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唐人视野下对钟繇书法创作的研究分析 |
范文 | 孙雪妮
摘 要:在书法艺术中,钟繇对初步形成的楷书进行了整理汇总,继而逐渐创建了钟体楷书,对于当时及其之后汉字字体的演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以钟繇的书法创作为切入点,继而分析在唐人视野之下,对钟繇书法创作中字势、结体以及笔法等方面的吸收借鉴,从而更好地促进个人的书法创作。 关键词:钟繇;书法创作;唐人 关于唐人视野之下,对钟繇书法创作的吸收借鉴,主要有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以及宋儋等人。据王玉池先生的论述,颜真卿书法不以姿媚为念,笔取篆隶,实际更近钟繇。而在唐代也出现了学习钟繇书法的非常好的书家,然其书名不显,例如宋儋。因此,本文以钟繇的书法创作作为切入点,继而分析在唐人视野之下,对钟繇书法创作中字势、结体以及笔法等方面的吸收借鉴,从而更好地促进个人的书法创作。 一、唐人对钟繇书法创作字势的吸收 钟繇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成就为出隶入楷,即将隶书楷变,在书法创作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故而也影响了东晋时期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李世民、孙过庭等等。在此后学习小楷的书家大多以钟繇为宗源进行学习。 其中,钟繇的《荐季直表》以及《贺捷表》是出隶入楷的典范之作,二帖字势大多是横向且夸张了其主笔,对其部分笔画进行了精炼,更好地进行空间的布白,在整个结体上没有完全跳脱隶书的笔意,从而更好地展现出当时小楷的书法创作风格。例如在图1所示的钟繇《荐季直表》之中的“路”“欣”,其字势进行了横式舒展,夸张了二字的主笔,即捺画,二字均对横向的捺画进行了开张且对其纵向的笔画进行了缩短,继而呈现出横阔的结体。在唐人视野之下,虞世南对钟繇书法创作中的字势进行了吸收,即在其《破邪论》中的“如”“俗”皆为结体横势且主笔突出(图2)。 除此之外,陶宗仪《书史会要》有云:宋儋小楷“如断涧余花,空庭骤雨。垂心钟(繇)、卫(凯),兼善欧阳(询)”。窦臮在《述书赋》之中,认为宋儋书“祖钟(指钟繇书法)而体流”。如此一来,能够认为宋儋在书法创作中取法于钟繇。例如宋儋的《接拜帖》,整个书法作品有古拙之气,楷书多带有行书的笔意,整个字势与用笔变化丰富,整个线质饱满厚重,而也有捺画带有隶意。如图3所示的“之”字,分别在宋儋《接拜帖》与钟繇《宣示表》中出现,二字在结构上非常接近且笔画之间的轻重、角度等字势关系十分贴合。 二、唐人对钟繇书法创作结体的吸收 钟繇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关注结构上的穿插位移。如图4《荐季直表》中的“圣”“效”,在结体上进一步打破了左右的平衡关系,而是追求方正之中的高低错落,从而夸张了整个字的对比效果,且进一步重构了结体的趋势。“圣”的左半部分“耳”更显宽博,而下方“王”更偏向右,从而托住上面的口字,更显奇险;而“效”字则左右的大小对比较为明显,即左大右小,其中右边的“力”下移了重心,从而协调了左右关系。 在唐人褚遂良的书法创作中也能见钟繇书法创作特点。此外,早在阮元《南北书派论》中便提到“北派由钟繇、卫瓘、索靖及崔悦……等,以至欧阳询、褚遂良”。在褚遂良的楷书创作中能见隶意,究其原因是其书法植根在隶书之中,与此同时也对钟繇的书法进行了学习,故而在其《千字文》之中能够见的钟繇书法创作特点,即其结体上的穿插关系。例如在褚遂良的《千字文》(图5)之中出现的“赖”与“能”,均为左右结构。其“赖”向左倾斜,左小右大,而最后一笔点画又将整个字的重心向右拉伸,进一步协调了整个字的中心;而“能”则为左大右小,左半部分较为中正,右半部分稍靠左,于中正中见变化。 表1将宋儋《接拜帖》与钟繇《宣示表》之中出现的单个字进行对比,如“宴”“安”“昔”“贵”等字,其结体与字势皆为略向右上方倾斜,且在其中出现的四个长横则比其他笔画均明显,可看作该字的主笔画,将字的重心置于横画的右部分,让整个字的结体更显活泼灵动。通过将褚遂良的《千字文》、宋儋的《接拜帖》与钟繇的《荐季直表》《宣示表》中单个字进行论述与对比能够发现,唐人视野之下对钟繇书法创作的宽博结体进行了吸收借鉴。 三、唐人对钟繇书法创作笔法的吸收 据张怀瓘《玉堂禁经》有云:“今(唐中期)论点画偏旁,用笔向背,皆宗元常(钟繇)、逸少(王羲之),兼递代传变。”故而发现,在唐代中期论述偏旁以及点画的时候,用笔的相背以及相向皆是学习钟繇和王羲之,且代代相传。从而能够进一步发现,在唐代,钟繇的书法创作特别是点画、用笔等方面是主要的取法对象。钟繇创作中的用笔依然保留了篆隶之中的中锋用笔,在其形态方面不仅保留了篆书之中的圆转,并且也保留了隶书之中的左右伸展。例如钟繇在其书写长横的时候大多左右伸展开来,前重且占比例较大,而后轻且占比例较小,呈现横张的字势,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是露锋起笔,顺势落笔之后便调整笔锋,继而行笔,整个长横爽利而又干脆。图6中“贵”“言”皆为如此,长横作为其主笔画,前重后轻且左右舒展,呈现横向伸展的字势,露锋起笔,继而加入提按行笔,回峰收笔,整个长横干脆而富有变化。因此,钟繇的创作在笔触方面天真自然,毫无扭捏姿态,顺势入笔继而稍顿,将笔锋藏于画中一直行至其末尾部分顺势收笔,加强了用笔之中的厚度以及力度,从而能够看作是质与力的集中展现。 在唐人视野之下,宋儋对钟繇的笔法进行了吸收借鉴,例如在表1中出现的“宴”与“昔”字与钟繇长横的用笔方式基本一致。“自”字的中间部分的两个短横则更靠近左边部分的竖画,与此同时把短撇放置在第二笔的竖画以及之后横折钩的虚接部分,从而造成了空间布白的变化,也让整个字内的空间更加灵动有趣。因此,经过单个字的对照分析能够发现,在宋儋的书法创作中,其笔法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看作是源于钟繇的书法作品的笔法,故而能够发现宋儋和钟繇书法创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师承关系。 四、结语 综上,通过对唐人视野下对钟繇书法创作的研究和吸收进行了梳理,自身对钟繇书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当前书法创作中也应该关注一脉相传与源流,以当代为跳板,上溯古人,关注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融入自身的创作,从而找到符合自身艺术特点的书法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国碑帖名品·钟繇小楷[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 [2]沈萍萍.浅谈钟繇书法中隶书楷变的艺术风格[D].厦门大学,2017. [3]黄玉立.浅析钟繇的书法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 [4]陶宗仪.书史会要[M].上海:上海书店,1984. [5]阮元.揅经室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 [6]潘运告.张怀瓘书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作者單位: 西安工业大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