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中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
范文 | 姚晓泉 摘要:当下高师钢琴教学是在特定的时期从专业院校移植过来的,由于高师培养目标的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了不同的误区,忽视了高师院校的特殊性和师范性,造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与培养目标出现差异性。在与时俱进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使高师钢琴教学更好的为培养目标的师范性服务。 关键词:高师;钢琴教学;误区;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J6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216-02 一、前言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旨在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为保障人才培养的全面性,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了多门课程,钢琴基础课属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也是学生投入时间最多、基础最薄、最难以掌握的一门课程,因此高师钢琴教学的教学质量的优劣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依据1980年《高等师范学校四年制本科音乐专业教学计划》来编制执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招生规模的扩大,显然已不能满足现有的高师教学。各高师院校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虽具有一定成效,但在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上仍存在一定的误区。 本文试将对现有高师钢琴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梳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来改进高师钢琴教学中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内容。 二、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一)误区 目前各高师院校是按照1980年部颁标准来编写培养方案和进行课程设置的,由于当初课程体系的设置部分移用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未能全面考虑到高师院校的特殊性、师范性,因此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存在差异性。 即高师钢琴课的教学仍采用音乐专业院校的“一对一”的模式:一节课一个教师给一个学生上课。在钢琴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弹奏作品,个别教师仍按音乐专业院校的标准给学生布置的钢琴曲目。由于自1999年以来全国高校都进行了大量的扩招并且降低了招生的专业考试门槛(有的院校甚至取消了听音和乐理的招生考试),考艺术类已成差生的高考“捷径”,考生学习一年或半年学成一个作品就能考上大学,进校后几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甚至连读谱也成问题。由于音乐专业院校钢琴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钢琴专业演奏员,进校时就已经具备很多年的专业训练(大部分钢琴专业学生是在专业院校的附小、附中就读),基础强、起点高。高师钢琴教学如按照音乐专业院校钢琴专业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是很困难的,底子薄的学生一个学期才能勉强学习一个作品,更谈不上如何建立审美观去理解演奏作品。 再则,大量的扩招使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生师比不断的攀升,有的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生师比甚至达到了30:1,如按照“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势必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疲于应付。 (二)改进措施 为解决这个问题,部分高师院校在钢琴教学中建立了数码钢琴教室(可以“一对N”的教学形式),试图扭转残局,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首先钢琴艺术的学习存在共性与个性问题。共性是演奏时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节奏、节拍、音符的时值、调性等。个性为演奏者本人的审美观、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文化素养的积淀以及自身的演奏表现力等。 其次,学生的生理条件也千差万别,手掌大小、手指长短、手指力度等也不尽相同。 再则,每个学生在入学前学习音乐的时间长短不同,因此音乐基础亦有差异。数码钢琴教学采用集体授课,由一位教师面对几十位学生按统一教材、统一标准进行统一讲授。这种钢琴教学模式虽然解决了生师比和钢琴艺术学习的共性问题,但是不能解决学生的个体、个性差异。“一刀切”的众授模式使教师无法指导不同生理条件、不同音乐基础的学生在钢琴学习中遇到的不同困难问题,亦不能挖掘和发挥学生钢琴弹奏中的不同音乐表现的个性问题。 由于高师课程设置与培养规格的脱离、高师钢琴教学过分的强调学生演奏表演的培养以及扩大招生的学生人数与钢琴教师编制少之间的矛盾,所以形成了各个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对钢琴教学模式的适应性认识产生了误区。解决这一误区的办法是充分使用分层教学模式。 首先,在学生入校时对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和钢琴弹奏基础进行一次摸底考试,从而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进行划分分层。钢琴弹奏零基础为一层、接触过并能弹一点的为一层、具有一定的弹奏能力为一层。对零基础的学生采用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授课形式,由于起点相同集体授课可以解决生多师少的问题,最大程度的利用好钢琴教师资源。对于接触过并能弹一点的这一部分学生,由于有一点基础,但弹奏能力并不高,可将程度相近的学生组在一起上课(拜耳程度、599程度、849程度等),形成两人一节、三人一节、四人一节等不同组合形式进行授课,这样既可以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亦有利于钢琴教师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弹奏水平,同时又节约了钢琴教师的师资资源。 最后就是具有一定钢琴弹奏能力的个别学生,相比较其他学生起点高、基础好,对其使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的再提高,培养出更好的拔尖人才。所以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通过分层教学模式既能解决生师比的矛盾,又能有效的保证了教学质量,此措施不失是一個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办法。 三、在教学中忽视“即兴伴奏”的训练及解决措施 (一)“即兴伴奏”训练的缺失 由于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专业院校化,高师钢琴教学与培养规格的脱离,在实际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演奏表演能力,造成在教学内容上忽视“即兴伴奏”这一重要的师范专业技能的培养。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弹唱”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手段。而“弹唱”中的“弹”是由钢琴教学中的“即兴伴奏”来解决的,“唱”是由声乐教学“教唱”来掌握的,最终二者结合运用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教育部曾在其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注重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由此可见“即兴伴奏”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当前高师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伴奏,重演奏,轻即兴,忽视了“即兴伴奏”的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练习曲》、《奏鸣曲》以及中外乐曲和大型独奏作品,很少涉及“即兴伴奏”的训练。钢琴教师的教学导向出了问题,学生就很难具有“即兴伴奏”的能力。 再则有部分教师就读于专业音乐院校,演奏表演能力强,即兴弹奏能力差,不能教授和指导学生“即兴伴奏”的学习,转而拼命的拔高学生的弹奏技术水平,这也是高师钢琴教学忽视“即兴伴奏”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措施 解决高师钢琴教学中忽视“即兴伴奏”的办法是: 一是由教师在钢琴教学内容上增加歌曲钢琴伴奏谱的练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伴奏,伴奏织体的构成,伴奏手法的种类。 二是在课堂上选取一些经典的中外歌曲让学生配弹并进行具体的指导与教授,课后要预留作业,上课时检查讲评。 三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演出活动,通过舞台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水平亦可让学生找到自己在“即兴伴奏”学习中的不足。演出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演奏自信又为学生在“即兴伴奏”的学习上指明了方向和增强了学习动力。 四是改革考试形式,在考试中除考核学生的钢琴独奏作品外另增加现场抽考即兴伴奏歌曲的考试内容,通过考试手段来对学生“即兴伴奏”的学习进行施压,迫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多管齐下,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演出实践、考试形式综合改进亦可解决高师钢琴教学中忽视“即兴伴奏”的问题。 四、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运用的不够及解决办法 (一)现代技术手段运用不足 高师钢琴教学主要是继承了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在教学模式上采取“一对一”的授课形式,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的教授手法,即学生弹奏教师听、看,指出问题进行讲解,再通过教师的范奏让学生明白作品的正确演奏方法。这种教学手段比较原始,从三百多年前的“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就已经使用这种授课形式了。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课时才能依靠教师的指导讲授解决演奏中的问题,在平时的练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自己却无法解决,给自我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影响学习进度。 再则教师的讲授受时间限制,在一节课上学生若要了解更多的相关钢琴学科的学习内容只靠教师的讲授是达不到的,还需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另外,学生的演奏状态教师是可以直接观察的,而学生自己无法观看自己的演奏行为,在教师指出学生演奏行为的问题时学生是不能直观了解自己演奏状态中的问题,犹如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一样,只有通过教师的讲解才能或多或少的了解问题所在。 (二)解决办法 解决教学中这些问题的办法是通过在钢琴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和弥补传统教学授课形式的不足。如在平时练习时,可要求学生通过电脑、手机下载同一作品的不同演奏家演奏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听看并分析不同演奏家对作品的演绎(包括演奏技术、演奏肢体动作、作品时长、表现力及风格等)并通过书写的形式将作品分析的内容记写下来,上课时由教师检查并提出指导意见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学生的作品演奏分析能力以达到更好的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平时练习提供依据。学生要了解更多的相关钢琴学科的学习内容,教师可让学生登录专业的钢琴网站,浏览观看自己在学习中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下载有关钢琴理论、钢琴技术训练、钢琴作品、钢琴教程等电子书籍,可在电脑、手机上随时进行阅读,以提升学生获取知识数量与途径。 教师可以让学生做阅读的读书笔记,不定期检查并提出指导意见借以巩固阅读知识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从而达到辅助钢琴教学的最佳效果。 如何解决和改变学生的钢琴演奏状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录像机、手机等录制手段为自己的演奏进行录像,然后學生再对自己的演奏录像进行演奏状态的分析(如手型状态、手指跑动状态、肢体状态、踏板使用状态,包括演奏的节奏、音色、速度、织体、表现力等)同时结合分析的不同演奏家演奏的作品分析逐步修正自己的演奏状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的演奏状态达到该作品的演奏要求借以增加教师钢琴教学的辅助手段。 通过使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多种形式既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自学能力同时又弥补了传统钢琴教学模式的教学辅助手段不足的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高师的特殊性、师范性与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存在的差异性导致高师钢琴教学中出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辅助手段的缺失与误区。只有解决好这些实际存在的误区与形式,才能使高师钢琴教学为培养目标服务,更好的体现出高师的特殊性与师范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