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
范文 | 江画眉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设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当下,恰逢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机,追求现代性也是设计的方向与目标。中国的元素融入设计之中既能提升文化软实力,也能给设计带来新的灵感与创新。 关键词:设计;中国元素;书法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046-01 一、引言 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追求与探索丰富多样的视觉审美感受,平面设计因其对平面中图案的多重组合和设计,在现代生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下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文化的交织与融合成为不可回避的选择,因此,在平面设计中追求现代感、易交流性成为全球平面设计师的共同追求。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书法、水墨画、篆刻、皮影、京剧等是世界文化遗产。将这些能代表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能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美感,增强我们国人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 二、设计中的中国元素及其作用 书法有着至少三千多年的历史,历史源远流长。书法的起源和汉字的萌芽是同步的,自始就凝结了祖先的无限智慧。书法在漫长的发现过程中,出现了五种书体——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这五种书体所蕴含的美各不相同。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这样评论到: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简而便。而无论哪种书体它的载体都是汉字和线条、点画。汉字的结构和线条、点画本身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美正是复合了当下设计追求简约风的风格。这是其一。其二传统书法对于点,线,面的布置与组合,使得点,线,面的交错及其对于空白的切割与调和富有一种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美感,在书写中,对于文字结体、书法线条虚实浓淡、疏密的安排,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书法家们的设计意识。这种设计意识在平面设计中亦是难能可贵的。其三,书法中墨与水的晕染是最为神奇的,不同的比例能产生不同的墨色。古人说墨有五色——焦浓重淡轻。每种墨色又有着不同的表现力。并且在书写的过程中墨色亦能出现由浓到浅的渐变效果,营造诗意的意境美,形成设计中的意境美感。徐冰的作品《地书》,正是他利用文字进行设计的。他将汉字“陌生化”,改变偏旁结构,使汉字不是汉字,但却保留了汉字的建筑美的特点。他认为,无论人类以后的语言和文字会发生多么大的改变,象形性符号或语言是人类最可靠的传达依据。 篆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由最初的物勒工名发展到后来文人雅士把玩的艺术形式。篆刻根据是留红还是留白,又分为阴刻和阳刻或者阴阳并刻。篆刻的艺术美首先在于其颜色的对比。红与白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将其运用于平面设计,产生强烈的感觉体验。 中国水墨画和书法一样,都是一种古老的运用笔墨的艺术形式,不过两者还有一点不同,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中国画则包括山水、花鸟、人物。自宋代以后,文人士大夫借绘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尤其元代以后的文人画,更是将诗书画印结合在一起作为了文人骚客情怀的表达。中国画不追求写实,追求笔墨以及空白之处的意境美。将中国画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将写意元素引入设计之中,形与意充分结合,将能更好的诠释内涵。 除此之外,中国元素可以利用于设计的还有很多。比如剪纸、中国红、吉祥图案、木制建筑与家具、名胜古迹等。 三、如何将中国元素更好地运用于平面设计 确立中国人设计精髓,打造在世界上的“中国现代设计品牌”,是新一代设计师的梦想与使命。一切优秀的设计,无不汲取传统的精华又具有现代开拓创新的精神。如何更好地将中国元素运用于设计作品之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明确产品功能与属性,把握消费群体的需求。设计的目的是满足消费人群的情感需求,所以,设计师在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消费群体,同时明确产品的功能和属性,以便将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意义与内涵。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现在利用的空间还很有限,仅仅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成功的设计作品比如中国邮政的logo设计,将古文字“中”变形,既代表了中国邮政的首字——中,又代表了邮政追求速度。设计兼具形式感和内涵。 第三,开放的眼界与踏实的积累。设计是没有国界的,作为现代的设计者,要多去学习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而不能固步自封。当然,学习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学习揣摩别人的想法。比如纪梵希的彩妆中国风设计就以其明丽的颜色、简约的设计赢得了中国女性市场的青睐。 四、结语 中国元素蕴含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之中,历久弥新。现代设计需要简约、个性,同时需要有文化的内涵。正如有学者言:“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吸收外来先进设计理念和方法,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风格的设计作品。中国元素恰恰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将这二者完美融合,方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