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二人台发展的四个阶段
范文

    摘要:二人台是流行于陕北、晋西北、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关于二人台产生的年代由于没有文史可考,尚无定论。二人台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角色化”之前、形成“角色化“、戏剧雏形期、西洋作曲技法的介入。这四个阶段印证了它从民歌形式走向戏曲雏形化道路的过程。其艺术风格新颖独特、别树一帜,演唱形式上始终保留着它的原始风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创新,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二人台;角色化;打坐腔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4-0144-01

    一、“角色化“之前

    起初二人台的演唱形式直接来源于民歌,没有人物角色的划分,也不化妆,不表演,只是单纯的演唱民间小调歌曲,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坐唱形式,群众称其为‘打坐腔”或“打玩意儿”。

    这种艺术形式是与当时的生产方式紧密结合的,农民在田间地头、劳作之余,或者是下地回家,其演唱的作用是休憩放松、自娱自乐。所演唱的内容大多反映的是现实生活或者是历史故事之类,表达他们的爱憎之情,寄托着他们的人生向往,其曲调悠扬婉转,语言通俗易懂。这是这门艺术流行于广大农村地区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形成“角色化”

    “打坐腔“在其长期的演唱活动中,介于内容发展上的需要,在原民歌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叙事和说唱要素,这样就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复杂化,戏剧化,”坐腔“活动从此由一人演唱变为二人对唱。在后来受到社火,秧歌、晋剧等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出现了人物角色的划分,开始化妆、表演,舞台上出现少至两三人,多有十几人,这一阶段为二人台的戏剧雏形奠定了基础。这种角色化的艺术实践创造了简单的化妆形式,演员通常由两个人担任,一个是装扮成小旦,头戴凤冠,身着红袄绿裙,手拿花扇或彩绸,这和戏剧的头戴是一模一样的,其形式也是从戏剧中鉴戒而来,另一个扮丑者头戴毡帽,八字胡,鼻梁画一蛤蟆状图案,身着长襟,白边黑袄,红裤白腰,边歌边舞,亦说亦唱,在剧中角色增多时也由丑角来扮演,演员仍是二人,角色增多人数不变,俗称;匆‘摸帽戏”

    三、戏剧的雏形化时期

    二人台的发展在没有角色化之前被称为“打坐腔“”打玩意儿“在化妆分人物扮演角色后被称为”摸帽戏“,也正是由于第二阶段的形式复杂化,内容多变化,才使得二人台逐渐走向戏剧雏形化的时期。剧目中故事情节愈加复杂,故事的发展戏剧性增强,唱腔上变得更加的圆润婉转,歌舞动作也较过去有大幅度的技巧性提升。

    这一时期的演出形式大致划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带鞭戏“,俗称”火炮曲子“,其场面载歌载舞,红火热闹;第二种”硬码戏“,也被称为”文戏“,这种形式以表演说唱见长;第三种是纯器乐曲牌演奏,这种形式常作为独立的节目进行演出,它在二人台音乐中的地位与唱腔是同等重要的。这一时期伴奏形式固定下来一梅”(笛子、四胡、扬琴)。二人台的演出公式固定下來——亮调,慢板,流水板,捏字板。其音乐具备了热情豪放、粗犷强悍的风格特点,旋律跌宕起伏,婉转多姿,富于浓郁的地方特色,形成了许多传统曲目,比如说《走西口》、《打连成》、《打金雀坳、《方四姐》、《卖碗》等二百多首剧目的形成。解放以后各地纷纷成立了二人台剧团,曲目从传统曲目上扩充为具有时代意义的新编曲目,这是二人台发展的最顶峰时期。

    四、西洋作曲技法的介入

    这个阶段由专业作曲者加改编创作的具有多声部化的剧目,打破了那种传统一仅靠几个艺人长期磨合才能产生出配合默契的艺术效果。二人台使戏剧的雏形未能形成固定腔体,在演出活动实践中,全凭演员自己的天赋功力随着剧情即兴发挥。伴奏艺术也是属于即兴伴奏,不是作曲者先行谱曲进而演奏,而是凭借演员之间长期合作彼此熟悉是的演奏相得益彰.

    这一阶段是二人台求新求变的探索发展期,虽未能产生普及化的重大影响,但也为后来者探索二人台的发展指明道路。由吕烈先生编著的关于二人台最早的书籍——《二人台音乐》在这本书中他明确地指出要用现代化的作曲手法处理,并且也成功地创作出了新型曲目《李双双》《红云雀》《彩虹》《游乡》《西瓜熟了》等数十部大中小型民间歌剧音乐。这些作品曲调清新,演唱朗朗上口,在揭示人物性格方面较以往传统剧目中有较大改进。传统曲目中往往是I换字不换曲”的分节歌,在这里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创作出不同的代表性旋律。在曲式结构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以曲联体的形式代表过去公式化的处理。虽然变化发展较大,但是也紧紧围绕故事情节发展需要而进行。这些音乐题材上的变革都是受到专业化训练影响的结果,虽然只有少数人能进行这样的创作和改革,但是为二人台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五、结语

    总的来说,二人台艺术大致经历了这四个发展阶段:“角色化”之前、形月勿‘角色化”、戏剧化雏形期、西洋作曲技法的介入。从发展到雏形都是由民歌手自己在实践性中完成。第四阶段的西洋作曲技法介入的专业化创作虽未形成大范围的影响力但足以指出今后在音乐创作中吸收前三阶段的音乐要素为能创作出更好、更新的新时代二人台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刘颖(1980-),女,内蒙古人,大学本科,学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与音乐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01:15