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艺术(音乐)管理专业“音乐传播”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研究 |
范文 | 马栋梁 [摘? ? 要]在大众传媒时代,随着媒体泛化和移动信息终端的大面积普及,自媒体软件的应用也走向日常化。在这样的语境中,音乐项目的信息传播管理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事项,这也是音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面对这一考验,教师应认真审视、定位“音乐传播”课程在音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当承担的功能,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通过建构课堂、教师工作室、校外实践平台“三位一体”的“音乐传播”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具体音乐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改革实践效果。 [关键词]音乐管理;音乐传播;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改革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专业(音乐管理专业,下文统称音乐管理专业)成立于2004年,至今已有15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招生方式、办学思路、培养方案都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多学科融合和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属性,决定了音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整的必然性。有变就有不变,不变的是培养具备较高音乐文化解读、鉴赏评论和音乐项目管理能力综合应用型人才这一核心,这也是本专业存在的重要价值所在。 在大众传媒时代的今天,特别是当媒体泛化,自媒体软件应用普及化后,音乐项目的信息传播管理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事项,这也是音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面对这一考验,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认真审视、定位“音乐传播”课程在音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当承担的功能后,提出了课堂、教师工作室、校外实践平台“三位一体”“音乐传播”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具体音乐项目,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课程改革实践效果。 一、课程的人才能力培养定位 作为新时代的音乐管理专业,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的社会价值定位为:向社会输送优秀的音乐文化和音乐作品;人才培养目标为:具备较高音乐艺术鉴别、评价与项目管理执行双重能力,并通过具体音乐文化项目管理彰显其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以此为依据,结合传播媒介技术快速发展这一时代背景,笔者将“音乐传播”课程的核心价值定位为将音乐与管理进行有效结合的重要纽带。这一纽带作用主要体现为:学生的音乐项目信息传播媒介与路径的选择、传播内容的制定与执行、信息传播的反馈与分析能力培养三大部分。 (一)信息传播媒介与路径选择的能力 如果说互联网的普及是一场信息传播的“革命”的话,那么自媒体软件的普及则是当下这场信息“革命”的核心动力来源。我们拥有各种琳琅满目的线上网站和微博、百度贴吧、QQ、微信等自媒体途径获取或者发布音乐信息渠道,同时还有线下从小到街头传单大到城市中心广场的广告大屏幕。但是哪一个是最适合“你”的项目宣传的有效传播途径呢?因此,学生关于音乐信息传播媒介与路径选择能力的提升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能力的提升需要借助具体的社会性实践项目,在具体的策划与执行的实践中获得。 (二)信息传播内容的制定与执行能力 信息傳播内容制定与执行,主要是指根据所管理项目内容的作品、演出相关的音乐信息介绍,音乐信息呈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方式的选择。这将涉及项目目标人群的音乐素养、音乐理解能力、音乐感受水平等方面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将直接影响我们对文化供求情况的判断和说服策略的制定与执行,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宣传效果并对其整体效益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综合应用人才能力培养过程中,信息传播内容制定与执行的能力提升,则主要是通过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传播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获得。“音乐传播”课程将作为重要的纽带,将音乐史、音乐欣赏、音乐评论、音乐美学等方面的音乐专业知识与传播学中涉及的相关传播理论与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为“音乐传播”课程的核心价值。 (三)信息传播的反馈与分析能力 信息传播的反馈与分析主要分为面向社会的音乐项目信息传播的反馈与分析和项目主体产品与受众之间信息传播的反馈与分析两部分。 第一,面向社会的音乐项目信息传播反馈与分析。这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各信息端口阅读与留言量、海报张贴处人流量结合票务销售和相关调查情况,进行的项目音乐信息传播内容、形式、路径等效果的统计与分析。这是评判传播方案制定与执行效果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后续项目传播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第二,项目主体产品与受众之间信息传播的反馈与分析。该部分主要是指观众对项目演出内容的反应或者音乐作品、音乐活动的反应调查与分析。其中涉及到项目主体音乐核心内容的选择、活动主体内容的呈现方式等一系列问题,是后续项目、活动策划执行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音乐管理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音乐传播”课程承担了当下互联网信息传播时代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传播媒介与路径的选择、传播内容的制定与执行、信息传播的反馈与分析能力的任务。鉴于此,“音乐传播”课程现行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无法解决项目实践能力培养这一根本问题,因此必须要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针对这些情况,笔者主要是通过设立教师实践教学工作室作为项目研发的核心,将工作室的研发成果对接、链接课堂和校外项目实践建立起了“三位一体”改革模式。 二、改革措施——校内课堂理论授课模式改革 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客观条件,笔者将该部分的功能在教改中定位为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核心是解决学生理论的总结归纳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具体措施为: (一)加大案例教学份额,在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提炼音乐传播理论 理论来自于实践,是众多实践成功规律的总结与提炼。笔者通过自己和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成功案例的分析,以逆向思维的方式,还原出各个案例的基本方案。在掌握了基本的案例还原方法后,让学生自己分组独立完成方案还原,从中引导他们自己凝练出成功的规律,再参照成熟的理论体系。从而让他们能够以多元的音乐传播视角,不断的熟悉各种传播媒介特性与习惯性受众。 (二)加大模拟专项训练量,以归纳提炼出的理论指导学生具体的课堂音乐传播实践课题 在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凝练规律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后,笔者会举一反三提出符合当下社会音乐文化供求的课题,要求学生身份换位进行模拟制定社会项目的音乐传播方案,随后再让学生自己寻找符合文化供求要求的课题进行模式训练。在具体项目策划方案审核方面,则是在课堂模拟甲方乙方进行项目方案点评,寻找不足与遗漏,从而形成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效果。 (三)建立应用性音乐传播理论学习思维模式 从具体的从业经验而论,很多活动的策划方案与具体执行会有许多出入。这是因为,许多方案策划者经常会将理想中的艺术效果作为最终策划目标,忽略了预算允许前提和方案执行团队具体的有效执行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模拟策划案的创作方面,笔者会不断地提醒学生在音乐项目信息传播媒介与路径选择、传播内容制定与执行、信息传播的反馈与分析方面的可行性问题。向他们灌输理论的学习与方案策划的核心价值,在于项目实践应用和项目管理的有效执行这一理念,不断培养学生实践应用意识。 三、改革措施——充分发挥教学实践工作室功能 作为链接校内课堂与校外实践平台纽带,笔者将教学实践工作室的功能定位为内部专业知识资源整合与外部应用研发。 (一)专业知识整合 根据教学实践工作室在教改实践中的纽带功能,资源整合主要是指校内学生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的整合。 音乐传播校外实践的范畴主要涉及音乐类演出项目,包括专业音乐会、晚会、大型活动开幕式晚会宣传策划与执行等。这需要我们学生将所学的有关于音乐欣赏与评论知识、音乐史知识、音乐分析知识,特别是将这些知识整合后的具体应用能力提升。具体应用方面,除了如何编辑信息内容才能最有效的达到目标受众说服效果之外,还涉及到如何选择信息传播媒介才能达到最佳的信息投递效果,如何收集分析反馈信息并进行相应调整等等。 (二)应用研发 众所周知,由于受到课时量、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很难满足校外社会项目前期调研、资源管理,这些社会项目实践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通过成立实践教学工作室的方式,以工作室为平台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后作业的方式,带领学生广泛开展应用性的社会音乐管理项目的调研,进行详细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制定项目策划与可行性论证方案,对接校外项目需求方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在具体实践方面,笔者始终秉持以市场真实存在的需求为立足点,带领学生开展体系化的市场调查。如随着当下城市文化的发展,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少儿艺术素养提高的需求越来越高,少儿艺术教育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针对这一重要社会現象,笔者带领学生围绕着少儿艺术教育机构数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质量、管理模式、盈利模式、营销模式、竞争态势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体系化调研。之后又对广西民族宫音乐厅(当时南宁最好的音乐厅)的营销方式、管理模式和演出内容进行了详细调研。 针对少儿音乐教育这一刚性需求和民族宫经营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租赁民族宫音乐厅开展商业演出的可行性方案,并带领学生独立完成整个项目,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四、改革措施——校外实践平台的搭建与应用 在校外实践平台搭建与应用方面,笔者根据音乐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需要,主要从商业性音乐演出项目宣传和公益性宣传策划与执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 (一)商业性演出平台搭建与应用 从音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应聘文化传播公司、商业演出机构等商业公司是他们重要的就业渠道。如果学生拥有商业演出项目策划与执行能力,对其就业而言将是非常重要的优势。但是培养综合应用型音乐管理人才,需要给予学生真正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接受社会或者项目的考验。如果真正的让学生经受社会项目的考验,需要有人承担失败的风险。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是没有这个承担风险的能力的。因此学生在真实的校外实践项目中,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是一个尴尬的打杂身份。 为了解决拥有真正自己可控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校外社会项目实践的机会,笔者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南宁少儿音乐教育市场和广西民族宫音乐厅调研,制定租赁民族宫音乐厅开展商业演出的可行性方案,并最终成功实施了该方案。 在广西民族宫音乐厅商业演出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明确了音乐钢琴考级这一最大的刚性需求,其次认真分析了民族宫音乐厅经营存在产品与需求严重不对称的问题,制定了钢琴考级音乐会这一商业产品。结合音乐传播相关理论,以广西艺术学院品牌教师青年演奏家钢琴考级音乐会为核心产品,借助微信订阅号、朋友圈、微信群,制定了非常详细的项目宣传执行方案,三场商业演出均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在音乐知识整合应用能力还是市场传播方案策划与音乐项目信息传播媒介与路径选择、传播内容制定与执行、信息传播的反馈与分析等执行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践信心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公益性演出平台搭建与应用 为学生搭建公益性演出平台和提供实践机会,主要是服务于学生们将来在政府机构文化部门就业的需要,如地方群众艺术馆、社区街道办等部门。这些部门所开展的音乐演出活动大多都是公益性的演出项目,而针对新闻媒体的演出评论、宣传策划与执行能力恰恰是他们比较薄弱的。 针对公益性演出,我们主要是依托于前期的商业演出形成品牌效应展开。第一,将商业演出的收益作为活动基本经费;第二,将原有商业演出的观众群导流到公益演出项目中;第三,借助已经建立起的品牌效应与广西规划馆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将其演出场地作为我们开展公益演出的核心基地;第四,在广西规划馆演出实践基地基础上,将商业演出传播、营销自媒体导入公益演出服务,免费为有演出实力和诉求的机构个人提供演出管理、宣传策划与执行服务。通过这一系列的整合,让学生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整体宏观层面,制定公益演出项目的宣传策划和执行。 在解决了经济问题、演出场地问题、演出资源整合、传播平台等问题后,我们开展了如综合晚会、公益音乐大师班、音乐赛事、个人专业音乐会等一系列演出活动,均获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学生的音乐项目信息传播媒介与路径选择、传播内容制定与执行、信息传播的反馈与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训练和提高。由此我们初步建立起了以实践教学工作室为纽带,链接课堂与社会实践平台“音乐传播”“三位一体”课程教学实践模式。 五、结语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我们与各种传播介质(如智能手机)的关系已经“亲密”到超乎想象的程度。在这一背景下,音乐活动宣传策划与执行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应用型音乐管理人才重要价值所在。 笔者围绕着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音乐管理专业综合应用型音乐管理人才培养这一核心诉求,根据社会对音乐管理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以弥补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客观局限为中心思想,以提高学生音乐项目信息传播媒介与路径选择、传播内容制定与执行、信息传播的反馈与分析能力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定位。 在具体实施改革措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作室科研优势,依托工作室详细有效的社会调研,整合项目上下游资源,大胆的进行了真实的商业运营训练,积累了宝贵的策划与执行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又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性音乐活动的策划与执行,进一步丰富了学生们的行业实践经验和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 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永远都在引领理论的研究。虽然我们的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一点成果,但是时代在飞快的发展,高强度的社会竞争不断刺激着从业者们探索着行业新的经营方式。因此,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不断调整我们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丹.高校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研究[J].乐府新声,2010(2). [2] 宋祥瑞.武汉音乐学院传播学教学研究[J].黄钟,200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