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音乐影像志的双视角观照 |
范文 | 欧阳兆晓 [摘? ? 要]任何事物的判断和研究分析都离不开客观事实和主观判断,双视角研究的方法是分别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对对象进行分析和考察,最终通过兩者之间的综合分析得出一种中立的学术立场研究方法。双视角研究法首创于梅里安姆,之后通过雷斯、赵如兰和布莱金在音乐方面的研究完善,填补文化和学科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缺陷。通过双视角研究法对音乐影像志进行学术类表述,探寻出一种能融合音乐影像志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在音乐影像志研究过程中利用双视角进行相应的梳理和探究,分析其呈现出的学术特征。 [关键词]双视角;音乐影像志;内文化视角;外文化视角 20世纪80年代以来,纪录片以及很多大型专题片的拍摄和创作在影像上弥补了很多文献空白,所涉及的文化领域也非常广泛,所以将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也纳入这一范畴当属顺理成章。音乐影像志对于音乐的描述可以采用客观真实的影像画面和高质量无损的音频完完全全地对音乐的产生进行记录,致使人们能更加清晰明了地去分析和研究民族音乐文化。摒弃静态的图画和文字,采用动态的音乐影像可以更加全面地描绘和记录一些相关的音乐事项,将其转化成数字,便于保存和转载。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中国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以及一些影视人类学理论研究重要著述的相继问世,也将人类学影像民族志提上了新的高度①。近年来,中国的民族音乐学界已经开始重视音乐影像志的拍摄工作,结合具体的田野影像资料,基于文化人类学思维用一种更加直观的影像语汇对“局内人”②的音乐文化生活实现相对接近真实的再现。本文通过双视角研究法对音乐影像志进行学术类表述,探寻出一种能融合音乐影像志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从音乐出发牵引影像志,在音乐影像志研究过程中利用双视角进行相应的梳理和探究,分析其呈现出的学术特征。 一、何谓音乐影像志“双视角”研究 “双视角”研究法,全称“音乐文化的双视角观照”。双视角研究法首创于梅里安姆,之后通过雷斯、赵如兰和布莱金在音乐方面的研究完善,填补文化和学科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缺陷。主要是对音乐文化从客观和主观双视角观照,研究者利用局外人的身份从音乐文化的外围进行观察研究,逐渐向内深入,直到融入音乐文化圈中,由浅入深③。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明白音乐文化究竟具备怎么样的意义,便于在主观和客观角度上对音乐文化及衍生的音乐影像志进行交互性考察,产生出一种中立的学术立场。换而言之,研究人员在针对音乐影像志研究时,没有将自身看待成与对象相对独立的局外人,即客体,忽略音乐影像志中音乐制作人在对音乐制作过程中的深度思考。过于客位认知的评判,会使得未通过当下时代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音乐影像志本质产生的误读,不能还原其原本的实际属性的主观现象。客观性是作为研究的前提保障,始终贯穿其中,太过于主观的认知是不符合双视角研究方法的,主观认知不能太过于随意、没有制约。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会夹杂着主观心理去实现客观的思想,对某种结果进行预估,因此,应用双视角去研究和探索音乐影像志是很有必要的,对音乐影像志的研究,首要的前提就是要遵守历史的真实性原则。 田野民族志书写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关注少数民族音乐文本的主体性问题,尊重“文化持有者”的文化主体性,用“他者”的观点理解“他者”①。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学者和政府主导的影像志拍摄一旦参与田野现场,他们的“在场”一般都会占据主动,来引导或者“导演”一场民俗仪式展演或者民间音乐表演。人在对任何事物进行研究时,都或多或少会带有主观的色彩。研究音乐影像志主观和客观的相互统一与对立关系,重点都在于音乐影像志的主体性,以及对对象研究采取的具体实施方法,主体认知于客体的结果,使得客体符合一定的规律,定性于主体形象。双视角的研究手段使用辩证统一的手法,融合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的矛盾,在观点上相互补充、相互完善。要想做到更加客观的对对象进行研究,把握基本事实,需要从对象的源头由内外两方面进行突破,从外和内、客观和主观进行协调统一整合。从研究人的角度出发,研究需确保不能出现过度的客位思想;从研究的对象出发,研究的认知形态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二、音乐影像志双视角研究的定位 对于音乐影像志的研究涉及到主位和客位不同的视角的研究,从这两种视角角度来说,不管是在之前还是如今,都与不同的群体之间具备的普遍差异性以及研究人员的研究经验有着不可替换的关系。换而言之,之所以音乐影像志的研究一直无法避免的需要实践考察,是因为其不能依靠他人经验帮助来进行研究。对于第一次接触的研究人员在实际考察过程中,就会涉及到解决同被研究者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问题,当获取到有用的考察结果时,返回研究室中,不仅仅要回顾自身在研究时所处在的立场,利用评价的方式来进行回顾分析,而且还需要兼顾别的研究人员在相同事件或领域上得到的结论。当研究者在对相同的事、不同结果之间的分析和总结过程中,就需要将相关领域的文化资源、所处的立场以及各式各样的人脉关系进行细致的剖析和研究。因此,要想将研究工作做的全面、做的好,在去实地考察之前,就需要多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突出在实践中的主体性、目的性和针对性。 三、音乐影像志的双视角研究 上述我们提到了所谓音乐影像志双视角观照,是指兼从“内文化”与“外文化”、“主体”与“客体”、“我者”与“他者”等多个视角对音乐文化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方法,而如何从一种音乐文化跳转到另一种音乐文化?如何“兼以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运用到民族影像志的拍摄过程中呢?笔者认为,用“融入”“跳出”两个词即可解决问题。 何为融入?从影像志的拍摄角度来看,我们之所以重视“田野作业”,通常是为了获取一手影像资料,而获得一手影像资料的前提是“身临其境,融入‘异文化的对象”。 1981年8月10日,美国马里兰大学人类学教授南茜·冈萨勒斯在北京大学做学术报告时谈到:“我们研究民族学,要深入下去,和人们长期住在一起,观察他们的生活,这是田野调查最基本的方法。”②而现代音乐影像志实地调查所强调的仍然是“参与观察”,因此笔者认为,“融入”依然是音乐影像志现场作业消除“异文化”③方法之一。 何为“跳出”?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音乐影像志和纪录片最主要的区别是动机和诉求不同。纪录片诉求末端在觀众身上,需要观众的理解、互动;而音乐影像志要求纪实性,诉求的末端在音乐影像文本上,要求拍摄人具备一定的学术观察、学术视野、学术表达能力,这是最基本的学术诉求。音乐影像志虽对素材经过剪辑加工,但依然保留着原始资料的性质,不提供摄制者的任何见解。因此,笔者认为在拍摄过程中利用“比较”拍摄的手法即可解决“跳出”的问题,沈洽先生在《论双视角研究及其民族音乐学中的实践和意义》中提出关于“比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那种就事论事的比较,而是通过“比较”来建立“超我意识”的意思。也正是通过这种“比较”对该民族的文化建立更高层次的思维意识,统观“我”文化和“他”文化之种种,从学理层面更加全面地把握该民族文化①。笔者认为这对于音乐影像志的拍摄尤为重要。一是要“比较”就要有拍摄的参照系,并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所选用的拍摄参照系。只有这样,才能对两事物间进行较深层次“融入”式的“比较”;也只有这样,拍摄者才能适时的跳出“局内人”的圈子进行深刻的反观思考。二是要极为重视拍摄中的“语境”。不同音乐的风格特征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换句话说,就是每一种音乐形态都有孕育该种音乐形态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作为拍摄者的音乐学者千万不能用同一文化标准去衡量不同民族的文化,或者用“他文化”标准来评判“本文化”,这样得出的影像资料必定是片面乃至荒谬的。三是拍摄者需注意音乐影像志的纪实性,就如同当下许多音乐影像志工作者由于从小接受的是完全西方化的教育,习惯用记录片概念来衡量音乐影像志,而忽略音乐影像志本质的纪实性。这就要求我们“跳出”固有思维模式,重视音乐影像志的主体性和纪实性。 音乐影像志指的是对音乐的行为及过程保存、表述和研究的现代化学术手段。利用音乐影像志,可以有效地将音乐产生的文化语境之间进行相互联系,音乐影像志本质上属于音乐领域,所以在对其进行研究时,需要对声音、行为、影像概念进行研究,同时还注重音乐文化的研究。借助音乐影像志对音乐本质研究的过程,不仅能对音乐知识和音乐的产生有一定的了解,还能够掌握音乐的产生对音乐人生活的影响。对事物的研究,曾有人提出应当从宏观角度来向前摸索,利用外、内的双重角度去了解分析,在“融入”和“跳出”之间能随时切换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融入”和“跳出”都是相对的,并非绝对,对音乐影像志的研究过程中要打破原有文化的桎梏,解放思想,不带主观情绪,保持一种良好的研究态度。 四、结语 影像志拍摄的首要原则就是,我们所做的价值判断要基于拍摄对象的文化行为与生活方式,这要建立在文化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在当代,双视角研究法作为研究音乐影像志的手段,从客观和主观两种不同的方面对音乐影像志进行分析整合,从音乐知识上的融合到具体音乐创作的“跳出”,对音乐的产生及作用作出主观和客观的分析评判,有助于在各种主观和客观等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之间的关系和立场找寻到一种平衡,解决由单一主见带来的偏差,同时能提高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二者之间的学术修养,掌握“融入”和“跳出”的相互衔接和调节,便于对对象的理解更加的深入。 参考文献: [1] 彭浩宇.从“双视角”到“多维集群”——音乐人类学文化立场研究[J].人民音乐,2013(7). [2] 高贺杰.关于民族音乐学“动态”研究视角的理论札记[J].歌海,2011(3). [3] 李博,杨润.用影像保存记忆,让消逝见证变迁——赫哲族音乐影像志的构建设想[J].艺术教育,2017(Z2). [4]? 赵书峰.为谁书写?谁在书写?——谈影像音乐民族志文本的建构问题[J].艺术探索,2019,33(1). [5] 沈洽.音乐文化的双视角观照——民族音乐学的一种新定位[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