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范文

    鄢福初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踏莎行》

    1097年的春天,也就是绍圣四年的三月,秦观因党争被贬谪,转徙郴州,栖身在远离故土的客舍。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如今世事已经昨是今非,苍山日暮,春寒料峭,一个人紧闭寒门,天空中传来杜鹃鸟“不如归去”的阵阵哀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唉,远方亲友们寄来那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只平添起深深的别恨离愁,已不能改变此生的遗憾。郴江啊,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是为了谁而老远地向北流向潇湘去呢?

    苏轼非常欣赏此词,“绝爱其尾两句”即“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因为他自己也被贬海南。三年后秦观病逝,他闻讯落泪:“少游不幸死逆路,哀哉,世岂复有欺人乎?”他将此词抄录于扇面,痛附一语“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大书家米芾特书写下秦词苏跋并加注。后人以“淮海词、东坡语、元章笔”尊奉为“三绝”。南宋咸淳元年,郴州知军邹恭到任后,“首访旧刻,把玩不止”,命工匠模刻于景色与秦词意境相似的苏仙岭山麓石壁,史称三绝碑,使之成为洞穿千年的绝响。

    秦观没有恩师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也没有师兄黄庭坚“付与时人冷眼看”的狷介,秦观是伤心人,是多情种子,“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声“天问”般深悲沉恨的痴问,令郴山郴江常留后人之口,令郴州的山水永驻后人之心,以独特的清婉柔情惠及郴州,荡涤了这里曾经的蛮荒气息,给它注入了深情的文化气息。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