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对当代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
范文 | 刘 琴 李永福 摘要:要对书法继承和发展创新,首先传统中的精华是每位书法爱好者和追求者必须要的营养,这正像婴儿必须吮吸母乳一样,舍此便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足与言书法。为此,学习者为奠定扎实而深厚的书法基础,须立大志,钟情淡泊,苦守枯燥。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唐代书法大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这样说:“余志学之年,留心输墨味钟张之余烈,捐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文中所提“二纪“即为二十四年之久,可谓学习时间之久,才华横溢的苏东坡也说过:“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定作索靖”。从“笔秃千管”到“笔成冢“,从“墨磨万锭”到“墨成池“,可谓练书之艰辛。由此可以看出,历史上任何一位成功的书家,无不是在这条路上艰难跋涉,强化训练自己的基本功的。所以作为今天的习书者,务以先贤为范,痛下功夫,吮吸传统精华的法乳,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努力充实书法的金字塔尖下面偌大的梯形基础,有了这扎实而稳固的根基,就会成为发展创新的前提?条件和动力,基础深厚方能书路开阔。因此学习者要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总结自己,否定自己,发现自己,锤炼自己,升华自己,谋求发展创新。当今书坛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有些人,借故书法之路之长和艰辛,或只管“恋古情缘”永无醒酒的时候,或草率从事,名曰创新,这种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浮于表面,难以化用,对待书法是浮浅的认识,盲目的磨练,只是书法创造的基础,只注重追求形质,赶时尚,而追求神采。不论那一种书体,不论何种风格,都写的很光很滑,整齐排若算子,缺乏生气,永远追求着不能脱俗的馆阁体,所以,多少年练书,还是老摸样,不思进取。要知道圆滑精明,八面玲珑的书家不可能是天才的艺术家。 二是重道轻技,不经玩味。含金量很低。书法载道,首先要在于点画,其次在空间形式。点画的完善修为和空间的从容与通融谐和,才能成就一个书家的书法之道。但构筑这个和谐的基础是点画之道,点画是书法的精神气质所在,点画的质地和它的运动之妙才是书法的魂魄所在,因此,今天的书法应该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趣味,表达情感,抒写性灵,张扬个性。大部分人的书作因缺乏看头和难度,而与当今书法审美的取向和发展格格不入。 三是注重碑帖,不学理论。好多练习书法者观念滞后,所以看不到当今人们审美取向的日趋多元化。邓小平曾经指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新的理论,那就会危及整个民族,契柯夫也说:“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东西,除了思想还是思想”,书法也是如此,每一个时期,如没有经常更新的理论做指导,观念滞后,就创作不出佳作,所以,一个书法家应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不断吸收和创作出反映时代的上乘作品。还有一些习书者,对基本功问题的理解不深,而且有些偏颇。因为基本功是一个书法家掌握各种技巧能力的综合能力,既书法家驾驭笔法、墨法、章法技巧水准的综合能力。不但要注重字面功,而且更要注重字外功,不但要重视书法的操练而且要注重书法理论的学习。 四是只求新异,而忽视对传统的继承,我认为创新就是在漫长的学书之路上,要以前人的终点为起点,向前迈一步,或半步,创造了前人所未有的东西。比如颜真卿即楷书“勤礼碑”和祭经文稿等,楷则以椽之笔,方圆饱满,行则浑厚圆润,气势磅礴,以崭新的恢宏境界和形质之簇新,法度严峻,前无古人,再如米芾,康有为等书法大家,他们开辟了书法艺术表现的新高度,新境界,为现代人们所敬仰,但这些书家都是以继承为前提以深厚的书法基本功为基础,可是当今一些人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 究其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只看到某些风格的独特性,且忽视了它属于普遍性之中,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信马由缰,抄琴无谱。不重视学习书法理论知识和书作基础磨练,一味追求无端的“童趣”和怪异,自以为是;其二是还有一些可悲的书家,只作非分之想,而不去勤学苦练,盲目地追求视觉冲击效果,走捷径,想一举成名。 所谓的发展创新,就是对传统的挑战和超越。我们既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更不能随心所欲无视传统。应饱读诗书,勤学苦练,在当今国家政局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思想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反映在书法领域里也是百花齐放,风格多样,各显神通。艺术家也要顺应思潮变化而变化,各显其能,把各自的感受和所学融入时代的脉搏里,要以最大的勇气来继承传统,要以最大的勇气来表现时代,要以最大的勇气来发展创新。 自大和自卑都不足取,当代书法家们也要挺起胸膛步出传统大树的阴影,与时俱进,敢于接受现代艺术思潮的洗礼,不怕碰撞,廓清精伪,博采众长,击破困惑,跃出中世纪书法艺术的窠臼。且蜕变绝对是痛苦的,有望的,而不变是绝对是平庸的和无望的,可以用一万个论说来证明传统的伟大,但如果墨守陈规,不敢去超越,只是一味模仿,拼命克隆克隆再克隆,其作品的艺术价值甚低,甚至一文不值。 在当代,书法艺术不但要继承传统,而且要发展创新。当代书法要超越时代,就必须尽可能充分地吮吸前人留传下来的丰富经验,成功的技法,从而发展创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当一切慢慢沉寂下来时,当现在声名显赫的名家百年之后,经过时间的洗涤,真能留下的才是精品,不要让子孙后代看到今人的书作而惭愧,也不要让现在社会的不利浮躁冲昏头脑,让我们喜欢和关心书法的人想一想,中国的书法到底要怎么继承,如何发展,将是真正的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