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谈齐鲁婚嫁用民间美术作品之大美符号
范文

    摘 要:本文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对齐鲁各地婚嫁用民间美术作品中触及爱情、生命的大吉大利的和合符号、喜庆符号、祈子符号、教化符号、祈福禳灾符号予以分析研究,总结得出民间美术作品在“崇礼重教”的齐鲁婚俗礼仪中,融审美意蕴、情感寄托及人文教化于一体,流露出齐鲁百姓对新生命、新生活的无限渴望及深层祝福,折射出齐鲁新人对于瑞福吉祥、恩爱美满、子孙繁盛、家业兴旺等不变母题的炙热追求的结论。

    关键词:齐鲁;婚嫁;民间美术

    五彩斑斓的符号艺术,是齐鲁婚嫁用民间美术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黄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渗透着博大谦恭的儒家文化,积淀着胸襟广阔的海洋精神,它们按照齐鲁女子们的内视心象进行造型,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齐鲁百姓对新生命、新生活的无限渴望及深层祝福,折射出齐鲁地方农耕时代婚俗文化中的大美情感。

    1 和合符号

    《礼记·昏义》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其中所言“合二姓之好”,不仅是父母兄长、亲朋邻里对新郎、新娘两位新人要相濡以沫、并蒂同心、和合美满、白首不渝的简单期许,更是对两姓大家族关系缔结,自婚礼之日起,家和人旺、人旺事兴的美好期待。

    在临沂地区,除了精致华丽的绣着“金鱼串莲”或“并蒂鸳鸯”的踩堂鞋之外,一箱针脚细密、做工考究的“满家鞋”也是嫁妆必备之物,用于新婚三日“开箱”时,新娘作为特殊礼物赠送给夫家每人一双,取夫妻“成双成对”“同偕到老”以及新人过门“大家庭和谐”之象征意义。其中,男人的鞋子通常粗线纳制、黑帮厚底,女人的鞋子全部手工刺绣,而且根据年龄不同分别装饰以不同的纹样符号:婆母的鞋头绣制“佛手”“桃子”“双古钱”,或者“蝙蝠”“祝寿八仙”,称为“福寿双全鞋”;大姑子、婶子、大娘、妯娌们的鞋面绣制“梅兰竹菊”“牡丹”“玉兰”等,祝颂其品德高尚,富贵长春;小姑子年龄尚轻,所以,为其准备的鞋子不但需要绣制鞋面花,鞋帮花也要新颖别致,通常饰以“凤凰展翅”“杨柳春篮”等图案;娃娃们的绣花鞋多为蝴蝶、狮头、虎头、驱邪“五毒”等可爱或佑护形象。从讨鞋样、托鞋样到打纸确儿、纳鞋底、配线、绣花、上鞋面,新娘怀着幸福的心情,将小门户十几双、大家户几十双合脚又美观的鞋子做下来实为不易,所以,在鲁南自古就有“姐夫好跟,可大鞋难做”之婚俗幽默调侃。

    在烟台地区,姑娘结婚,用男方送来的面粉烙足够的花色“喜饼”一定是娘家人最为重要的筹备工作,因为“饼”谐音“并”,有“合并成一家”“小夫妻合二为一”之意,其别名为“喜果子”,又含有“结果子”“添喜”的深层期盼。其中,大而圆满的“囤底饼”用于新婚之日供亲朋好友们分享和品尝,取名“囤底”,是希望女儿未来的日子宽裕富足,家厚粮丰;个头小巧、质量最高的“洞房饼”,常常盛放于席头盒子里供新郎半夜充饥,有着使夫妻生活融洽的功能,所以又叫“体己干粮”;还有一种喜饼,是供新媳妇三日回门再返回婆家时“分包袱”用的,故称“跑街饼”,在过去人口较多、小麦种植面积相对不足的农耕时代,“跑街饼”的分发数量决定着一个新婚家庭在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喜庆符号

    作为人生的重要礼仪之一,新婚之时,洞房花烛之夜,若登科第。在百姓心中,只有婚姻大典“喜气洋洋”、洞房布置得“红红火火”,婚后才会“喜事连连”,小两口的日子方能“蒸蒸日上”。所以,在齐鲁婚嫁场合,从剪纸到刺绣,从面食到染织,从新人头到新人脚,从庭院大门到新房的角角落落,从陪嫁物件到亲朋的各式馈赠,都充满了如意、喜庆、祥瑞和美好。

    在鲁北滨州地区,婚礼上最为红火热闹的当属各式剪花儿,例如:有“千挑万选”之意,由装扮的“油头粉面”的公婆到村头迎接新媳妇时手拿笸箩反复摇筛的“箩花儿”;有“抬头见喜”“进门见喜”之意,粘贴于门口影壁墙上的“喜上眉梢”花儿;有为拜天地仪式准备的粘贴于院落正房外墙上的“囍”字并蒂鸳鸯、丹凤朝阳、喜结连理“正天地花儿”;有大“福”居中,结合禄、寿、喜、财吉祥纹饰粘贴于新房外墙上的“副天地花儿”;有在红、黄、蓝、绿四色花纸上刻制“幸福美满”“百年好合”“龙凤呈祥”“欢天喜地”等祝语,悬挂粘贴于大门口的“喜过门笺花儿”;有新房之内象征花好月圆、琴瑟和鸣的顶棚花及贴于箱柜、镜子、茶壶、脸盆上的喜气盈门、富贵有鱼妆奁花儿;有代表男女和合、生殖繁衍或者生命母体、生生不息之意的“老鼠吃南瓜”“葫芦万代”“金鸡探莲”“双石榴”扣碗窗花儿。

    3 祈子符号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至孝生育观”影响并统治了中国几千年。在孔孟文化的发源地,在齐鲁地方婚嫁场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子方能延续血脉,有子方能繼承宗祠”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作为婚姻关系的首要功能,祈子生嗣无疑就是齐鲁婚俗礼仪中最为神圣且亘古不变的主题。

    在潍坊地区,用五色丝线为自己及未来的丈夫绣制一对喜庆的夫妻枕是姑娘们的婚前功课,枕头顶上瓜瓞绵绵、凤穿牡丹、榴开百子、耄耋富贵、莲生贵子,鸾凤和鸣,等到婚礼之日,由婆家儿女双全、父母健在的“全福人”如婶子、嫂子等,进行内芯填充,边填边念叨“一填金,二填银,三填就是聚宝盆”,“填一把豆秸,生个儿子当秀才,填一把芝麻秸,生个儿子当大官”,“左一把,右一把,一年下来就生俩”,填枕完毕,再将两双红筷子放到枕头里,封口后,用红缎带将两个枕头背靠背绑在一起,由新郎官抱着,新娘子搭手扶着、拍着,小两口模拟哄看大胖小子的求子祈喜场景十分热闹。此外,在儿女结婚的当年春节,其父母必定会为其准备好杨家埠专题年画贴于新房之中,如“麒麟送子”“观音送子”“福寿童子”“金玉满堂”“五子夺魁”等,这些形象生动且饱满甜润的大胖娃娃年画,无论是双孩单独张贴,还是单孩成双成对张贴,都蕴含着父母亲为一对新人求子纳瑞的美好意愿,以及对子孙延绵、享天伦之乐场面的无限向往。

    在东营地区,蜘蛛剪纸是新娘嫁衣里必不可少的随饰物件。因为蜘蛛又名“亲客”“喜子”,所以,娘家人视其为“喜上加喜”“添丁加口”的喜庆吉祥物,为求得新人子孙满堂,还会在蜘蛛身上剪添不计其数的小点。

    而在济南、淄博地区,大户人家用于婚礼压箱底的陶瓷“春宫雕塑”,则与潍坊杨家埠的“嫁妆画”一样,是父母为新婚女儿、女婿备上的生育启蒙教材。

    4 教化符号

    “以教化民”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三从”奠定了男权社会中女性在家庭中的附庸地位,“四德”实现了女教的价值自觉及行为认同。温柔敦厚、稳重持礼、勤劳节俭、贞节孝顺、心灵手巧、相夫教子,所有这些礼仪规范都深入浅出、内涵外化地贯穿于齐鲁婚嫁礼俗之中,体现在婚嫁用民间美术作品之教化载体之上。

    胶东婚礼剪纸“墙面花”中的“二十四孝图”“回娘家”意在要牢记“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牢记父母的哺育之恩、养育之情,要知恩图报;“男十忙”“女十忙”剪纸则意在婚后男主外、女主内,要自食其力、务本生财、勤劳致富;“鱼跃龙门”“大鹏展翅”“挂印封侯”剪纸则激励夫君树立远大志向,发奋读书,考取功名;“三娘教子”则颂扬守身如玉、贞洁善良之妇道。

    鲁西南陪嫁“福本子”中的内页木版画“红嫂”“白毛女”“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拾玉镯”“小姑贤”“鹊桥相会”“白蛇传”“姜太公钓鱼”“三顾茅庐”“水浒一百单八将”“五雷阵”等戏曲人物、英雄演义、神话故事,意在不忘革命先辈,不忘军民鱼水之情,不忘孝亲尊师、为人忠义、贬恶扬善。

    5 祈福禳灾符号

    《礼记》曰:“福者,百顺之名也。”五福齐备,寄予着民间百姓全部的人生憧憬。在齐鲁地方婚嫁场合,以“借音阐意”形式或以“假物喻事”方式,祈求新人福星高照的祥瑞符号触目皆是。

    在威海地区,新娘子上轿之前,要先坐在柳条编制的手工笸箩里面,由娘家的全福人用五色丝线或钱币进行绞面开脸以示嫁人,笸箩里预先放置好用红色丝绸面料缠绕包裹的斧头,寓意新人坐“福”,又因柳编笸箩非常坚实耐用、紧密细致且不漏水,象征“福运长存”。

    在潍坊地区,定亲时,婆家一定会捎给娘家一对“囍”字彩印花布大红包袱,谐音“包福”,等到婚礼日,由下缘房的娘家人再将包满新娘嫁衣的两个大红包袱带回,放入双方父母的“添福”压柜钱后,不打结,四方折叠好用安全别针固定,扣着放于衣橱中,然后,由婆母用筷子(暗含成双对、快生子之意)夹着正过来,继而用红纸将衣柜密封等待新人亲自开启,寓意“存福开福”。

    在临沂的费县、蒙阴等地,新娘绣花鞋外要套上用黄绫面料做成的黄道软鞋从家中走出,意为黄道吉日与富贵吉利,等到了婆家门口,贺喜者可以将此软鞋扯去,给自家孩子做成具有禳灾功能的帽子。

    此外,齐鲁各地婚礼中通用的中国结饰也为燕尔新婚锦上添花,如花轿上的“同心结”象征着恩爱情深、比翼连枝,喜帐钩上的“盘长结”表示相依相随、始终如一,嫁衣肩坠上的“蝴蝶结”谐音福在眼前,新妇发簪、香袋上的“如意结”引申为四季舒心、万事称心。

    6 结语

    透过触及爱情、生命的大吉大利的视觉符号,可以深刻地感受并领悟到齐鲁新人对于瑞福吉祥、恩爱美满、子孙繁盛、家业兴旺等不变母题的炙热追求,以及齐鲁婚嫁用民间美术作品因物赋形、借物托意,运用类比推衍、移花接木等造型手法在“崇礼重教”的齐鲁婚俗礼仪中,融审美意蕴、情感寄托及人文教化于一体的深厚内涵。作为一类跳跃的喜庆音符,作为一股特殊的精神力量,作为一种含蓄又明朗的語言表达,作为理想与现实的完美契合,它们在亲邻的祝福以及礼炮的鸣放声中,尽情绽放无与伦比的艺术与文化魅力,并且承前启后,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 胡平生,陈美兰.礼记·孝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 李群.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民俗卷[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161.

    [3] 山曼,李万鹏,姜文华,叶涛,王殿基.山东民俗[M].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8:176-200.

    [4] 吴存浩.中国民俗通志婚嫁志[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203.

    [5] 孙永奇.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23-32.

    作者简介:张焕芳(1979—),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任教于潍坊学院美术学院,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与民间美术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