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花鸟画的“式”与“势” |
范文 | 冯靖伟
摘 要:“式”指中国画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的程式化样式,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最大特征;“势”体现了中国画形而上的法则,代表了布局之阵势。明代李日华说:“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有形有“势”才可有韵有性,可见“势”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历代名家无一不是造“势”的大师,对“势”的探索与研究,因时代的进步不断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是中国艺术中具有自身独特美感的一门艺术,花鸟画构图中的疏密、开合、虚实等,都是对其“式”与“势”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花鸟画构图;程式化;布局阵势;“式”;“势” 花鸟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清代,花鸟画展示了独特的耀眼光芒,且这一时期的名家独具风采,他们的作品亦备受世人瞩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他们的作品来了解花鸟画构图。任伯年,海上画派的佼佼者,他的花鸟画集众家之特长,个性鲜明,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为清末画坛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吴昌硕,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其作品独具特色,用最传统的艺术因素塑造了崭新的艺术风格。此二人在花鸟画领域地位高且影响深远,这里我们将以任伯年的《桃花鸟石图》(图1)和吴昌硕的《四季花卉屏》(图2)为例,简单分析中国花鸟画的固有程式及其所展示的布局阵势。 《桃花鸟石图》是任伯年1878年在绢本上所作作品,首先我们可以看出此作品构图为三角形构图。众所周知,在几何形体中,三角形是最为稳定的一种图形,它给人以安定、平稳的感觉。从任伯年这幅作品的画面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外部轮廓中不难看出其创作时对于画面的陈设布置,画面中桃花、鸟、石各自占据三角形的一个角,以静制动,使画面生动活泼,且呈现平和之态。其次是画面中的留白,虽不着笔墨,但能营造出气韵和画面的灵动,获得无穷妙趣,且留白与画面中的事物阴阳互补,相得益彰,留白部分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不仅使主体与客体之间产生距离感,而且还能够给观者留有想象空间,进而使观者更能体会到画家在作品中所赋予的情感。最后在于设色,这幅作品采用了没骨画法,画家在造型时抓住事物主要特征,取其有代表性的主要部分,舍去次要部分,使物象形神兼备,同时体现了中国绘画大道至简的道理。任伯年在传统的笔墨之中掺以水彩画法,色彩淡雅明净,风格温馨活泼,极具创造性。 《四季花卉屏》是吴昌硕晚年所作作品中入神之精品。这四幅画作分别描绘了牡丹水仙、荷花、菊花和梅花的姿态面貌。其画面除却三角形构图还包含“之”字形构图,这种布局陈设会使画面产生节奏感,具有韵律美,且枝叶枝干之间、花朵花叶之间相互联系紧密,又采用三线布局,即主线、辅线和破线,三线构图相辅相成,打破了画面的呆板布局,使其构图丰富多变。在设色方面用色大胆,喜用重色,如第一幅牡丹水仙中,画家大胆使用红色与绿色,形成了冷暖色调对比,使画面和谐统一,造就其勃勃生机之“势”;而第二幅画中,画家则采用泼墨法画荷叶,寥寥数笔直接写出荷叶的风貌,与荷花之间相得益彰,使画面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第三幅画则是以气势取胜,直观画面我们能体会到一种从右角向左下角的一种倾斜之势,而一赭一墨两块直立的巨石则挡住了画面的倾斜,保持住了画面的平衡;最后一幅画则是最精彩的一幅,它既写出了梅花的傲骨,又写出了梅花的冷香,以无形画有形,仿佛阵阵梅香扑鼻而来,造就梅花大度之“势”。 在以上两幅作品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花鸟画的一些构图章法,有三角形构图法则、“之”字形构图法则,其中还包含着留白、三线构图的美感法则。所谓不同的程式构图所展示出来的“势”也有所不同,加之设色或浓或淡、或明或暗,更能加深“势”的印象。那么,在传承千年的中国花鸟画艺术领域,还有哪些是我们前文中没有提到但又流传已久的布局章法呢? 第一,以小见大——折枝式构图。写花不写全貌,只取部分枝干,却以简单之势造就画面,弥觉雋雅。所谓一叶落,知劲秋,一月圆,知宇宙。这是中国美学和艺术中所反映的中国人以小见大的智慧,也是花鸟画中作者名家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任伯年的折枝式花鸟多以画扇的形式呈现,以一角画其韵,激发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除此以外,在景物的细节处描写也能展示出画家的布局章法,吴昌硕的《四季花卉屏》其四对于梅花的表现可见一斑。画面中梅花的枝干之间穿插错落有致,繁而不乱,且枝干排布主次分明,疏密相间,又有虚实结合,加之花朵枝干之间也开合有序,使得画面排版相互照应,从全局入手描绘景物,展现了花鸟画独特的艺术魅力。第二,“女”字交叉布局。我国古代画梅花(图3)多为“女”字形,所谓“无女不成梅”,而兰花的“破凤眼”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布局使得枝干与枝干之间相互支撑,产生稳定感,交叉重叠的位置又符合黄金分割的规则,使得画面既生动又和谐,造就祥和之“势”,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 总之,中国花鸟画的构图形式丰富多彩,笔墨技巧复杂多变,布局阵势妙趣横生。它在历经千年历史的检验后仍然继续朝前发展,这既与每位画家的努力和贡献息息相关,也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产物,同时它以傲人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它的独特魅力,我们要弘扬前人的传统,继续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 徐文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