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山水画速写小议 |
范文 | 邓健铭 摘要:山水画速写作为一种收集素材、为山水画创作打好基础的一门绘画形式,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本文就其中方法、形式的处理以及意境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山水画速写形式审美研讨 山水画,在国外也称风景画,泛指表现自然景色与人工景物的绘画形式。山水画速写,一般分为快写与慢写。快写一般是注重整个画面的气势,而慢写主要是对景物的具体结构表现,比较严谨,可以锻炼塑造艺术的能力。让我们感知山水草木的精神,体会大自然的灵性,开拓我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收集和积累大量丰富的艺术素材。为中国山水画创作提供了无穷尽的、具有自然气息的原始素材。“师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些都是古人留下的关于描绘自然对景写生的理论依据。那么山水画速写,其实它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可以用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等绘画工具来表现。纸张也不必太讲究,一般的白纸、毛边纸、新闻纸、宣纸、卡纸都可以。笔者多年从事美术教学,有一些对山水画速写的心得和体会。现进行归纳与总结,以达到探讨、交流的目的。 一、细致观察、意在笔先 当我们刚开始画速写时,对速写的表现应有一个过程。一般应是先慢后快,掌握了解物体的结构和作画步骤,然后随着技能的提高逐渐加快。面对自然美丽的景色,往往会有一种激情,这与画家在画室里玩“搬石头”、“修房子”、“植树造林”的游戏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形态、气象均有生命的自然景色,而后者纯粹是闭门造车。因此,到自然中、生活中去拜大自然为师,是我们艺术创作的灵魂所在。面对无尽无序的鲜活景色,常会让人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怎样进行景色的选择,这正是刚从事山水画速写的人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随着视点的移动,四周的景色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时你会觉得这一角度好,但是当你再移动一点会感觉更好,自然的景色就是这么神奇。“山形面面移,石无十步真”(1)的说法,正深刻地说明了观察自然的重要性。在动笔之前,除了要仔细观察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这幅画我要表现什么,画什么,这里的景色是什么打动了你,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如何构图。这应是动笔之前应该考虑到的。也就是说在画之前,脑海里应有一个大致的印象,怎么去组织画面,怎样运用画面为主题服务,这是需要反复多次到生活、自然中去寻觅、收集素材以及多次实践的结果。“废纸三千,九朽一罢”就是立意的最好写照。 二、近实远虚、层次分明 山水画速写在表现上遵循透视的一般规律,那就是近实远虚。在表现景物时,在自然界里景物有远有近、有明有暗、有强有弱、有清有浊,势必就会产生虚实变化,以致构图就会形成大与小、远与近、虚与实、藏与露、明与晦、曲与直等许多变化,这诸多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使画面充满生机。如在画面里的“露”与“实”,会使整个形象鲜明、突出。例如速写一幅树林小路的画,前景为近处的小路、草坡、树等,但是随着小路的不断向树林深处蜿蜒伸展以及树木的层层迭迭。前后虚实对比非常大,也使画面延伸得很远……在这里,近景的树、路显得非常清楚,而随着小路的延伸,景色就逐渐变得模糊。由于这种清楚与模糊的比较,才会使画面显得近实远虚、层次分明,体现了山水画速写无穷尽的艺术魅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通过画面的有限形象去表达无限的思想感情,经常以少胜多,以无胜有。“虚”与“白”是古代中国画家用来表现山水画形式美的重要体现。比如说现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杨柳青,放风筝》(2)作品中用浓墨画了一只在原野上行走的大水牛,牛背上小牧童正悠悠地放着风筝,作品用半露的草坡和用空白来表现画面的“虚”,整个画面上只见到大水牛和牛背上的牧童,使画面显得非常空旷,更加衬托出春天的气息,把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春天童趣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上的虚实,好比是围棋的布局,虚处是局中的“活眼”。山水画里往往是层峦叠嶂、山重水复、浑厚华滋与厚实凝重的效果。但一味地厚、实、黑,会造成画面的呆、僵、板的毛病。假设能使画中露出“虚”与“白”的活眼来,那么画面马上就会变得活跃起来。黑中透亮,实中见虚,浑厚中现空灵,大量的积墨与“一点点的白”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如李可染的《山顶梯田》(3),用大量的积墨表现山峦,以留白形式来体现蜿蜒的梯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形象鲜明,主题突出 在画一幅画时,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点想法,这幅画是想表达点什么、画点什么,这是每一幅画山水速写者必须面对的事情,是什么打动了你?是山、是水,还是掩映在树木中的房屋或小路?每一幅画到最后总得给它起个名,留个款,这幅画才算完成。而在表现这个画名,画家本人可不是这么容易,他的画面所有一切都得为这个主题服务,大到立意、构图、画面的开合、虚实、奇正,小到树木、房屋、石、土坡以及云水雾的具体表现,画是画家本人内心的那种思想感情的表现,那么这个引起你注意的、使你感兴趣的,应是你在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题,其他的景物都应该是给它作铺垫和陪衬的。比如说想表现苗家山寨图,近景、中景可以画大面积的树林,用浓的线条表现树林虬林盘旋。坚如曲铁、曲径通幽、溪流潺潺,画面显得苍茫浑厚,略显空灵,这时中景树林里隐现着苗家山寨,山寨的出现好比是人的眼睛。顿时会使画面充满灵气……画面的主体也就体现出来。如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画面描绘雄伟、挺拔的山峰,占据了相当太的画面。而在画幅的右下角,蜿蜒的山道上,运输的马帮缓缓行来,仿佛幽静的山谷传出马蹄声与铃声,这种声音的出现反而能更加衬托出山谷的寂静,更加准确表达《溪山行旅图》的主题。 四、情景交融,意蕴深远 在南齐谢赫德《画品》里,“气韵生动”被排在“六法”之首。在山水速写里,“意境应是山水画的灵魂。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却是形与神的统一,这些互相制约和融合的体现出来。“意境”是艺术家的理想和感情同客观的景象事物相统一而产生的、会使读者联想到画面以外的东西。境外味,使读者与画家之间产生了思想感情的交流。 山水画速写意境的表现,可以理解为以景取胜。作品形象表现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透视感强、布局合理,整个画面才给人以逼真的感觉。这类作品在每个朝代都有一些,其中以宋代山水画为代表,追求真实的空间意境和具体景物的细致刻画。在山水画的速写里,意境的表现强调可以把不同场景景物经选择加以组合在一起,这种通过远近虚实的笔墨把不同的石、树、水、云等形象真实而概括地表现出来,组合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或朴实无华、或深沉或灵秀、或欣欣向荣等风格,透出的是画家对自然景色的理解,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美好的情感。当自然界的景物与画家的情感表达相结合,并且达到一种统一和谐,甚至达到高度完美和谐时,即“情景交融”时,便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应是山水速写的最高境界,是画家们梦寐以求的。这种境界是画家平时对画理、画技以及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日积月累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只能经过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山水画速写,为中国山水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是传统山水画创作技法变革过程十分重要的途径。如现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热衷于山水速写,壮年时和一群画家常常历时大半年的写生,在自然中学习和领悟,他的山水画创作技法采用积墨形式,把自然的风光带进了沉闷的传统山水画中。形成了自成~派的李家山水,这种流派的形成无不体现出“外师造化”的成果。这种通过山水画的速写使作画技法推陈出新,走出传统,使我们深深认识到,要想创作好山水画,就应多到大自然中去,多画速写,提高自己的观察、概括和造型能力,激活早已固有的胸中“丘壑”。“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这“行千里路”其实就是多见世面,多体会、感受大自然的最好的办法。画好了山水画速写,无疑给山水画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黎雄才,黎雄才山水画情[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1996.6,扉页“话语录” 2潘非,中国画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9,51页图55-1, 3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纽编,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美术第三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6,49页图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