到一起,实现多种颜色之间的相互碰撞,构建一种具有自然性的流动肌理;以积色积墨法为基础,对其实施混撞冲渍处理,在颜料没有完全干之前在上面滴上水或者是滴上白粉,使画面上的各种色彩之间能够相互交融、相互冲撞、相互渗透,进而达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效果。交错点彩法充分借鉴西方印象派在绘画过程所运用的点彩技法,实现对传统绘画技法的改革与创造。交错点彩法是将画面中的颜色按照预想的色度、色相交错堆积在画面的每一个点上,通过多次渲染组合,有效做好画面上的敏感处理工作,使画面上的各个色块衔接更加自然、贴切,整个绘画过程无需用线勾勒其外轮廓。这种全新的没骨技法将传统没骨技法结合到一起,实现对现代没骨技法的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将传统工笔绘画技艺与没骨技法结合到一起,实现对传统绘画技艺的改革与创新,有效打破传统绘画技艺在结构与形式上的局限性,使整个画面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增强视觉效果,突出创作者的思想意识与审美境界,不仅是对我国传统绘画技艺的传承与发扬,还是对我国传统绘画技艺的改革原创新,为我国工笔画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罗春辉.现代工笔画中没骨技法的写意精神[J].书画世界,2018(12). [2]袁峰.清新雅静—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艺术风格对《陌上花开》系列创作的启示[D].聊城大学,2018. [3]王金志.“凹凸造型体系”初探[D].西安美术学院,2017. [4]卢倩倩.当代没骨花鸟画形式语言的拓展和应用[D].重庆大学,2017. [5]左晨.论高校花鸟画教学中没骨画技法的运用实践与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7(7). [6]刘启扬.没骨花鸟画的演变及其在当代的创新发展[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3). [7]马娟.水墨写意花鸟形象在现代服装图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 [8]马俐.论恽寿平“没骨”宫廷风对陶瓷粉彩装饰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5(24). [9]陈立娟.“没骨”在现代工笔画中的创作表现[D].江西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 西寧市群众文化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