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南江禾楼歌的词曲唱腔
范文

    何志颖

    摘 要:为探索南江禾楼歌的词曲及其文化意义,本文作者通过到现场考察、走访、调研和查阅有关资料,分析了禾楼歌的词曲特点、唱腔的本质特征和它们所具有的文化意义,认为禾楼歌舞能传承至今的歌唱艺术精髓——声情并茂。

    关键词:禾楼歌;艺术特点;情感表现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078-01

    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民歌的美感体验和地方色彩要表现于音乐形式要素的具体特点上,而唱词的特点,通常也可作为辅助性的分析因素。音乐形式方面,主要涉及音阶、结构、音调、音律、旋法等要素的特点,歌词方面,主要涉及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等要素的特点。唱腔方面指的是人声歌唱的部分,是同器乐伴奏的部分相对而言。

    在粤西的南江流域,至今仍旧传承着古老而质朴的跳禾楼仪式,在仪式中,人们跳禾楼舞,唱禾楼歌,载歌载舞,庆贺丰收,祈愿太平。

    一、禾楼歌舞的产生背景

    禾楼歌舞起源于汉代居住在南江流域的越族乌浒人,是原始巫文化流变与傩文化结合的产物。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古越族人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但是因为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落后,产量一直很低。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中原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耕牛。岭南本无耕牛,牛的出现改进了农耕方式和农耕水平,也提高了农产,牛也因此被当地少数民族奉为神物。因而,古时百越乌浒族人(壮族祖先)为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拿来禾秆,在田地中搭起禾楼,高举图腾“牛王头”以顶礼谢恩,唱起禾楼歌,跳起禾楼舞,展现刀耕火种年代的热烈劳动场面,演示生活劳动中的苦与乐。

    二、禾楼歌词曲

    夕阳西下,夜幕初垂,远处传来了隆隆的鼓声,高亢嘹亮的禾楼调响起:“登上哎……登上禾楼齐颂唱罗!欢乐唱……”。随着鼓点的急骤,一群身穿民族服装的男女奔向“禾楼”,男的高擎火炬,女的手持五谷,族中长者高举图腾“牛王头”仰天长啸,呼唤族人同舞,手中铜铃摇的山响,以示聚集于此祈福,这就是古典“禾楼舞”的壮观场面。禾楼歌词曲如下:

    曲调属徵调式,大调性色彩,ABab四句体结构,变化重复,二拍子,节拍较为规整,旋律进行较平稳,起伏不大,音域较窄,字少声多,长于抒发内在的感情,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属于抒情性唱腔。

    三、禾楼歌的艺术特点

    (一)语言特点

    禾楼歌与百越乌浒族人(壮族祖先)的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歌舞者在歌唱中生动、优美地使用民族语,其曲调也是建立在百越乌浒族人语言声调基础上,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如歌词中“咧”贯穿于全曲,同时也是为了押韵的需要。

    (二)形式特征

    1.结构特征。禾楼歌歌词中上下乐句的对称结构和具有“起、承、转、合”性质的四乐句结构体现了原作者对歌曲的整体构思和布局。第一乐句“登上咧楼台咧(个)调禾楼”,是起意的乐句,要唱得舒缓深情,情感要有递进的感觉,激情油然而生,且在中间插入了呼唤性歌腔。中间插入一个呼唤性歌腔“咧(个)”,这体现了禾楼调的独特之处。从词面上讲,开场就告诉听众那年肯定谷物丰收,否则族人禾秆搭建禾楼,更没有心情来唱歌跳舞。第二乐句“风调咧雨顺咧庆丰收咯”,是承接的乐句,从词意上看,直接道出了跳禾楼舞的目的,旋律下行至低六度的主音,要唱出含蓄而平稳的情调。从此面上来讲,就是感谢上天风调雨顺,造就当地族人丰收。第三乐句“摇肩咧欢歌咧太平世”,旋律做“2 3 2 3 2 1”的一度上、下的跳进,情绪变得欢快起来,具有“转句”的特色。从词面上讲,靠天吃饭生存的当地族人用欢哥劲舞来歌颂当时未遭受自然灾害的太平社会。第四乐句“手执咧穗铃咧咏金秋”,是全曲的终止乐句,也是“起承转合”四乐句结构中的“合句”,旋律基本重复第二句,渐慢、渐弱下行落到主音“5”上,情绪逐渐归于平静,歌声润入禾楼。从词面上讲,全族人都在手执穗铃再次赞美贵如黄金的秋收。

    2.调式特点。禾楼歌运用了徵调式抒情,优美欢快抒情的旋律,体现了对“耕牛”的感恩情调,祈求上天再次赐福,再创丰收年。

    3.节奏特点。众所周知,节奏对于民歌风格和艺术表现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节奏型常常是民歌作品地方风格、民族风格最鲜明的体现。当然,禾楼歌也是属于节奏型民歌,由自由节拍和二拍子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唱的舒缓,避免明显的重音、强拍的效果,表现了祥和的百越乌浒族人浪漫主义风情。

    (三)情感表现

    禾楼歌的词曲唱能把自己心中的美好情感,真实自然地传达给听众,情感真挚、朴实,为真情而歌舞,它的情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耕牛的原始崇拜。禾楼歌舞中无处不体现对耕牛的崇拜。例如开场中,领舞的族长手持牛头锡杖,代表着一种崇敬与绝对的权威,又如,配置于舞者中的牛角,以及穿插于乐队中的牛角声,被寄以镇邪、驱邪,代表着一种号召力,反映的也是对耕牛的崇拜。

    2.对自然宗教信仰的诉求。火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人类离不开火,禾楼舞者手举火把,是对火神的崇拜,同时,火光给舞者驱除黑暗,让族人在漆黑的夜间也能尽情歌舞,火充当了光明的保护神。

    3.对人富年丰的祈福。跳禾楼舞是人们为了庆贺丰收,祈求风调雨顺而诞生的民俗活动,所以在歌舞中,族人把自己对人富年丰的祈福融入到歌舞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无限感情和对生活命运的无尽关怀。

    4.对英雄的敬仰。跳禾楼祭拜的最重要神灵是谷神谷夫人,她是百越族系稻作文化固有的原始女性神祗,因为拯救了族人而被当做英雄来祭拜,并置于歌舞中显现出来,体现了一种从对自然的崇拜到对英雄的崇拜的文明的进化。

    5.浪漫情怀。禾楼歌舞以群舞为主,并时刻围绕着领舞的“族长”,体现了族人心理的向心力,是一种南群体意识的象征。此外,男女也可边唱边舞,相互倾诉,或者跳起双人舞,增进友谊,洋溢着一种古典的浪漫主义情怀!

    四、结语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代也谱写出不少的歌曲新编,为当代人视为流行而时间不长的歌舞。但是,古典民歌之所以长久不衰,是因为有其精髓所在。正如诗人白居易曰: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歌声,欲说向君君不会,试将此语问杨琼。诗中对一些歌者只追求声音效果,而忽视感情表达——唯歌声的现象提出批评。笔者认为像禾楼歌舞这样能声情并茂——兼唱情,才是歌唱(歌舞)藝术最高境界。

    基金项目:广东省2016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云浮南江流域传统民俗歌舞音乐考察与研究”(项目编号:GD16DL07)。

    参考文献:

    [1]傅志坤.南江晨曲[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周耘.中国传统民歌艺术[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3]郁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郁南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12).

    [4]郭永青.郁南连滩禾楼舞文化阐释[J].四川戏剧,2017(05).

    [5]周羲.岭南文化研究的新拓展[J].岭南文史,2006(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